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文化旅游联姻还看海东“醉美”

2019-03-17 15:53:50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李富生 摄影报道

冬阳高照,乡风和畅。

购年货、品美食、逛灯阵、敲平安钟、击祥云鼓、看体育赛事、观吉尼斯世界纪录……“青海年·醉海东”无疑是海东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的文化旅游活动。

“青海年·醉海东”种类多样,亮点纷呈,集中展示了“海东农村年”的魅力,打造了体现海东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成为了海东市委、市政府奋力实现“一优两高”战略的生动实践。

这是海东人民过大年的一幅剪影,也是海东近年来依托特有的河湟文化资源打造的文化旅游业态的一个生动写照。

改革开放40年来,海东伴随着新时代前进的鼓点,紧跟着新青海发展的步伐,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打造“极地门户·青藏首站”旅游形象,文化旅游正方兴未艾,奇葩盛绽,成为海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2018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3%,全年接待国内外旅客1360万人次,同比增长17%。文化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生态、社会、民生效益的互动、良性和协调发展。

眼下的海东,呈现出一幅生态秀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文化兴盛诗情画意的美景,就像盛开在河湟两岸的油菜花,浸润着前来海东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人们的肺腑。

规划引领

立足特色刻画旅游蓝图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海东,素有“青海东部门户”之称。

海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是河湟文化的发祥地。以前,由于交通、经济等一度滞后,这些具有海东特色、地方优势的旅游资源不是束之高阁、藏之大院,就是养在深闺、躲在老屋,未能被外界所知晓。

“旅游要发展,规划须先行。”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周存云介绍,做好旅游发展规划,必须立足海东自身优势,做好民族文化文章,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经过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海东发展旅游的优势已日渐凸显。互助土族故土园5A级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内涵品质全面提升,循化县5A级景区启动建设,乐都整体改造步伐加快,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局部开园,柳湾彩陶博物馆整体划转移交我市,河湟民俗文化博物馆开工建设……

海东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海东实地多次考察论证,摸清家底,前瞻规划,编制出《海东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海东市全域旅游规划》等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子规划,立足我市特有的生态、民族、历史、宗教和黄河风情旅游等五大品牌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极地门户·青藏首站”“彩陶故里·醉美海东”旅游总体形象,把海东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努力把海东打造成为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高地和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奋力实现在兰西城市群节点崛起。

“海东的旅游终于从一张白纸绘成了一幅可圈可点的图画。”这是无数目睹海东旅游一步步发展的人们发出的共同感慨。

项目带动

切实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民和县七里花海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一湾溪水流向远方,是民和县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点之一。

循化孟达天池,一条木栈道直通天池。这里有天然氧吧之称,来这里旅游的人逐年增多,远的来自甘肃、宁夏等地,近的来自周边乐都、平安等地。旅游人气的兴旺得益于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是海东最具代表的文化旅游项目,这里独具特色的河湟民俗建筑,丰富的青海特色小吃,浓郁的青海乡土风味深深地吸引了许多本地和周边的群众来这里品味乡土风味、体验民俗文化。该项目自运营以来,每天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春节前后,可谓是人流爆满,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过去的一年,海东投资12.1亿元,打造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瞿昙寺、柳湾“三大历史文化品牌”,实施喇家考古遗址博物馆、文物展示棚、民俗村异地安置、瞿昙寺景区乡村旅游点开发等项目。投资19.5亿元打造旅游特色名镇名村,实施互助南门峡生态旅游小镇、循化查汗都斯红色旅游小镇、乐都瞿昙文旅小镇、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民和满坪民俗文化小镇等项目。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现在,不论是走进城市,还是步入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一股股河湟民俗气息扑面而来。

节庆搭台

民间文艺舞活文化旅游

植根于农耕文明的民族民间节庆文化,集中体现了河湟文化传统,折射了海东地区经济形态、生活形态、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以及物质、精神习俗。

据了解,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五日,民和三川及其周边地区以土族为主体的庆典仪式,被土族人称为“纳顿”节,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丝路花儿艺术节、乐都梨花节、互助杜鹃花节、民和桃花节、化隆杏花节等各具特色的节日更是内涵别致、形态多样。

这些节日文化资源无疑是激活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引擎。

记者了解到,海东市每年举办大大小小的节庆活动超过百场,成功打造了具有海东特色的节日文化品牌。近年来,海东市委市政府利用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通过节庆搭台,使得丰富多彩的河湟文化融入、渗透到多姿多样的节日文化园林,走上独具神韵的节日文化舞台。

节庆搭台舞活民间文化旅游龙头。如今,青稞酒文化节、平安文化艺术节、中国撒拉族旅游文化节等已经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重要“吸引器”。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