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海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访海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保国成
2021-09-28 09:38:01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祁树江

中国共产党海东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全市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路径方向和重点举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负责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统筹协调的主要机关单位,海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如何以党代会精神为引领,推进海东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层楼?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海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保国成。

记者:今年,您作为党代表参加了海东市第三次党代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保国成:海东市第三次党代会对海东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总体谋划和系统部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极为不易,制定的目标任务方向明确、振奋人心,未来发展的路径清晰、措施得力。全会提出要在“加快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中促转型增动能,坚定不移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四地”建设为引领,围绕培育生态、循环、数字、平台“四种经济形态”,积极参与“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重点培育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特色轻工、高原特色生物六大重点产业和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系列配套产业,激发民营经济主体活力,形成具有河湟特色的产业新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和转型升级,加速培育发展潜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完善配套服务业,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动能培育+旧动能提升”的“双轮”驱动良性发展格局。

记者:“十三五”期间,海东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您认为“十三五”期间海东工信系统工作的亮点有哪些?接下来“十四五”期间全市工信系统又有哪些规划?

保国成:“十三五”以来,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显著,产业集聚度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十三五”时期,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6%,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33亿元,培育规上企业64家。同时,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一批新材料、信息产业、特色轻工类等重点项目相继投产,为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累计完成了一般性工业投资307.94亿元,引进省外资金项目210个,累计到位资金达332.12亿元。除此之外,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在快速发展,冶炼、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四大行业产业链得到延伸,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方向转变;以新材料、信息产业、装备制造、特色轻工业为主的四大新兴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在接下来的“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依托我市农业资源、产业基础和高原绿色、富硒等品牌优势,加快轻工业、拉面经济、青绣产业发展,逐步形成我省重要的食品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形成西部水电、庆丰铝业等一批具有规模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逐步向铝型材、铝合金、铝系列制品等高精尖方向发展壮大,加快形成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记者:下一步,全市工信系统将如何结合自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保国成:全市工信系统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围绕四大传统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重点打造“6+N”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其中,“6”指的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特色轻工、高原特色生物六大重点产业。“N”指的是现代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生活性配套服务业。同时,我们将以“高质化、绿色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依托现有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培育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打造七大特色产业基地,努力构建六县区和河湟新区各具特色的绿色工业产业新格局,推动园区向“三绿”园区(绿色园区、绿色厂区、绿色产品)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全市工信系统将持续优化既有区域优势产业,加速金属冶炼、建筑材料、水力发电、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升级,优化产品结构,焕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结合海东市资源、科研、市场、基础配套等产业要素,加快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信息产业、食品医药等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记者:今年是“两个百年”交汇的关键之年,也是学党史办实事的重要一年,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中,市工信局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保国成: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紧紧抓住为民服务解难题这个关键环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用为民服务的真情换来企业大力发展的热情,让党史学习教育温度助燃惠企发展热度,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助力企业行稳致远。紧密结合工信领域实际,定期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20条,现已完成18条。深入全市各重点企业开展精准调控和调研工作,通过送服务上门、政银企对接等形式,努力优化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带动企业向“高精新特优”的高质量方向发展,有效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确保了企业稳定运行、提质增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干部职工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梳理出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清单,及时研究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及时解决企业困难,为工业企业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以办实事的成效凝聚企业民心,以解难题的成果汇聚企业力量,不断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五个新海东”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