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撒拉故里率先摘掉“贫困帽”

2019-07-17 10:41:45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张娜 李晓娟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处青海东部黄河谷地,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也是青海省首个被国务院确定的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聚居区。循化县下辖3镇6乡154个行政村,总人口16.1万人。

2017年底,循化县成功跻身我省第一批退出贫困县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性整体脱贫摘帽的县域。近年来,循化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许多撒拉人家吃上了“旅游饭”;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让循化县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脱贫攻坚卓有成效,顺利实现撒拉族整体性脱贫摘帽;民族团结工作顺利推进,撒拉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扶贫产业乘“东风”

近日,记者来到循化县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景区施工现场,景区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工程机械不停运转,木匠和泥瓦匠正在争分夺秒地作业,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正在建设中的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项目占地54.3亩,总投资2.18亿元,位于循化县街子镇马家村,距循化县城10多公里。项目于2017年5月份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游客接待中心、水文化展示区、文物展示区、牌楼、婚俗体验馆、文化扶贫产业街、业务管理用房等及其附属配套设施。景区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可达200万人次,安置街子镇南部10个贫困村850人就业,以文化带动扶贫产业,就业人员年收入可达到3至5万元,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在家门口就业。

文化赛事红红火火聚人心

虽说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正在建设中,但产业园对面的撒拉人家早就坐不住了,他们也忙着收拾自家庭院、翻修新房,为今后开农家院做足准备。

村民沈文忠的家正对景区大门,这样的优势,让他充满了干劲。从景区建设初期,他便忙着翻修自家的院子,从水暖改造到拓宽庭院,他的产业“蓝图”愈发清晰。“我准备把这里打造成集住宿吃饭一体的农家乐,产业园建好以后,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来,到时候再准备可就来不及了。”沈文忠说,不仅要自己富起来,等到农家乐开办起来,还要吸纳附近的乡亲来他这里打工挣钱。这几年,沈文忠和家人奔走各地开办餐饮店,如今,家门口就是景区,自己还有做餐饮的经验优势,他说,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基础设施“跨越式”提升

循化县撒拉族建制村为91个,占循化县行政村总数的59%,撒拉族人口10.1万人,占总人数的63%,占全国撒拉族总人口的80.5%。自2009年以来,循化县实施了三大类1332个少小民族发展项目,其他项目跟进配套,有效补齐了循化县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发展环境全面向好。

走进循化县街子镇三兰巴海村的村广场,宽阔的篮球场,富有古韵气息的文化墙,一个个错落摆放的健身器材,一家家开得有声有色的农家乐,都在诉说较少民族项目实施后,三兰巴海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发生的变化。


建设中的撒拉尔故里民俗文化园

现如今,循化县91个撒拉族建制村均达到了安全人饮的要求,村村都有了安全稳定的水源,彻底解决了农牧业发展工程性缺水难题,群众俗称的“干循化”已经成为历史;新建、改建县乡公路2625公里,全面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乡镇变电所提档升级,全面实施完成了撒拉族行政村电网升级改造任务,农村通电率达100%;4G无线信号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1.2%以上,电商进入千家万户;县城污水处理厂和街子集镇及周边16村污水管网建成投运,清真产业园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开工建设,部分村社有了排污管网,实现了农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城乡人居环境更加宜居。

乡村旅游“带火”农家院

三兰巴海是撒拉族的发祥地,村内有远近闻名的骆驼泉、撒拉族街子清真大寺和撒拉族民俗展览馆等旅游景点,是全市首批“最美乡村”之一。除了齐备的基础设施之外,在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方面,也是循化县发展最早、最成熟、最有发言权的。

马文明是三兰巴海村依靠开农家乐发家致富的代表人物之一,2014年,马文明兄弟四人就在三兰巴海村开起了丝路情农家乐,主要的菜品就是具有撒拉族特色的包子、炒菜等。这几年,随着循化县乡村旅游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来农家乐吃饭的游客越来越多,游客大多来自临夏、兰州、宁夏等地,而且“回头客”较多,这不仅得益于马文明请来的好厨子,也是他们家20多人总动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马文明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在西宁租房开农家乐,房租高不说,服务员也不好招。看到家乡的撒拉族民俗文化吸引的游客越来越多,各方面条件都变得越来越好,马文明与四兄弟商量后将四家的农村住房改造成一个大的农家乐,并将附近几个村庄的13个贫困户吸纳到农家院打工。“每年生意最好的时候就是暑假期间,我们会把贫困户们叫过来给我们捏包子或者当服务员,现在农家乐共有28张桌子,一张桌子能坐13个人,目前的收入还算可以,能保证大家的基本工资,还有整个大家族的生活支出。”马文明说。


民族团结文艺汇演

近年来,循化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撒拉族民俗风情为载体,不断转变观念,创新措施,打造生态游、民俗游、黄河游、红色游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努力塑造 “青藏之旅·首游循化”市场地位。2009年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929万人次,年均增长15.5%,实现旅游总收入71.65亿元,年均增长32.6%。

撒拉故里唱响民族团结歌

循化县积石镇瓦匠庄村,距离县城1公里,属于城郊村。村里居住着汉族、撒拉族、藏族和回族。大家和睦相处,团结有爱,互相帮助,彼此的信赖和默契构建了和谐家园,真正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和谐民族关系。

今年有着80岁高龄的老人绽树人说,历史上,瓦匠庄村被誉为“文化村”,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普遍比较高,对各民族的包容性比较强,从不排斥外来人。

撒拉人家特色建筑受游客追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甘肃天水的韩达吾德来循化打工,期间,认识了瓦匠庄村姑娘,两人结婚后,韩达吾德成了村里的上门女婿,村民们接纳了他,像自家人一样看待他。目前,韩达吾德已经当上了瓦匠庄村4社的社长,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条条平坦宽敞的通村道路、一幢幢宽敞明亮的现代住宅、一片片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民族团结故事不断涌现……如今,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正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