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便捷交通让产业富起来乡村美起来

2020-10-20 09:59:08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最美乡村路带领群众奔小康

□本报记者 巴迎桂 摄影报道

“现在村里的硬化路都铺到了家门口,原本光秃秃的道路两旁,也都建起了绿化带,种植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路修好了,人气都旺了呢,生活配套也跟着提升了不少。”说起家乡的变化,家住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仲家村的村民谢香花感受最深的就是路的变化。除了村道更加宽敞开阔外,如今一条27.65公里的公路不仅四通八达连接三合镇城乡与外县,还缩短了运输时间。

近年来,平安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对村级主干道路和机耕路进行了修复、硬化,使得大型收割机、货车等可以直接开到田间。“以前我们都是人工收割,成本很高。如今大型收割机可以直接开到田间作业,十几分钟就能收完一亩地。”种粮大户三合镇仲家村村民陶喜全表示,土地的经营流转使得作物能够规划成片种植,而道路条件的改善节省了人力和成本,为农作物的播种、收割、运输送货都带来了便利。这样的改变正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纵深推进以及平安区村级道路不断完善,发生在更多的村里。

记者前往三合镇仲家村时,途经新沙公路,宽阔平坦的路边满目青翠,山路弯道处立着醒目的交通标识,在村公路服务驿站,不少村民在闲聊中等待着城乡公交。“早年间我们的公路又弯又窄、坑坑洼洼的,现在修成了硬化路,又拓宽了路面,城乡公交从早上7点到下午6点半每半小时一班,平时出行方便了很多。”从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山路,到眼下“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畅道,年近八旬的仲家村村民胡有花见证了幸福路的“蝶变”。

在三合镇三合村,村民袁有路忙碌地张罗着自己的农家乐生意。“刚接到一个30人团队的订单,第二天一早到,我得提前把用餐食材准备好。”袁有路在三合镇经营农家乐已有2年,他告诉记者,自从平安区进行了道路拓宽升级改造,自驾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的用餐率越来越高。遇到节假日,集镇上10多家农家乐的包间预订量都会超过六成,平日里的散客游、团队游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平安区把握“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的机遇,积极发挥生态区位、资源优势,先后投入5856.17万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并结合“精准脱贫”“易地搬迁”“整村推进”“乡村振兴”等民生重点工程,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完成贫困村入户道路硬化、脱贫攻坚补短板一期及二期、平安区古城回族乡石碑村瑞丰花海旅游专用道路等项目,极大改善了交通环境。目前,平安区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163公里,农村公路950.9公里,通达率、通畅率均为100%,乡镇通班车率达100%。

修一条路,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村民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让平安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迈上了“高速路”。目前,平安区下红、新沙公路沿线,马铃薯、中药材已走进城市千家万户,洪水泉回族乡的牛羊肉也名声在外,三合镇的乡村旅游农家乐也让人流连忘返,“中国十大富硒之乡”、青藏高原“硒都”成了人们对平安区最美的记忆。

“下一步,平安区将继续紧扣‘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以平安区山水为依托,将乡域村道建得更具特色、凝聚人心,让交通网络更分布有致、方便出行。同时,尝试探索‘四好公路+休闲旅游’发展模式,让公路带动产业富起来、乡村美起来。”平安区农村公路养护队党支部书记周有武说。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