海东日报首页

禹王峡里植绿人

2020-10-19 10:23:27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马进 才老人和 他 26 年 前在禹王 峡种下的 第 一 棵 树。
□本报记者 邓婷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深秋时节,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的黄河大峡谷——禹王峡,黄河北侧的山坡上林木成荫、秋色浸染,脚下谷底黄河轻吟、安澜出省。走在林荫下的步游栈道上,一幅色彩斑斓的秋色画境,美不胜收。

在一棵树干直径20余公分大小的山杏树下,一位古稀老人仔细打量着这棵枝繁叶茂的山杏树,眼神里流露着深情。

这位古稀老人叫马进才,是这棵山杏树的主人。26年前,他在禹王峡北侧山坡上栽种了这棵树,也是这片山坡上长出的第一棵树。

地处民和县中川乡的禹王峡是黄河流经青海省的最后一道峡谷,土生土长在黄河岸边的中川乡峡口村坝子社的马进才是看着黄河水长大的,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情感。

而那时候的禹王峡谷北岸山坡上没有一棵树,只有丛生的蒿草或者零星的灌木,艰难地遮掩着裸露的地表,“守护”着这里脆弱的生态。

看着谷底亘古流淌的黄河清流,再看着生态脆弱的荒芜山坡,马进才总是不停地暗自发问:“这里为什么不长树?这里栽树能成活吗?”

随后,他便有了在这里尝试种树的念头。

马进才告诉记者,当时他和村里的一些老人聊起植树的想法时,好多老人并不赞同,他们认为,这片荒坡太干旱,栽树也成活不了。马进才从小生活在这片山脚下,这片山坡地不知上过多少次,的确没见过一棵树。到底能不能栽活,马进才心里也没有底。

最终,马进才还是选择了种树。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他要在这荒山坡上至少种活一棵树,打破这里从不长树的“魔咒”。

1994年的春天,时年45岁的马进才从自家院子里挖了一棵山杏苗,扛起铁锹,踏着一条蜿蜒小道爬上了山坡,亲手栽下了这颗树苗,并从山脚下的黄河岸边挑来40多斤水,小心翼翼地浇在了新栽的树根下。

自此以后,除了下雨天,马进才每隔三天就会挑水上山浇灌这棵山杏树。每浇灌一次山杏树,马进才需要走近4公里的崎岖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马进才的呵护下,这棵山杏苗奇迹般的成活了,这也让马进才对绿化禹王峡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年,马进才又在这里栽下了8棵榆树苗,并日复一日地挑着黄河水浇灌,让这8棵榆树苗也在这里全部成活。

从第一棵山杏苗的成活开花,到8棵榆树苗的绿叶满枝,马进才信心更大、热情更高。自此之后,他坚持年复一年在这里挖坑栽树,挑水保活,绿化禹王峡谷北岸荒坡的脚步一刻也没停过。

2012年,马进才在这片荒芜的山坡上已经坚持种树整整18年。18年里,马进才亲手种活了2000多棵树,加上根系繁殖、掉落的树种发芽等,这里绿树已经有1万余棵。在这每一棵成活的绿树背后,都凝结着马进才太多的汗水和艰辛。多年来,他没有依靠国家人工造林项目的支撑,全凭自己的一腔热情和一份信念搞绿化。为了减少种树成本,他就在自家的园子里育苗,育活之后在移栽到禹王峡谷的荒山坡上。

18年的锲而不舍,让马进才在这片荒山坡上种出了生态绿。

2013年,民和县三川黄河水力风景区动工建设,禹王峡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建设,这里也接续种上了上百亩的国槐、无絮柳、四季玫瑰、丁香等树木花草,还投资建设了提灌工程,加快了绿化进程。而马进才老人也被景区管理方吸纳成为了林木花草管护员,尽管每月800元的工资并不高,但整天穿梭在这片鸟语花香的林荫间,看着这片难得的黄河生态屏障,马进才的心里很是欣慰。

从1994年开种第一棵山杏树到今天的绿树成荫,马进才老人在禹王峡为黄河守绿了整整26年。26年来,马进才从一个中年汉子变成了古稀老人,而他种下的那一棵棵绿树苗也已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他当年栽下的第一棵山杏树,树干直径已经有25厘米,直径数米的树冠上,春天杏花烂漫,夏天绿叶遮日,秋天硕果满枝。

如今,马进才老人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他为黄河守绿的信念始终没变。老人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禹王峡里长出更多的绿树,让禹王峡变得更绿更美……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