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民和三川土族的脱贫故事

2019-07-17 10:47:0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王桂萍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向着蓝蓝的天空看,艳丽的彩虹挂天边。那不是彩虹挂天边,是土族阿姑的花袖衫。”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积石山下,黄河岸边,有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三川。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无限,瓜果酩馏万里飘香,喇家文化蕴积历史,丹阳公主美名远扬,土族阿吾淳朴勤劳,土族阿姑善良大方。

民和是回族土族自治县,这里聚居着汉回土藏等30多个民族,全国人口较少的土族人数达4.9万人,占总人口的11.2%。近年来,民和县紧紧围绕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实施了一大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

如今,这个多民族地区奏响了决胜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的奋进曲,尤其是以土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群众团结一致,和全国人民一道携手共进奔小康的画面,成了新时代最美的图景。

团结一致奔小康

民和是一个山大沟深的农业大县,这里六成以上的土地在干旱浅山地区,贫困落后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片热土。居住在这里的土族是青海独有的人口较少世居民族,这个民族世代以农耕为主,兼营畜牧业,整体经济落后,群众生活贫困。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扶持下,如今这里的土族群众已经携手共同迈向小康路。

近日,记者来到民和县官亭镇赵木川村。这是一个纯土族村,正在依托黄河水资源和低海拔的优势气候条件发展“黄河彩篮”。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办主任王力介绍,黄河彩篮是该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土族)发展项目之一,该县投入600万元用于该村的温棚及基础设施等建设。


热情好客的土族阿姑

民和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分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土族)发展项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项目、少数民族发展补助资金项目三大类。作为民族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和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该县将项目实施与精准扶贫充分结合,项目实施重点覆盖贫困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将资金用在“刀口”上。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民和县着眼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少数民族发展项目总投资达到1.3亿元,比“十二”增长32%,扶持较少民族发展项目投入率达到90%以上。

可以说,“黄河彩篮”带来的效益只是该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为农增收、为民解忧的缩影。近年来,民和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进一步改善了该县人口较少民族居住地区各项基础设施条件,而且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助力精准扶贫,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惠民工程暖人心

新颖宽敞的村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安全畅通的便民桥梁、通村连户的硬化村道……在这些农村新变化中,也闪烁着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在民和县民族地区落地开花的靓丽身影。

甘家川村是民和县前河乡的一个贫困村,一条河道把村子分割成两半。由于没有像样的便民桥梁,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2018年,在150万元国家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的支持下,一座长50米、宽4.5米的混凝土结构板桥落成通车,村民们多年的渴盼变成现实。


建设中的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土族民俗文化展示中心

看着眼前的这座便民桥,村党支部书记李培恩颇有感触地说,以前河上没有桥,河对面30多户村民靠着自行搭建的简易木桥出行,还有20多户村民靠着那座简易木桥耕种着河对岸的300多亩土地。后来木桥被冲毁,村民们又自筹资金购买了一截水泥管道搭建起简易土桥,过段时间又被洪水冲毁了。如今这座桥建成通车,不仅村民出行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而且农副产品也可以拉去外销。

据民和县统战民宗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自“十二五”至2018年,民和县依托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和少数民族发展补助资金项目,累计投资1.69亿元,先后完成村道硬化259公里,修建便民桥9座,维修渠道和人饮工程30多处……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同时在建设美丽乡村、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看着“过河不再趟水、出行不再泥泞”的生活场景,各民族群众都发出了“党的好政策给了我们好日子”的感慨。

特色产业筑富路

七月,记者在中川乡前进村看到,一亩亩种上黄芪的田块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在山坡不远处一块黄芪地里,一位土族老人正俯身忙碌。记者走近一看,原来年过花甲的朱金山老人正在小心翼翼地安放鼢鼠捕杀弓。

民和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六成以上耕地在浅山地区,干旱少雨,广种薄收。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今年该县投资115万元扶持种植中药材(黄芪)1150亩,其中扶持中川乡前进村95户种植400亩。


已经挂果的经济林

据朱金山介绍,前进村是纯浅山地区,遇上好年景,小麦产量也超不过三四百斤,遇上旱年,那基本上颗粒无收,大家盼望今年在药材种植上有一个好收成。而根据去年的市场前景看,今年预计亩均也有两三千元的经济效益。当然,这比种小麦等农作物划算得多。

种植中药材仅仅是该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民和县依托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仅“十三五”以来,该县已经累计完成投资600万元扶持发展“黄河彩篮”温棚100栋、花椒核桃等经济林820亩、百合种植80亩、黄桃等特色果品1100亩,部分项目已经发挥经济效益。

记者在中川乡果品科技示范园看到,这里种植了桃子、葡萄、苹果、梨、杏、核桃、樱桃、西梅李等特色果品,桃园内硕果满枝、桃香怡人。据合作社负责人李玉海介绍,今年园内40亩桃园产量达1.5万公斤,预计销售收入在10余万元。同时,中川乡向阳村的300亩桃园今年也已开始挂果,明年将达亩均600公斤的产量,按每公斤4元估算,至少将有2400多元的亩均收入。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