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保健品市场乱象何时休

2019-02-01 11:46:5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 时报记者 陈钰月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健品似乎已经成了老年人养生的必备品,这也给不法商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将不合格的保健产品包装成“神丹妙药”,原本成本只在几块几十块的产品可以卖出几千几万的高价。为了遏制这样的乱象,在今年省两会上,九三学社青海省委提出了《关于拓展执法手段规范保健品市场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建议》,民革青海省委员会也提出《关于加强老年保健品市场监管的提案》。

古有“炼丹热”今掀“保健潮”

长生不老历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从魏晋时期的炼丹热到今天的保健潮,从秦始皇东海求丹到当下的酵素入华,从先秦时期的辟谷修炼实践到今日世界的酸碱平衡理论,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脚步从未停止过。然而不争的事实是,唐朝21位君主有5位死于丹药中毒,11位迷恋丹药,平均年龄只有46岁,曾经被保健界奉为圭臬的酸碱平衡理论最终也被证实不过是一场科学臆想。

但这些铁的事实丝毫不能阻止人们对保健品的痴迷与疯狂。这种痴迷与疯狂同样催生了国内一个乱象横生的畸形市场。曾有媒体调查披露,国内绝大多数的保健品其成本只是零售价的10%,有的甚者更低,如保健类维生素、钙片的价格是同功效类药品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市场常见保健品入市前的广告投入占到了先期投资的30%-60%。保健品市场常年流行一句话叫“不能靠产品发家,只能靠广告发财。”

不法商家骗术多

据民革青海省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有部分不良商家和行骗人员,针对老年人渴望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的心理需求,利用老年人反应能力不强、消息较为闭塞、容易相信对方的缺点,大打感情牌,打着高科技的旗号,通过虚假宣传、夸大疗效、免费发放赠品、免费体检、免费试用、“专家”讲座等形式,向老年人倾销一些“三无”或“假冒伪劣”的保健产品,老年人买到这些保健品,不仅花费大量的金钱,而且对身体毫无益处甚至延误病情,其权益受到了极大侵害。特别是在西宁市区,不良商家通过租赁宾馆会场,以健康讲座,促销活动等方式,销售保健品骗取老人钱财的问题比较突出。

据记者了解到,为吸引老年人注意力,这些不法商家还有各种各样的骗局,对老年人进行“洗脑”。

比较常见的有采取聘请“健康专家”免费开展讲座、现场示范商品疗效、聘请“患者”现场讲述产品疗效、免费进行体检等形式,忽悠和糊弄老年人。

还有的就利用在销售地临时租用酒店会场、门面,借助发放宣传单、免费发放面条、鸡蛋等小商品的形式,吸引老年人参加保健品销售讲座。一旦有老人及家属发现上当受骗,很难再找到该商贩进行核实。

然而这些销售给老年人的商品就更是参差不齐,有的不良商贩销售的保健品属于合格药品,但却夸大产品疗效,另外一些商贩就更加没有底线,贴假标签、假的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所销售的“保健品”属于非法生产品,不但起不到疗效,反而会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以前我们药店附近就有向老年人推销什么痛都可以治的药品,其实就是在里面加了强力止痛药,可卖给老年人就是当做‘神药’,全是几千几万的价格,可止痛药才多少钱啊,吃多了还会有副作用”,一位西宁药店的药师告诉记者。

“神丹妙药”盯准老年群体

长期以来,消费者高价购买的只是保健品广告成本而非真正的保健功效,更有甚者将成本几分钱的麦乳精、奶酪包装成胶囊或片剂,利润高达近千倍。可这些没有任何功效的产品被包装成了“神丹妙药”,看准了老年群体,绝大部分被以直销或者会销的形式兜售给了老年群体,有的老年人甚至被骗得家破人亡。

上海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痴迷一种被监管部门因虚假宣传处罚过的企业产品,花掉三百万元积蓄。这样的乱象从未停止,一直都在上演着……

2017年3月,一位被保健品销售骗取十万元养老金的河南老人在青岛留下遗书投身大海。

2018年10月,四川彭州,一场保健品讲座险些套取上百名参会老人76万余元货款。

2018年2月西宁市城北区破获一起保健品诈骗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000万元。

2018年10月,另一起保健品骗局再次在西宁市城西区上演,数十名老人在听完“讲座”后,购买了数百元至数千元的保健品,然而时至月底,此公司已关门歇业,人去楼空。

这样的事件正在愈演愈烈,一边是政府竭尽全力通过增加退休金来提升退休老人生活质量,另一边却是丧心病狂、泛滥成灾的保健品诈骗在鲸吞老年人的幸福。城市的电台、电视台一半以上的广告时间长期被保健品占据,全国2000亿元的保健品市场,一半以上为针对老年人的保健产品,保健品销售者更是被网友戏称为“掏老族”。

在西宁本地,这些事件也是屡禁不止,家住西山一巷的尹阿姨就曾经差点掉入“掏老族”的陷阱中去,据尹阿姨回忆,在去年8月份,家住一个小区的阿姨们约着她去参加了一个健康讲座,本来是为了学一些健康知识,“去了才知道,简直就是大型传销现场,一味地推销产品,不少人购买了他的产品”,尹阿姨现在想起来也觉得现在这些不法分子的手段真的是太多样了,让人防不胜防。

老年人 保健品骗局何时休

保健品市场,之所以乱象横生,屡禁不止,原因很多,但关键是政府部门惩治保健品乱象的法律手段缺失,惩处力度不够,监管存在漏洞。

九三学社青海省委建议,尽快出台地方性法规,根据《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规定,除“消费者定作”“鲜活易腐”等商品外,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因此,保健品理应落实“七天包退”规定。据悉,目前黑龙江省人大已出台相关法规性文件。

由于绝大部分假冒、伪劣保健品通过电视、电台广告、专家讲座吸引客户,所以建议对保健品广告经营者,商场、写字楼场地出租者设立保健品广告、宣传、销售“食药局就地报备制度”,只有在食药局报备的保健品方能在其辖区进行广告宣传和销售。对拒不报备的予以处罚,造成损害的可以依据《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相关条文追究广告经营者和场地出租者的连带责任,阻断利益链条,避免助纣为虐。

当然除了政府的监管,还少不了子女的陪伴,不要让保健品成为老人养老的寄托。

民革青海省委员会也提出,社区也应该多营造关爱老人的氛围,多关注空巢老人,让不法商家的保健品骗局无机可乘。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