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赵昌宏 扎根深山30年守望绿色

2019-03-16 10:56:4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他用青春和信念搏击于莽莽林海,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为林业发展勇挑重担,呕心沥血的赞歌,体现着一名人大代表的人生价值。

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扎根深山30年,只为守护那片故土的绿色。

他是互助北山林场党组书记、场长、省人大代表赵昌宏。

他是生态建设的“好参谋”

赵昌宏是海东市乐都区人,生于1967年11月,林业高级工程师。连续多年当选为海东市人大代表后,他对代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他注重加强学习,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十九大精神、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人大依法履职的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了解人大基本制度现况,掌握人大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人大会议及上级人大组织的学习、会议和代表活动,主动发言,提出见解,切实履行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赵昌宏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我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他不忘使命,尽心尽力履行代表职责,坚持深入调查研究,走访群众,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党委、政府制定发展大计积极建言献策。

他积极参加代表团视察、调研等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视察、走访。在关于生态环境的调研过程中,针对长期以来环保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在城市,乡镇政府驻地和企业对农村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普及覆盖面不大,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的问题,他提出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短信、微信、传单、板报等形式,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参与环保的意识,着力引导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居住,深入贯彻“禁塑令”,推行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建议。针对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减少污染问题,他提出要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引导市场主体绿色生产和消费,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发展之路,推行节能低碳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推广环境标志产品的建议。

他是北山林场的“好当家”

互助北山林区总面积11.27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为153万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为75万亩,天保管护面积为145.6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为546.2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0.1%,是青海省东部地区森林分布相对集中,森林面积和蓄积量都较大的天然次生林区之一,也是青海省重点天保工程区域。林区地处黄河上游地区,该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地质结构复杂,生态极其脆弱。

作为一名基层的人大代表,赵昌宏认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面对多重困难,他带领党组一班人共同商讨,提出了“一抓宣传、二抓规划、三抓工程”的发展目标。他发动群众,走村入户,从森林管护、营林造林、封山禁牧、发展林下产业等方面认真宣传天保工程一系列政策,使林区群众从思想上解除了后顾之忧,林区群众变被动行为为自觉行动,为天保工程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为了做好这个“当家人”,赵昌宏带领林场专业技术人员顶风冒雨,走遍了林区的沟豁梁坡,白天实地察看,晚上制定方案。工程实施后,无论是树种选定还是绿化实际效果,科学性和可行性都受到了领导的好评。由于管理到位,措施得力,达到了“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的要求。

持续多年的造林工作,结出了丰硕之果,林场连年超额完成工程造林、封山造林、飞播造林任务。截至目前,共完成人工造林15956亩;封山育林128051亩;飞播造林49567亩;幼林抚育20000亩。林区有林地面积由2000年的44239公顷增加到现在的50349公顷,森林蓄积量由2000年的428万立方米增长到现在的5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64.3%提高到现在的80.1%,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12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实现了“一降三增”,森林面积、蓄积和覆盖率同步增长,林木消耗量明显下降,林区森林生态功能逐步增强,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结构渐趋合理,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林区内小气候作用增强,林区生态屏障作用逐步显现。

他是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作为人大代表,赵昌宏按照“我当代表为人民,履职尽责做贡献”的原则,认真为林区群众办实事。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他积极与省、市、县上级部门沟通争取,从全林区3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选取了153名贫困户担任林区天保工程护林员,另选取100名贫困户担任公益林护林员。

同时,依托相关政策,选取北山林区生态贫困户253户,占北山林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63.4%。2018年为生态扶贫护林员每户发放管护费用1.56万元。截至目前,累计争取到生态扶贫资金共计942.6万元,使贫困户当年实现脱贫,当年见成效。通过资金的扶持,既解决了贫困户的生计问题,又为有条件的贫困户实现真正意义的脱贫奠定了基础。

他积极争取林业产业发展贴息贷款70万元,扶持林下产业户14户,通过示范带动,150多户农牧户开展了旅游接待、牛羊养殖、中药材种植和林产品开发。为了带动林区群众脱贫致富,赵昌宏组织林场专业技术人员从苗木培育、有害生物防治、护林防火等多个方面为林区群众开设辅导班,在田间地头教学指导,为他们传技术授经验,以林场为依托,带动林区群众发展苗木种植。他带领林场专业技术人员先后开展了云杉育苗越冬和密播移植技术研究,成功制定了1个国家级行业标准、8个青海省地方标准,取得了11项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3个青海省林木良种证书,2项青海省林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林场三分靠种,七分靠护。赵昌宏说:“辛苦的付出,换来的是丰厚的回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林业人,我们要接过老一辈务林人的接力棒,打造高质量的绿水青山,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