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徐家台村迎来新光景

2022-12-05 09:41:51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周晓华 通讯员 孔颖婷

白墙黛瓦鳞次栉比,木质廊庭错落有致,整洁的村道蜿蜒其间……初冬时节,走进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徐家台村,一年建设发展的热闹场景归于宁静,一份蓄势待发的勃勃生机明媚喜人,优美的村庄环境、蓬勃的村级产业和优势人文资源的输出转化,让徐家台村沿着乡村振兴道路迎来了新光景。

近年来,徐家台村以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聚焦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建立,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让村庄旧貌换新颜。

“我们将人居环境整治同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既在卫生整治上下功夫,也在居住体验上求实效。人居环境,既要美丽,也要舒适。”对于人居环境整治,徐家台村村委会主任徐浩有着自己的见解。

徐家台村将每月月初和月末定为环境卫生整治日,组织党员群众对主干道沿线和公共区域进行集中整治,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整体提升。作为瞿昙镇最早接通污水管网的村庄之一,徐家台村率先实施了“厕所革命”,让群众的传统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截至目前,徐家台村110户常住人口家中的旱厕变水厕。为建立起长效机制,徐家台村以乡风文明为媒,将人居环境整治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结合起来,融入村规民约、星级评定、评优选先工作中去,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做好产业发展文章,徐家台村围绕资源整合、多元联动,加快品牌培树和产业融合,让产业发展基础更牢、动力更足。

今年,徐家台村“榨油坊”集体经济产业项目依托帮扶资金扶持,顺利完成车间新建和设备配套升级,菜籽油生产效率、产量和效益均得到大幅提升,伴随着设备升级,生产规模同步扩大。年内,徐家台村和附近15个村续签了订单种植合作协议,油菜籽原料种植面积超40公顷,油菜籽收购量较去年增加近3倍,菜籽油销量1.55万公斤,销售额超30万元。为畅通销售渠道,村上新建了1处电商基地,配套了展厅、库房、直播间等基础设施,同步展示瞿昙镇菜籽油、酩馏酒、富硒杂粮等特色农副产品,为线上贸易建立了“后方大本营”,也为瞿昙镇特色商品集中外销建立了电商集散中心。

同时,徐家台村通过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新建6座温室大棚,种植了反季节萝卜等蔬菜,目前已全部实现外租。记者了解到,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产品线上销售受到影响,但通过农产品产销一体、土地流转、对外承租、电商运营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徐家台村集体经济收益稳中有进,年内收益突破10万元,同步带动近700户农户户均增收500元至800元,产业发展实现了集体与农户互惠互利、共创共赢。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受河湟文化浸润的徐家台村以“大学生村”的美誉和“耕读传家”的底蕴火速出圈,成为“海东精神”实践打卡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文底蕴也正在加速变为徐家台村的发展底气。

近两年,乡村振兴相关建设项目陆续落地徐家台村,富有地方特色的耕读文化传承馆拔地而起,雅致的四合院造型搭配着白墙灰瓦,墙面内外浮雕着“二十四孝”传统文化故事,古朴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毗邻“传承馆”的是已竣工的“乡贤馆”,一尊肃穆的“孔子石雕”立于馆外,崇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可见一斑……

“乡贤馆”对面是正在建设中的乡村振兴基地,基地占地3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内设新媒体教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建成后将主要承接教育培训和文化研究工作。“两馆一基地”目前尚处于内部装潢布展施工阶段,落成后将围绕河湟文化和瞿昙文化,梳理人文历史脉络,对其中的优秀民俗文化、特色风土人情、文化教育传承等进行全面展陈。

除此之外,徐家台村还将打造4处体验农庄,让游客通过住农家小院、务传统农耕、听文教故事深入体验徐家台村“农耕立村、教育兴村、耕读传家”的文化教育底蕴,还能通过果蔬大棚、油菜花海等基础配套,同步享受采摘、徒步、观光带来的愉快体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给我们增添了不少底气,我相信再过不久,文化产业发展会为我们吸引越来越多的客人,徐家台村的明天也一定会越来越好。”徐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徐世林信心满满地说道。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