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80 年代的阳光生活

2020-04-14 09:36:1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牛润科

那天整理旧物,一幅电影《甜蜜的事业》的剧照,把我带回上世纪80年代的阳光生活。

当时,我在地处山西中条山里的三线厂——国营红山机械厂工作。记得那是个周末的晚上,一部新上映的《甜蜜的事业》,彻底颠覆了我们的生活观念。终于,我们唱着《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开始大胆地挣奖金、追女孩。别人加班加点拿到第一笔奖金,不是去买最时髦的喇叭裤,就是买蛤蟆镜,而我让镇上的上海小裁缝,做了套银灰色的学生装。当我得意洋洋地穿上新衣,在办公大楼前碰上厂团委书记时,他惊喜地打量了我好一阵后,意味深长地说:“我也得赶紧做套穿穿。”说得我都飘起来了。

舍友海子,对技术科描图员雪儿爱得死去活来,可雪儿却给他下了一道通

牒:“只要你能拿到大学文凭,让我等你几年都可以!”于是,海子白天工作,晚上就到职工夜校恶补高中课程,回宿舍后接着复习到深夜,第二天又早早地起床背英语单词。一年下来,看着他的小脸儿瘦了一大圈,两只眼睛深陷进眼窝里,走起路来像水上漂似的,我就心疼地劝他:“咱可不能只要爱情不要命呀!”可人家海子淡然一笑,说:“我的底气足着呢!”但到了第二年,当海子拿到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愿以偿地抱得美人归时,我也着实领教了爱情的力量。

8小时以内拼命工作,8小时以外学技术、学文化、参加文体活动、做文学青年,是热血青工的一种时尚。当我这位文学青年写的诗歌,用方鸣的笔名在省报上发表后,好友丁芳激动地拿着当天的报纸跑来对我说:“从今天起,我不打乒乓球了,我也要写诗歌,我给我起的笔名叫‘盖方鸣’。”可后来,丁芳没成为“盖方鸣”,却打出了全省国防系统青年职工乒乓球锦标赛亚军的好成绩。

有一年,省城兄弟厂的一位青工来我厂出差,正好赶上厂团委举办纪念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当时,这位长得有点儿像郭凯敏的小伙子,自告奋勇地表演节目,主持人临时把他的节目给插了进去,没想到小伙子的一首《小草》诗朗诵,竟然将整台晚会推向高潮。

唯旗必夺、争做好人好事,是青工的火热追求。打比赛要争第一;参加知识竞赛和演讲会也要争第一;在完成急难重险的任务中更要争第一。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最自豪的是挂在墙上的那些耀眼的奖状。

当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力挫东道主日本队,夺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时,单身楼的全体年轻人,自发聚集在灯光球场上狂欢到深夜。从那时起,女排精神就奔腾在我们的血液中,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上。“顽强拼搏”成为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行动口号。

一个隆冬深夜,厂里有位产妇突然大出血,急需“O”型血,时间就是生命。当厂广播站播出紧急通知后,不到20分钟,前来献血的青工就在厂职工医院化验室门口排成长

队。有位叫王宏的共青团员,一次就为产妇输了400毫升血,第二天照样上班,车间领导劝他回家休养两天,可他笑着说:“这算个啥呀。”说完就和工友们到生活区维修漏水的暖气管道去了。

有一回,大雨突然把通往厂区的盘山公路冲垮一段,我们急着去抢修,忘记叫正在午休的国庆。当我们奋战一中午,抢修完塌方的公路回到宿舍时,国庆知道了,无论我们怎么解释,他都觉得内疚,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原谅自己。

当时,有位青工的父亲外出时突遭车祸,急需钱住院,当厂团委把团员青年的捐款及时送到这位青工的手里时,他感激地对厂团委书记说:“从今往后,我就把我这100多斤的身躯交给咱们的工厂啦!”

尽管几十年一晃而过,可上世纪80年代的阳光生活,仍然像一眼生命之泉,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我的幸福心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