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扎巴镇 臭水河道彻底清理

2019-06-03 10:49:50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张娜 颜金梅 摄影报道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河湖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无需赘言。随着河湖长制的深入推进,海东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务实全面,“河清、岸绿、水畅、景美”的宜居宜业现代生态城市的梦想逐步展示现实模样。

近日,记者来到化隆县扎巴镇,只见公路沿线种满了格桑花、村道干净整洁、河道内不见杂物、河堤两岸栽植了白杨树,绿色覆盖了整个河堤……

黄河岸边风景美如画

去污还清 黑臭水沟不见了

河水变清了,黑臭水沟不见了,两岸绿化更美了……这是记者在扎巴镇挖隆沟村河道看到的景象。挖隆沟村河道,这条曾经因为“脏乱差”而成为村民“痛点”的河流,如今何以实现华丽蜕变?

挖隆沟村河道是黑城河的一条支流,流经浪隆村和阳坡村,河道长八公里。过去,村里的生活垃圾无处可去,村民为了图方便习惯了将垃圾就地焚烧或直接向河道倾倒,村河道俨然成了一个垃圾场。

因为垃圾成灾,这个地方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早在多年前,河道内垃圾堆积成山,排水不畅,有一年大雨水位上涨,冲毁了村民的房屋,冲走了村民的牛羊……

扎巴镇挖隆沟村村民马大吾七从小就居住在河岸边,他见证了这条河道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前村民们没有环保意识,家里的垃圾随手就倒在了河道里,最多的就是塑料地膜这样的白色垃圾,水也很脏,导致灌溉农田后庄稼的成活率比较低……现在不一样了,垃圾少了、水清了、臭味没有了,河道两侧都是绿色植物。”马大吾七感慨地说。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开展,村庄内道路两侧和河道内及河道沿岸的陈年垃圾不见了,乱搭乱建、乱排乱倒的陋习逐渐好转。扎巴镇配备了垃圾箱和垃圾车,每天有专人定点清运,实现了垃圾“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村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垃圾入河”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前期乡村干部入户宣讲政策,让我们了解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性,现在整治后的环境这么好,受益的还是我们老百姓,我们更应该爱护环境,为我们的家园建设尽自己的力量。”马大吾七说。

干群齐力整治河道

源头治污 拆除沿河养殖场

从扎巴镇拉一村桥头驶入村内,映入眼帘的便是整洁的村容村貌,村道两边绿树成荫,令人心旷神怡。

拉一村是扎巴镇人口最多的村庄,全村有2200余人。拉一村党支部书记马生林说,河道整治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动员会后,拉一村集合多方力量,集中整治流经拉一村的四哈宁河道,发动村干部、党员、群众,组建了全民整治队伍,用了十天时间,将河道内的顽固垃圾彻底清理干净。

“几十年的臭水沟,终于大变样了!不仅河道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大家爱河、护河的意识也逐渐提高了。”看着如今的四哈宁河道,村民马志华感叹不已。

自2017年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扎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拆除了1家影响河道水生态环境的大型养殖场;拆除了影响河道两岸环境的13家“大棚房”,面积约100.8亩;在黑城河流域进行小流域治理,修建石固方26座,水平梯田2752亩,合计183.52公顷,造林570.95公顷,封育治理604.86公顷,网围栏7.4千米,极大改善了黑城河两岸的生态环境。

同时,借着“厕所革命”的东风,对河道两岸的厕所全部进行拆除,对农户下水口通往河道的情况已彻底整治;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对河道周围影响环境卫生的猪圈、棚舍进行改造和整治,使河道两岸整洁美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对河道内所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整治,确保“一江春水向东流”。


治理后的挖隆沟河道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为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扎巴镇将护河写进了村规民约。“目前,村规民约正在制定中,希望通过村规民约的具体实施,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扎巴镇副镇长冶占祥说。

环境好了,后续的监管还得跟上。采访中,乡镇干部发出统一的声音:要真正实现“一江春水向东流”,还需要各位河长和大家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