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海东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2022-01-27 09:56:4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讯(记者 尕桑才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市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决定着“五个新海东”建设的底蕴和质量。海东作为农业大市,占据着全省农业的半壁江山,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前列,粮食生产保持了十三连增的好局面,连续六年实现了农牧业生产增产增收。

过去一年,全市农业生产积极克服虫害、雪灾等诸多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紧盯目标、克难奋进、主动作为,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农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逐步建立海东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牧业大市向农牧业强市发展,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农牧业生产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乡村振兴工作为全省立标杆。近几年,海东稳步推进示范村建设,高起点、高质量推进了21个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试点村建设,培育打造了一批集乡村旅游、民俗文化、观光采摘、生态休闲、花海体验、加工营销等一体的“旅游+农业”新模式新业态,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增添了新活力,共创造就业岗位2.36万个,就业农民年平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尤其是在去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考核及中期评估中,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本康沟村综合得分双双排名全省第一,为全省树立了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农民富、机制好的乡村振兴典型标杆。

2021年,海东市粮、油、菜作物播种面积分别达到195万亩、72.3万亩、30.53万亩,牛、羊、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38.51万头、150.05万只、49.65万头、84.4万只;粮、油、菜总产分别达到53.5万吨、12万吨、71.3万吨,肉、蛋、奶总产达7.62万吨、0.87万吨、5.12万吨,农业增加值增长4.8%,牢牢守住了粮食生产的主动权,粮食生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同时,海东市有效强化耕地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召开了湟水河谷地撂荒地整治现场推进会,全市撂荒地复耕成效显著,尤其是对湟水谷地109国道、G6京藏高速、民小公路沿线重点区域撂荒地全部整改完成。认真落实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民政策,有效遏制了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宅基地管理趋于规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全市94个乡镇挂牌成立农村土地管理中心,开设了专办窗口,1587个行政村配齐土地协管员。

海东市乡村建设越来越美。启动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聚焦“四清一改治十乱”,新改建农村户厕14018座,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对生活垃圾、沟渠、乡村公路、非法广告等集中整治6609次。在全省率先完成乡镇农村土地管理中心挂牌,设立农村宅基地专办窗口,1587个村设立土地协管员,实现宅基地审批工作“破零”。

绿色发展步入正轨。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为导向,持续开展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021年省财政安排海东1.48亿元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面积96万亩,通过连续三年实施,全市化肥施用量从2018年的8.3万吨下降至2020年的6.3万吨,减少施用2万吨,减幅24.09%,农药施用量从2018年的668.9吨下降至2020年的528.7吨,减少施用140.2吨,减幅20.96%。

此外,海东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大局,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以检测促监管、以执法强监管,县、乡监管检测机构共对94个乡镇的生产基地、“两品一标”认证企业、大型农产品超市等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97%。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以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大监管力度。对全市农资经营门店、养殖场、屠宰场、餐饮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全面开展检查督查,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把好质量关,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绿色生产理念逐步形成。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