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他让荒山因“杏”红了

————“新春走基层·百姓故事”系列报道七
2022-01-25 10:32:30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胡生敏 摄影报道

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的西南侧,有一座荒山,因为山体呈红色,被当地人称为大红岭。如今,此地树影婆娑,沿路呼吸着新鲜空气,突然发觉:从繁华到静谧的距离原来可以如此接近。

深入了解发现,如今树影婆娑、千般锦绣的大红岭,在几年前几乎是一片荒凉。而静静滋养着这片红色土壤的是一棵棵“青宏杏”。有了生态经济林,荒山变青山、荒地变福地,大红岭成为当地人口中的杏福岭,此地也第一次有了经济产出。

这一巨大跨越,与罗彬息息相关。

2011年,来自天府之国的罗彬退役后,为了自己的“创业梦”,果断放弃稳定工作,毅然走进湟水之滨,一手创办了青海宏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扎根大红岭,改造红土地。发展农、文、旅复合型产业,打造高原、富硒、有机知名品牌。”2018年,罗彬将大红岭的万亩荒塬进行土地流转,落地打造平安大红岭生态田园综合体,使这片荒塬变成了今天的杏花园。

“我们通过7年的科学研究,在2018年才审定为青海省地方优良品种。”罗彬道出了从引种、培育、试种、繁育的艰难过程。尽管这个试验过程很漫长,但罗彬始终把专业性放在首位。期间,聘请青海大学园艺专业和园林专业专家做技术指导。

“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罗彬告诉记者,青宏杏的名字,“青”指的是青海,虽然品种是从新疆引进的,但它在青海比较适宜生长,就想让它在青海扎根开花,“宏”字是因为整个的培育过程,是由他的宏博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的,所以成功之后把名字定成了青宏杏。

2018年春天,罗彬在大红岭上种下第一批500余亩青宏杏果树。同年8月,这里的景象令前来视察的平安区政府领导一行人感到惊讶,短短5个月,原本满目红土的大红岭上,开始出现了成片的绿色。

昔日荒山变了模样,一道道山脊又多了一抹绿。基于此,平安区第一时间拨出专款1600万元,为绿化工程所需的水利灌溉、道路修建等基础设施注入资金动力。

当前企业效益还未大规模显现,然而生态效益却让当地政府看到了。2018年,在平安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青洽会,青海宏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平安区政府成功签订了“平安区大红岭生态田园综合开发项目”,旨在打造经济林种植区、田园科普体验区、综合服务区、花海生态景观区、动物饲养体验区等,通过种植青宏杏在原生态的基础上对基地生态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并通过青宏杏种植实现主导产业收益。罗彬说,他将利用8-10年的时间把这片红土地规划建成超级生态田园综合体,主要包括以青宏杏经济林种植区、田园科普体验区、综合服务区、花海生态景观区、动物饲养体验区、郊野山体体验区、森林康养区七个充盈浓浓乡情的功能型片区。

“在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七个片区里,我们在生态恢复种植区的峡谷和深沟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内,配置乔、灌等适生树种。”罗彬介绍,园区规模化种植5000多亩青宏杏,通过智慧农业和生态循环种养结合的技术模式,打造规模化现代化的高原富硒有机林果产业。同时,在逐渐成林的青宏杏下发展黄芪、黄芩、川赤芍等中藏药,种植荠菜、马齿苋等富硒山野菜,养殖林下鸡、藏香猪等家禽家畜,引导周边农民建设共享苗圃。

罗彬以一棵优质青宏杏“起家”,凭借顽强的意志力,与这片荒塬不屈抗争,彻底改变了荒塬草木不生的恶劣环境。

2021年4月,历时一个多月,平安区大红岭杏福岭道路项目全面完工通车,同年4月16日,以“杏福岭·平安和春天的约定”为主题的平安区第五届乡村旅游季暨“杏福岭”杏花节春游踏青活动如约而至。当日,大红岭杏花节吸引了来自周边县区的千余名游客。

荒山变果园,不仅让罗彬实现了创业梦想,更拓宽了村民的就业增收门路。

“在这工作不但离家近,工作量还轻,最重要的是在这家公司上班,我们有归属感,因为我们与公司签订了长期劳务合同,再也不愁四处找工作了。” 平安区平安镇沈家村村民魏玉邦说。

家住平安区沙沟回族乡石沟沿村的杨淑花,以前五口之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务农和打零工。现在,她的工资成了家里开支的支撑。在她看来,在这里打工时间充足、工资稳定,还有车辆接送,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份很好的职业和务工机会。

近年来,海东市及平安区把罗彬和他的公司列为重点培育对象,推举为省市林业经济和退役军人创富典型。公司相继荣获青海省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青海省科技型企业等荣誉称号。2021年4月,国家林草局派驻科技服务团定点帮扶公司做精做实青宏杏产业,2021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公布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名单,海东市杏福岭森林景观利用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宏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全省唯一一家荣列其中,力争在青藏高原树立一面兴林养山、造林致富的旗帜。

罗彬站在杏福岭的山顶上,眺望着远处的杏树说:“目前,我们在大红岭已种植1200亩青宏杏良种和400.5亩针阔灌景观林,共计11.8万余株,区域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经后期引水上山、科学养护,成活率达到95%以上,以青宏杏为主的经济林和以杉榆柳为主的生态林已基本成形。”

大红岭因“杏”红了。

一颗颗杏子,赋予了大红岭绿色的生命,造就了一个闹市里的世外桃源。如今,风景秀丽的大红岭不只是简单地改善了这片区域的生态环境,更是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如今,站在大红岭的山头俯瞰,一个农业、林业和牧业加文化、体育、健康及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正在这片土地上崛起。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