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更登才让:走进心灵深处的唐卡艺术

2022-08-11 12:57:45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祁树江 摄影报道

被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的唐卡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品。唐卡艺术于2006年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白日光唐卡艺术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近日,记者探访了化隆宗喀白日光唐卡代表性传承人更登才让。见到他时,他正一笔一画绘制着唐卡。描边、勾勒、上色,每一步都精雕细琢。

今年40岁的更登才让是化隆县金源藏族乡雄哇村人,由于小时候家境贫困,读初中时一年仅六七十元的学费对于更登才让的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于是,在村上读完小学的更登才让没有选择继续读书,而是去了一所寺院开始学习画唐卡,从此与唐卡结下了不解之缘。

“决定去寺院学习画唐卡,主要原因就是不要学费,学习了四五年后,我开始在东北、拉萨等地方画唐卡。”更登才让回忆说,经过几年的学习,他画唐卡的技术提高很快,但是和别人沟通交流比较困难,于是又开始选择继续上学,学习一些文化理论知识。2006年,更登才让考取了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民族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回家乡从事化隆宗喀白日光唐卡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毕业后,更登才让始终坚持创作。2009年到2019年之间,更登才让和徒弟共同创作了《宗喀巴生平故事十五幅唐卡》等作品,在国内外大型会展中多次获奖。

“我的作品体现出的艺术理念,来源于藏族传统文化,同时又吸收了当代艺术的养分,使之内涵更加丰富。”更登才让说。

记者看到,公司墙上挂着的一个荣誉证书上写着:更登才让设计,更登才让、多杰制作的“唐卡—弥勒佛净土”在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获得“201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我17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师父学习画唐卡了,从早上8点到晚上7点,除了吃饭上厕所以外,都在这儿坐着画。”更登才让的徒弟多杰边画唐卡,边向记者介绍,他说,因为喜欢,所以不会觉得累。

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也为更登才让的事业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现在,更登才让拥有的头衔众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唐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青海省高级民间技师、青海省唐卡艺术协会副会长。为保护和传承唐卡艺术,更登才让投入了更多心血和努力。

更登才让告诉记者,唐卡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从绘制前的准备,到起稿上色、着色晕染,再到后期的装裱,没有哪一种绘画工艺可以和唐卡绘制的繁杂程度相提并论。正因如此,在绘制唐卡时,不仅要禁烟酒、辛辣,更需要心灵的安静与沉淀,只有心无杂念才能画出好的作品。在他的心中,画师必须把自己修炼得干净、心态要平静,才能创作出有灵气的作品。因此,在越来越重视精神需求的今天,唐卡艺术凭借着与生俱来的精神属性,正逐渐走入现代人的心中,被越来越多人所喜爱。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在北京、江苏、吉林、深圳等地的唐卡专卖销售店里都可以看到更登才让的唐卡艺术作品,其作品被很多国内外的唐卡爱好者收藏,也得到了很多国内外唐卡专家的好评。更登才让的经历也被中央电视台、环球人物、青海卫视、青海日报、青海藏语卫视等媒体争相报道。

“从一开始学习的懵懂,到如今小有成就,多年来唐卡已成为内心深处的信仰,更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登才让说,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他专注唐卡艺术二十载,今后也将深入基层挖掘民间非遗项目,将非遗文化传承发扬光大。

近年来,作为非遗传承人,更登才让始终在加强化隆非遗项目申报上不遗余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化隆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2021年5月,化隆宗喀巴白日光唐卡成功申报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让更登才让激动万分。

“河湟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各类民间艺术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我也将在传承发扬非遗文化方面持续发力,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有文化特色、有文化内涵、有市场号召力的文化产品,增加村民收入,反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更登才让说。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