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美了!小峡口滨河路发生巨变

2019-06-03 10:46:56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陶成君 颜金梅 摄影报道

5月23日,海东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会。市委书记鸟成云指出,全市上下要以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决心,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精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韧劲,决战决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海东创城的步伐不停歇,我们记者的笔端也不会停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海东时报社的记者们也坚守在一线,记录海东各地创城的点滴故事。

连日来,海东时报社深入开展新闻战线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力”教育实践,由海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徐青,副总编辑程玉海、麻生辉分别带队奔赴六县区,到群众身边、创城一线进行实地采访,让更多的创城故事和创城所带来的新变化走进读者的视线。

第一站,海东市平安区。

昔日土路变身滨河休闲区

清澈的人工湖边芦苇飘荡、水草丰茂,沿着笔直的柏油马路一路前行,路两旁绿树成荫,一边是奔流不息的湟水河,另一边是茵茵绿地……过去脏乱的城中村、搁置的建筑用地,如今已变成绿地和体育景观公园,成了平安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5月28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滨河路,谁能想到这片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体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带曾经是一片杂乱不堪的城中村荒土路。“以前道路两边都是垃圾堆和杂物,车在前面走,尘土后面扬,一下雨更是脏乱不堪。现在每天有专人打扫,环境跟以前大不一样了。”正在湟水河边散步的平安镇西村老汉严丙中说。

滨河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是湟水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这条道路途径平安镇6个村,也是平安区农村环境面貌的“门面”。

今年80岁的严丙中是土生土长的西村人,他见证了创建文明城市为村里和平安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前道路两边沿河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一到夏天,垃圾的臭味和路边的杂草让人走不到河边,现在我每天都会来这里走一走。”严丙中说。

随行的平安镇生态办专干郑发德告诉记者,曾经道路两侧城中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河道,湟水河里垃圾漂浮,河边脏、乱、差现象严重。路两边还存在各种私搭乱建、乱堆放现象,生活垃圾到处都是,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破坏城区水环境,脏乱差及安全隐患突出、生产生活水平低下等问题凸显,在创城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平安镇出动人员约3006人次,重点对滨河路沿线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残垣断壁以及路边杂草等集中开展清除工作。截至目前,拆除温室墙等各类残垣断壁40余处,接近3公里,清运垃圾8806方,清理柴草堆、粪堆949堆,拆除彩钢房492户,共88357平方米。

“市民对河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防洪安全或者生产生活用水,还有对美丽河流的需求。”郑发德说。目前,平安镇全力打造绿色河道、生态河道、景观河道。当地政府也非常注重水环境保护工作,在河边竖立了宣传牌,引导群众共同保护水生态环境,让河流越来越美,河水越来越清澈。

从沿河道路“脏乱差”,到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避暑区,滨河路面貌的焕然一新,只是平安区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创建文明城市的亮点之一。

真功夫换来小峡口新容颜

沿着109国道,记者来到今日的小峡口,道路两边昔日的农庄已变成了一片以杏树、金叶榆为主的生态景观带。

小峡镇王家庄村口的大树下,几名老奶奶乘凉闲聊,说起今日家乡的变化,老奶奶们向记者一行人拉开了话匣子。“每天早上,我们几个都沿河去转转,再到小广场上锻炼一下,一天的日子就这么悠闲的开始了。”“社会主义往前走,好日子还在后头……”

曾经,两侧的庄廓院让这里道路拥堵,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加之道路两侧乱堆乱放的河湟奇石和河道垃圾,让途经这里的人们感觉脏乱不堪。时值盛夏,树木郁郁葱葱,滔滔湟水河奔腾而下,曾经的乱石堆、杂物堆、垃圾堆和荒地也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10米高的全冠杨树林。

王家庄村是西宁进入海东的第一村,生态建设、门户形象非常重要。随着海东河湟新区的批准设立和创城工作发展的需要及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018年3月,海东斥资1.55亿元实施王家庄西片区163户群众整体拆迁生态建设工程,并于去年10月完成拆迁,开始平整土地、造林绿化的生态建设工程。

出西宁,顺着109国道一路向东,王家庄村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以前这里有许多奇石馆和庄廓院,几个月没走这条路,居然找不到以前的位置了。”前来购买河湟奇石的西宁市民马哲说。在村民的指引下,马哲得知这里已经发生了大变化,随着王家庄村的拆迁绿化,原来销售奇石的村民们纷纷将河湟奇石搬迁到了河北岸的北山石材城,走上了正规化、集约化的售卖发展之路。

据小峡镇党委书记牛周羊杰介绍,去年11月,王家庄村拆迁工作完成后,海东市林草局工作人员打响了冬日景观绿化的攻坚战,开始实施投资1000万元、面积为335亩的造林绿化工程。

“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百余户人家的村庄变成了一片杏树林。”对于年轻的林业人员刘治龙来讲,让一个百余户村庄搬迁后搞高标准生态绿化,让他惊讶不已。他表示,林草部门将与施工单位一起加大造林管护力度,确保三年后活一片、成一片。

如今,村庄西片区的163户村民搬迁了,国道两边的庄廓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态景观带,道路也更加宽阔;站在小峡桥边举目远眺,湟水河里的垃圾不见了,河两岸生态变好了,绿树环绕,鸟语花香,俨然成为一个生态休闲的小山村。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