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信用贷款让民和农民打了翻身仗

2021-01-11 09:52:28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张娜 通讯员 马芳 摄影报道

小寒时节,本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可对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樊家滩村的高生一家来说却是温暖的一天。

一大早接到民和县农商银行市场营销部工作人员的电话,高生连忙带着妻儿前往银行,在经过签字、手机实操等程序后,高生的贷款授信已经办结生效了。“我是村上的信用户,对比其他银行,农商银行的利率是最低的。年关到了,借钱装修的新房春节就可以入住了。”高生说。

高生口中的农商银行是1952年在民和县官亭镇建立的全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2019年,信用联社经过改制挂牌成立青海民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和农商银行)。69年来,不论是信用联社还是现在的农商银行都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扎根农村,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成为农村金融根据地的“代言人”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靠人品“扶上马”的信用

走进民和县巴州镇巴二村马永福家的粮食收购站,工人们正在将新收购的玉米粒筛土装袋,他家的牛棚里出栏的15头牛已有3头牛找到买主,在向记者介绍的过程中,又接到30吨蚕豆需要收购的电话,马永福的脸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别看马永福现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两年前,在家务农的他收入微薄,以小规模养羊维持生活。2018年底,村上的“双基联动办公室”工作人员将好政策宣传到马永福家里时,无担保、无抵押、还款期限长和极低的利率让他萌生了贷款发展养殖业的念头。

最终,马永福获得了8万元的信用贷款。拿到信用贷款的马永福瞅准商机在临街地段收购粮食出售,又购买牛犊进行繁殖培育。

一年的时间,牛棚里唱出了“致富曲”,收购站里更是“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农商银行的信用贷款让我打了翻身仗,现在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让我们都成了‘新型农民’,再不努力都对不起这个好时代了。”马永福笑呵呵地走进了巴二村村委会院内。

马永福此行是想找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任正全,一方面想了解一下村上对于发展家庭养殖是否有新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听说村上的信用户公示了,来看看自己是否评定通过。

在村委会的公示栏上有最新公示的信用户名单,公示的136户信用户中马永福的名字赫然在榜。

“巴二村有324户1954人,今年评定了136户信用户,119户拿到信用贷款883万元。我作为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将积极发挥‘双基联动办公室’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互助资金的申请力度,让讲诚信、能实干的致富能人参与到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任正全说,下一步,要加大诚信教育,让村上的信用户达到全村户数的60%以上,力争让巴二村评定上信用村。

从创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到创建市级信用县,这是民和农商银行在2020年底制定的《三年社会信用体系行动方案》的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民和农商银行积极发挥银行党支部作用,探索推出“党建+双基联动+保险”新模式,成功组建“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规范办公室118个,通过15个农商银行网点和“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联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双签、双挂、双办、双评、双控的“五双”机制做到资源共享,精准发力,高效服务地方经济,切实打通银农最后“一公里”。据统计,2020年发放“双基联动”合作贷款2517笔1.89亿元。

据民和农商银行行长赵永忠介绍,全县已累计创评信用村100个,创评信用乡镇9个,评定农户信用户39014户。累计评定发放农户信用户贷款12981笔,用信金额5亿元。

靠诚信“送一程”的发展

2020年,民和县古鄯镇山庄村的贫困户们如期实现了脱贫。

自2017年2月在山庄村成立民和七里花海旅游有限公司以来,为推动县域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山庄村规划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新远景。2018年6月,为这份新远景能尽快实现,民和农商银行为七里花海旅游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旅游扶贫产业开发贷款。在资金支持下,建成以观光、餐宿为主,在县域内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花海品牌景区。

去年3月,为支持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县农商银行又发放了旅游管理服务贷款600万元。经过两年的提档升级,已逐步形成“村有产业,户有渠道,人有收益”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实现企业、社会、农民共享共赢新格局。

赵永忠说,针对县域内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实际情况,银行相继出台了“惠农贷”“惠农e贷”“精英贷”“绿色信贷”“农机贷”等信贷产品,深入开展“进村入户、进园入企”融资对接工作,不断加大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1.6亿元,发放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巩固提升贷款4210万元,发放小额扶贫“530”贷款1.2亿元,在县域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金融主力军作用。

去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城乡居民的经济来源受创,还款出现困难。为全力以赴配合“抓六保、促六稳”工作,民和农商银行通过贷款延期、调整分期还款时限、适当减免企业贷款利息等方式,给企业引来金融活水。在疫情期间发放线上贷款3.4亿元,发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2.17亿元。同时,做到了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累计支持复工复产贷款余额1.4亿元,让利近300万元,全力支持复工复产,为该县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靠惠民“帮一把”的幸运

“我想贷款买房,但我目前待业,名下无房产,有不良征信记录,请问我可以申请白领贷吗?”

“目前,我行推出的贷款有适合商户的惠商贷、公职人员的白领贷、房屋抵押贷和川垣新区居民贷,根据您的情况是不符合白领贷申请条件的。”

“那我的信用记录可以修复吗?”

“我行按照您的具体情况,是可以进行信用记录修复。”

这是记者在民和农商银行合规和风险管理部看到的一个工作场景。据了解,民和农商银行持续推进信用体系修复工作,对由于个人非严重过失所造成的不良记录视情节给予修复。截至目前,已对全县255位贫困户,355位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进行了信用修复,并分别投放642万元和4711万元信用贷款,极大地满足了大家的资金需求。

近日,记者来到县农商银行营业部,其中3号窗口排着长队,这里是办理第三代社保卡新办和补换业务的窗口。

70多岁的居民张大妈在女儿的陪同下,正在办理第三代社保卡,并把自己一年未领取的老年人高龄补贴取了出来。“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老年人生活无忧,农商银行就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办理业务又便捷又贴心。”张大妈高兴地说。

多年来,民和农商银行通过柜台服务、自助柜员机服务、惠农服务点等多种渠道,积极无偿办理代发农户各类农业补贴资金、老年人高龄补贴、危房改造、医保缴费等29项便民业务,每年发放约2.5亿元,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金融需求。同时,联合县残联,为残疾人群体上门发放第三代社保卡。目前,已将制成的21.31万张社保卡发放到农户手中,此项工作仍在进行中。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