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古鄯很“美”

2023-03-21 14:18:2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文/冶廷林

坐落于小积石山麓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真的很“美”。

小积石山把自己最美的身段留在了这里,形似棒槌的棒槌山,“水之精,泉之首”的药水泉,清幽娴静的娘娘天池,这些自然景观无不从不同角度佐证着“古鄯为山区里的水乡”这一地理优势。还有波光粼粼的古鄯水库,姹紫嫣红的七里花海,以及久负盛名的七里寺“花儿”会等人文景观,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古鄯的另一种美。

古鄯水库: 波光粼粼的高原明镜

古鄯水库距县城34公里,坝址在柴沟和案板沟汇合处,河流面积33平方公里。水库工程于1976年动工修建,1979年下闸蓄水,总库容780万方,兴利库容650万方,防洪库容100万方,死库容30万方,是一座引隆治沟流域七里峡水源为主的半注入式调节水库。水库枢纽工程有:引水渠、大坝、放水竖井和输水洞、溢洪道和排砂渠。水库全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325亩,征费灌溉面积11325亩,属于二类灌区。

灌区干渠工程有:总干渠、南干渠、北干渠和西干渠。干渠总长49.75公里,支渠辐射面广,灌溉面积大,全灌区现有大树木39427棵,小灌木不计其数,为当地的生态建设起到“心脏”作用。因此,古鄯水库在民和地区格外引人注目。蓝色的库面如平镜一般,晶莹透亮,青黛色的远山和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上,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娘娘天池: 镶嵌在高山之巅的一颗翡翠

古鄯以北海拔2500米的李家山山顶有一汪因三霄娘娘庙宇而得名的“娘娘天池”。娘娘天池南北长400多米,东西宽50多米,呈椭圆形,面积10多亩,宛如一颗碧绿的翡翠。“娘娘天池”俗称“神池”。有个传说,说得更为神奇。

古时候,李家山有个财主种着一块大洼地,旱涝保收。一天晚上做梦:一长者向他买这块宝地,要在这里安家落户。早上醒来还清晰记得梦境,就按照梦境提示去找买地的金银,在一个麦摞下找到一疙瘩金子。财主尽快收拾地里的麦捆子,当收完最后一个捆子时,一股清水从脚边汩汩冒出。晚上又做梦,长者向他借骡马要搬家,财主答应了。早上去圈里看骡马,四五匹骡马躺在地上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财主知原委,便悄然退出,直到中午,骡马才恢复常态。财主出门一看,一汪波光粼粼的碧水蓄满了那块洼地。池呈椭圆形,如一块明镜镶嵌在李家山山顶,池水清澈、一汪碧翠、深不可测。

夕阳斜照时,霞光、水光、云影、山影汇集倒映于湖面,五光十色、绚丽多彩。形美在目,意美在心。如若静坐池边或漫步林中幽径时,娘娘天池那清幽娴静、神圣高洁的风姿,常常会引起童话般的遐想,四周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百鸟啁啾,令人陶醉。天光云影、山色树影,相映成趣,大旱不枯、暴雨不溢,神奇美妙,千年如一。

七里寺:药水泉盛名远扬

七里寺是古鄯镇的旅游名片。七里寺以前称“慈利寺”藏语称之为“曼曲达杰日朝”,意为“药水兴旺静房”。这里不是因“寺”出名,而是因距古鄯“七里”之处的文化生态游览景区盛名远扬。

七里寺位于古鄯西南的一处东西走向的山谷中,谷内群山起伏、树碧花艳、流水潺潺。春季林草苍翠,夏季鸟语花香,秋季红叶满山,冬季白雪皑皑。每年的五月至九月,是七里寺峡谷自然生态景观最为壮观的时期。当人们走进峡谷,置身其境,满眼苍翠,繁花点缀。花香扑鼻,心旷神怡,流水淙淙,清凉全身,顿觉夏季的炎热烟消云散,是一个自身所想,得以所愿的最理想的环境。

在“簸箕”形峡谷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伫立于小积石山麓的一座形似棒槌的山峰——“棒槌山”。传说远古时期,棒槌山上住着一位神姑,专为当地人治病。有一年,一个穷苦人家的小伙患了不治之症,他的父母带他来到棒槌山下,请求神姑医治。神姑赐给两碗神水,小伙一饮而尽,多年的沉疴瞬间痊愈。消息传到天庭,玉帝怒其凡心不改,把神姑压于棒槌山下。一天晚上,一位仙者晓谕小伙,神姑被玉帝压在棒槌山下。这天是农历六月初六,小伙急忙来到棒槌山呼喊寻找神姑。正当攀登棒槌山腰时,忽然,山脚下一道金光闪过,神姑站在那里,他便不顾一切地跃下山崖,如有神助,安全落脚于离神姑不远的地方,神姑哭着流下一地泪水,小伙正要上前问候神姑,神姑又不见了。小伙悲痛欲绝,望着棒槌山泪如雨下,他俩流下的泪水化作了现在棒槌山两边的两条溪流,汇集于峡口。于是,小伙放开歌喉,用动听的“花儿”唱出了他心中的牵挂和思念。他的真情感动了玉帝,赦免了对神姑的惩罚,神姑回到棒槌山与小伙团聚,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此,患病者常年到此处饮水治病,每年“六月六”也是年轻人以唱“花儿”的方式寻找另一半的好时机,棒槌山也被称为“情人崖”。

七里寺不仅景色秀美,故事动人,而且还有闻名遐迩的“药水泉”。从川官公路分开一路向西便是七里寺“药水泉”。前几年,新修了红色琉璃瓦铺顶的大门,写着苍劲有力的“七里寺避暑山庄”,进了大门便到了药水泉的地带。听到旁边溪流由西向东流淌声音,宛如是“泉水叮咚”的歌声。随眼看见迎风飘动的七彩经幡,涌聚在一起的游客,游客聚集处便是药水泉所在的地方。费一番功夫喝到一杯清冽甘醇、辛温的药泉水,就觉得心静胃安肠通,美妙至极。

这药水泉或许是以上传说中神姑化泪成溪的缘故疗效极好。这里还有另一个版本的历史故事值得了解一下。1300年前,文成公主西行经古鄯驿,水土不服、肠胃不畅、精神萎靡,一老者送水一碗,饮之,病愈,神清气爽。问老者:“此水,从何而来?”答道:“此水从七里寺药水泉取来,当年药王爷来到七里寺峡山腰,被风景迷住,不慎药葫芦滑到山脚下,葫芦里的药水一路下流出于石缝中,不久,山上长出许多名贵药材,山下涌出数股泉水,人们常饮此泉水,发现能治百病,故得名‘药水泉’。此水是药王爷恩赐的。”公主携此水入藏,后被当地人奉为神水。

据《西宁府续志》记载,药泉山之药泉水“其味辛温,饮之愈胃疾”“少则三七,多则四九愈之”。此泉水富含40多种为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被专家誉为“水之精,泉之首”。对肠胃病、心血管病、皮肤病等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因此,省内各地及甘、川、藏、宁等地的患病游客闻讯而来,络绎不绝。这些患者游客一边赏景避暑,一边饮水疗养,经过一段时日,饮水病除,奔走相告,乐而忘返。“药泉水”之所以神奇,是因为泉水像一串串灿烂夺目的珍珠一样,冒着气泡冲出水面,化成水液,淅淅有声,要是用掌猛拍水面,气泡更多,声音更响。药泉水质透明清澈、冰凉爽口,胜似啤酒,能够感觉到泉水在胃里产生气泡,不断变大,有瞬间破裂的动态变化,随之气满胸腔身不由己地大口呼气,神清气爽。

七里寺花海:风景这边独好

七里寺花海景区位于古鄯镇山庄村,占地面积大约60公顷,是由民和成旭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于2017年2月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目前已规模化经营。

走进七里寺花海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七里寺花海”几个大字,往里面走,五颜六色的鲜花便呈现在眼前,那金灿灿的一片黄色是向日葵,在秋风的吹拂下花盘不停地向游客点头,好像开口笑着在迎接远方慕名而来的客人;红色的月季、黄色的秋菊、紫色的薰衣草、格桑花、金盏菊、孔雀草、绚丽多彩的鲁冰花,还有那色彩斑斓的波斯菊等都在竞相绽放,随风摇曳,像是在列队欢迎游玩赏景的不速之客。有时,花海四周的山上涌起了白雾,五颜六色的花田与远处此起彼伏的绿色山峦,相互辉映犹如绣织在绿色地毯上的一幅水彩画,“爱的花朵只为您盛开”几个红色的大字特别醒目,把特别的爱送给了特别的游客,表达出民和人民的热情,这些都“醉美”了慕名前来赏花的游客。

七里寺花海有木栈道、观景台、木质廊庭、滑雪场、民宿、鱼塘、滑索,成为集赏花、观景、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景点,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享受。在青山绿水间观花赏景,不仅能感受到赏心悦目的花海情趣,还能行游棒槌山、药水泉、药王庙以及森林景观,如果恰逢“端阳节”“六月六”,还能参与“歌如潮”的七里寺花儿会。一到冬季冰雪节还能和家人一起感受属于冬天特有的乐趣,在雪上滑行,直到头脚热气腾腾、畅快淋漓。今年年初,七里寺花海景区第四届冰雪旅游文化节开幕,“驻足在寒凝的大地,仰望高空漫天的飞雪。风雪中陶醉的人们,忘了寒冷。依稀感受到雪的温馨,聆听到雪的低语,驰目到雪的舞姿,感悟到雪的灵性……”七里寺花海少不了夏天的烂漫,也不会缺席冬天的浪漫,风景这边独好。

七里寺花儿会:民间文化奇葩

七里寺药水泉闻名遐迩,七里寺花儿会名满天下。每逢六月初五,七里寺民间传统花儿会如期举行,从不间断。在七里寺峡谷右边与棒槌山紧紧相连的山峰叫青石丫壑,是“花儿”圣地,每年农历“端阳”和六月六前一天开始,就有不少游人和“花儿”歌手,衣着簇新并备以用物、食品赶到这里。喜欢放歌的游客,自日暮唱起直到次日下午,以歌会友,用歌声传递情感,而更多的游客则领略风光,聆听“花儿”。这一日一夜,人如海、歌如潮。是庄户人家,尤其是年轻人最舒心、快活的时光。

早在明代以前,“花儿”传唱活动已在七里寺一带流行。明代诗人高弘有诗曰:“青丝垂柳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此诗所反映的是当时古鄯地区传唱“花儿”的情景,距今已有五百多年了。

七里寺花儿会是一个由汉族、回族、土族、藏族等多民族共同参与的大型歌会。每年六月六,青海、甘肃、宁夏、四川、西藏等地十多万群众盛装前来,七里寺峡谷中人山人海。各民族群众聚集一处,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充分展示着多元文化交融,民族团结友好的良好风貌。

七里寺花儿会上演唱者均为民间歌手,演唱形式多样,无任何乐器伴奏,俗称“干咂”,所唱曲令达40余种。演唱的作品原始地记录了周边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对研究当地和河湟地区民众生活史、思想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由于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再加上峡内药泉的吸引力,七里寺花儿会在河湟乃至西北地区颇负盛名。

七里寺花儿会以其外在形态和文化内涵而独具特色。其特点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文化盛会,群众参与面很广。原生态程度高,演唱内容多为回族、土族情歌,曲令众多,代表曲令主要有“古鄯令”“马营令”等,各有特色,令人百听不厌。群众饮水和唱、听“花儿”相结合,游览山水胜景和感受地方文化相结合,曲令的传承和内容的创新相结合,“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充电”与时俱进。

综上特色,七里寺花儿会集中表达了民间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花儿”为大自然伴奏,为新时代高歌。2006年5月20日,七里寺花儿会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中国花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