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进阶,向着未来战场亮剑

2024-10-10 09:43:29 来源:解放军报 点击:
“火力精兵”的新考卷

■解放军报记者  杨  悦

阳光炙烤,空气中氤氲着海风的咸涩。金秋时节,记者来到陆军某旅某营驻训地采访,第一次目睹威名赫赫的陆军“撒手锏”——某新型远程箱式火箭炮。

这是一次寻常的战备训练。炮长俞强端坐席位,眼前是一尺见方的数字化终端和简明排布的操作按键。指令下达,他与操作手密切配合,在终端上迅捷输入目标数值。

伴随着屏幕背后数据的高速流转,射击诸元被精准地解算记录。官兵只要坐在席位上“动动手指”,后方的炮管立即自动起竖、瞄准目标,做好发射准备。

在俞强和战友背后,根根炮管整齐排列,表面覆以棕绿相间的迷彩涂装,内里包裹着万钧雷霆。火炮,这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战争之神”,已然蜕变成全新模样,重新定义着陆战场的规则。

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作为人民海军转型建设的排头兵,正式交付海军。

这则重磅新闻刷屏的同一天,该营首批列装某新型远程箱式火箭炮,迎来了进阶版的“远火”。陆军新质作战力量建设持续推进,远程火箭炮兵成为新一代“火力精兵”。

采访中,官兵不约而同为新式装备点赞。某连陈排长告诉记者:“以装填弹药为例,由于装备高度集成,整个过程用时不超过之前的十分之一。”

俞强还记得接新装时的激动与欣喜。全新的信息化装备颠覆了他关于火箭炮的经验认知: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改变了维护修理装备的固有模式;基础运算全部由系统“代劳”,操作手不需要再花大把时间来练习计算;新装备驾驶起来格外轻便,驾驶员不用再咬紧牙关拼命转动方向盘……

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官兵面临的挑战变少了。

装备的进阶,呼唤能力的进阶。“操作越简单,要理解的内容就越难。”该营刘营长感叹,要想真正用好装备、维护好装备,必须通盘掌握整个装备系统,从发射按钮关联的热电池和点火发动机,到千斤顶涉及的传感器和液压系统,环环相扣。

作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新质铁拳”,远程火箭炮对驾驭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全营官兵前所未有地意识到,装备操作变得简便,能力生成却变得更加困难。

作为炮长,俞强愈发感到,近年来训练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自己和战友们的脚步也越来越匆忙。

加速迭代的装备,赋予官兵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视野、更精准的射击能力,也赋予他们更频繁的任务考验。

不断延伸的陆军“长剑”,正在培塑新一代“火力精兵”。“我们不仅需要以更快的速度生成战斗力,还要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战斗力的转型跨越。只有不断学习提高、升级本领、扩容能力,紧跟时代加速冲锋,才能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真正发挥出陆军‘撒手锏’的作用。”刘营长对记者说。

走进该营指挥所,一块黑底红字的电子倒计时牌映入记者眼帘。倒计时的数字精确到秒,每一次跳动,如催征战鼓,不禁令人心跳加速。

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始终在布设更新更难的考题。抗美援朝战场上,该营“模范火箭炮兵连”的前身部队,曾运用首批列装的苏制“喀秋莎”火箭炮,为金城战役奠定胜局。如今,驾驭新一代装备,刘营长感慨:“时代不同,装备升级,我们面前已经是一张截然不同的新考卷。装备带来变革,变革带来挑战。”

如何从胜利走向胜利——这张考卷,不仅属于这群驾驭大国重器的官兵,更属于全体新时代革命军人。“今天,我们依然随时拉得出、打得赢。”刘营长知道,唯有只争朝夕、加速拼搏,才能在强军新征程上写下合格答卷。

进阶,向着未来战场亮剑

■解放军报记者  杨  悦

c9b5ad84cddd0583d100348bc2e0a64c.jpg

“远火”出击。庄浩宁、李浩程摄

速度

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

陆军某新型远程箱式火箭炮,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

战车昂首驶过天安门广场,刚劲威武的外形、更加智能的内核,让世人耳目一新,备受震撼。

令陆军某旅某营官兵没有想到的是,新装备这么快就从阅兵场“开”到了自己眼前。

新型远程箱式火箭炮列装那天,面对崭新的仪表盘、高度集成的信息化装备,一位连长语重心长地对战友们说:“大家日盼夜盼的新装备,现在就摆在我们身后。它开过来,不是给我们看看摸摸的,能不能驯服它,要看我们了!”

当时,新装备来了,配套的培训和教材还没到,官兵们不等不靠,自己摸索。

对该营技术室邱主任来说,刚上任的他面临着保障新装备的巨大挑战。那天,一名战士匆匆跑来,焦急地报告:“装备怎么都吊不动,您快去看看吧!”

邱主任赶过去,只见新装备旁围了一群官兵,正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看见邱主任到来,官兵们像见到救星一般,投来期冀的目光。

一股压力瞬间袭来。邱主任在装备上来回捣鼓了几轮,把能想到的地方都排查了一番,还是没有找到症结所在。

听着身后战友们的议论声,他感到窘迫极了。最后,告诉战友自己也无能为力时,他甚至觉得抬不起头来。

“学习的进度,赶不上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需要。”这种落差,成为邱主任那段时间最大的心结。“问题出在哪?找谁能解决?”他想尽办法联系装备厂家和相关专家,进行线上请教。那段时间里,他的电话簿里新增了不少联系人。

除了向“外援”求助,邱主任还和战友一同钻研装备原理,甚至自己画图纸,创新解决了部分零件问题。对新装备而言,该营官兵不仅是使用者,更是探路者。要想让新装备更贴合战场实际,必须通过他们的探索进行调整升级。

接装不到百天,邱主任与战友一同奔赴西北的戈壁深处,进行新装备首次试射。夜阑人静,他常常与营连主官和骨干守在会议桌旁攻关研讨;月上中天,他们又会回到装备旁再次检测。

戈壁星空,无比辽远壮美,他们却没有心思抬头看一看。

最终,这次试射任务圆满完成,该营官兵探索出一批操作经验与装备改进建议。

恩格斯曾说,时间就是军队,时间就是胜利。战场上,时间差可以决定一场战斗的胜利;战场外,时间差或许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棋局对弈。

对新型远程箱式火箭炮而言,战场上装备的反应速度至关重要,操纵它的官兵本身能力升级的速度同样不容忽视。

一次次磨合中,该营官兵将装备不断升级迭代的理念刻进骨子里。炮长俞强告诉记者,他们总结出百余条大大小小的意见建议,尽数反馈给厂家。

密林深处,一辆辆战车蛰伏在伪装网下,蓄势待发。该营某连正在进行一场实战化训练。

“发现目标,立即组织火力打击。”接到上级指令,该连姜连长一声令下,火力打击分队迅速从隐蔽待机切换到开进出发状态,官兵风驰电掣般奔赴阵位。

随着一枚枚炮弹呼啸而出,目标被精确摧毁,比大纲规定用时缩短了一大截。姜连长不禁感慨:“对标实战加速能力生成,还要从伪装网上的‘死结’变‘活扣’说起。”

原来,此前一次实战化训练中,上级命令该连打击“敌”方目标。没想到,还没撤除装备伪装,导调组就泼来一盆冷水:“目标已转移,打击失败。”

“我们明明是按照大纲规定的时限撤除伪装的,为什么会失败?”面对官兵的不解,导调组表示:“该种目标暴露时间短,火力反应速度要求高。实战要求不能简单同大纲规定画等号。”

为了寻找改进措施,复盘会上,姜连长带领官兵逐个流程分析。他们发现,平时伪装训练时,为了方便伪装网撤收存放,网与网之间采用了系死结扎紧的方式连接。这种捆扎方式虽然利于保持整齐,但无疑影响了撤收速度。

“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如果把训练场思维带到战场上,肯定要吃大亏。”他感慨道。

研讨中,官兵们提出一项解决方案——将死结换成活扣,利用支撑杆的力量将伪装网直接扯开。在上级指导下,他们进一步完善“三点活扣”伪装快撤法,大幅缩短了装备火力打击的反应时间。

面对新域新质新装的转型“阵痛”,面对实战化考验的难度升级,最难的是“换脑”,最迫切的也是“换脑”。姜连长组织连队骨干进一步研讨总结,精简指挥口令、优化人员协同动作,研究探索出一系列新训法新战法。

前不久,一次模拟打击训练中,该连在火力打击窗口内完成多波次打击任务,成功验证了装备在实战环境下的极限作战效能。

b64a00429e99cc57e54b069ad35c79b6.jpg

陆军某旅某营官兵参加演训任务动员。庄浩宁、李浩程摄

广度

宽广,有时在视野,有时也在胸怀

指控班班长黄帆,是全营资历最老的兵。他入伍时,第一代远程火箭炮刚列装不久。新兵下连那天,他和战友轮流摸了一次装备的轮胎,回来兴奋得许久都睡不着。

刚开始,黄帆和战友操控装备格外小心,生怕哪个动作不当把装备弄坏。他们需要通过大量机械计算,为火箭炮设置参数。外界稍有干扰,射击过程就会产生偏差。那时,黄帆最大的梦想就是:为装备装上“眼睛”,让火箭炮能够“指哪打哪”。

如今,梦想照进现实。黄帆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只要找到点位,无论风往哪刮,炮弹都能命中目标。”

对军工领域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跨时代变革,这名老兵甚至感到有些不真实——以前实弹射击,距离和射向等参数要自行计算完成;现在,他们只要在数字化地图上选定区域、锁定经纬度,就可以进行射击。

一个更加宽广和立体的战场,呈现在黄帆和战友们面前:新装备既可以对作战地域实施全纵深火力打击,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精确的火力支援,也可以与海军、空军、火箭军协同完成联合火力打击任务……

火力平台的升级,让单炮成为独立的作战单元,也让远火力量融入联合作战体系织就的密网,化作战场弈局中的制胜要素。

随着时代发展与任务牵引,新一代官兵眼中的战场广度正在被重新定义。

新装备首次实弹射击时,车长刘瀚与班里的战友一起,用记号笔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炮弹上。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实弹射击,也将他们的目光,带到了更高更远的地方。

对他们而言,宽广,有时在视野,有时也在胸怀。

秋日,晨露未散,林木掩映的营地中,一场如火如荼的“战斗”即将展开。该营“模范火箭炮兵连”官兵脚步匆匆,他们即将面对一场上级组织的实战考核。

装填车驾驶员陈彬,正凝神观察着前方的路况。作为驾驶员,他最熟悉的就是眼前那扇方方正正的前风窗。窗框中的风景,有时是黄沙漫漫,有时是风雨交加。

这片风景很窄,只有一方车窗;这片风景又很宽阔,囊括了四季晴雨、山高水长。

绝大多数时候,陈彬并没有心思欣赏远处的美景,他一心惦记着准时抵达、实弹装填、任务协同等一连串事情。

又到金秋,陈彬不禁想起5年前那场盛大的阅兵式——作为自行火炮方阵的一员,他昂首挺胸端坐于战车中,穿过天安门广场,在镜头聚焦下接受了祖国和人民检阅。

受阅方阵驶过天安门广场时,陈彬一直保持目视前方的姿态。虽然没能真真切切看到天安门,但那片繁华与神圣,已深深刻进他的脑海。

大漠戈壁,陈彬与战友们顶着狂风架伪装网,就着黄沙吃白米饭,只为新装备早日形成战斗力。

风沙漫漫,“远火”亮剑。陈彬时常会想起,长安街上那些挥舞着五星红旗的真诚笑脸。“国泰民安、盛世安宁,这幅画卷,不就是我们坚守的意义所在吗?”他说。

精度

只有精细地操纵,才能精准地战斗

如果不是发射瞬间的雷霆之音,这群官兵往往极为沉默。若用一个词概括,或许可以用“一默如雷”形容。

这种不张扬,体现在“远火”发射前后的安静出动、敏捷撤离,体现在官兵对专业极尽专精的修炼,也体现在他们对于打击目标系统把握的冷静思考。

“其实,我们平时的训练非常单调。”黄帆感慨,“把简单的事情练到极致,或许才是最难的。”

对火箭炮操作手而言,最好的评价是“又快又准”,最怕的就是误操作。战车上,数十个按键按钮,必须牢牢记在心底。除了自己的岗位,操作手同样要学习掌握其他岗位操作,以便战斗减员时仍能发挥作战效能。

精密的信息化装备,只有精细地操纵,才能精准地战斗。炮长席渊告诉记者,刚刚接装时,吊装过程中有个细微的环节,他们总把握不好。于是,他和战友花了大量时间钻研。

经过一次次试验,席渊和战友终于掌握了精准操作的关键细节。正是在反复磨砺的过程中,他们将手中的武器装备锻造得越来越锋利。

对指挥员来说,精度的挑战则更为艰巨。“模范火箭炮兵连”的连长和指导员介绍:“当远程火箭炮变成一种精确打击火力,该如何更快地运用装备、展开夺控、保存自己、融入网链,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7月9日,他们俩作为连队代表,从习主席手中接过“模范火箭炮兵连”奖旗。返回连队第二天,他们就组织全连官兵查找差距不足。“这个荣誉称号很重。”指导员说,“它不只是我们头顶的光环,更是我们前进的目标。”

作为陆军“新质铁拳”的一线指挥员,刘营长正在经受新的挑战:“这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驾驭着信息化装备,要学会从纷杂的信息流中迅速梳理思路,在庞大的战场体系中找准自己的战位。”

新域新质,呼唤新作为。刘营长时常浏览最新的科技讯息,关注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

“这些变化,一定会对我们手中的武器装备有影响。”刘营长坚定地对记者说,“在那天到来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追赶上去,甚至跑在前面!”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