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秋冬季如何防治小儿猩红热

2022-10-19 10:37:57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贾丽娜

随着气温逐渐变冷,再加上室内通风不及时,很容易引发孩子患猩红热的风险,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做好预防,谨防小儿猩红热的发生。

猩红热作为国家法定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之一,是一种由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儿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猩红热一年四季都有发病倾向,但以秋冬季发病为多。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小儿猩红热呢?记者联系了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由公卫科主任薛长红对此进行解答。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发热 猩红热起病急骤,常常伴随发热的症状,体温一般为38摄氏度至39摄氏度,重者可达40摄氏度以上。

咽峡炎 患者会出现“草莓舌”或“杨梅舌”的症状,口周苍白,皮肤皱褶处有皮折红线(帕氏线)。

皮疹 薛长红介绍,发热1-2天之内会有出疹的情况,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天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为弥漫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

脱屑 退疹1周内皮肤有脱屑或脱皮的现象,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留色素沉着。

猩红热常见的类型有哪些

普通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有全身中毒症状,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病程1周左右。

轻型:表现为低热、轻度咽痛,皮疹稀少,仅见于躯干部,消退很快,脱屑不明显,病程短,但仍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脓毒型:较为罕见,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渗出物多,形成脓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及颈淋巴结炎,甚至颈部软组织炎。薛长红强调,还有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性病灶的风险。

中毒型:较为少见。“中毒症状明显,患者常伴随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可为出血性。但若发生休克,皮疹常变成隐约可见,病死率高。”薛长红说道。

外科型或产科型: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故无咽峡炎。皮疹在伤口或产道周围首先出现,由此向全身蔓延。此型猩红热中毒症状较轻。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哪些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由食物、玩具、衣服等物品间接传播。也可通过伤口、产道污染而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0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

猩红热防治小知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小儿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

2.家长应教育小儿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

3.咳嗽或打喷嚏时掩盖口鼻。

4.小孩用具单独使用,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等。

5.小孩出现发热、出疹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6.秋冬季节,家长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需出门请戴好口罩。

7.加强小儿营养摄入及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8.确诊后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避免上学或与其他儿童接触。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