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把驻村当“家”的“女管家”

2019-07-19 09:52:52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胡生敏 通讯员 祝美甲 摄影报道

通村水泥路在一座座院落间蜿蜒;整洁的农家小院里,老人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宽敞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茶余饭后,村民们笑谈村闻趣事……日前,记者来到平安区沙沟乡四方顶村,这里已完全看不到曾经那个贫困村的影子。

“驻村队来了以后,把我们村当成了自己家,把村民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尽心尽力来办,现在村里乡亲们都很有信心,干劲十足!”百姓的这些话是对邓丽娟及驻村工作队最好的褒奖,也成为了她砥砺前行的力量。

作为驻村工作队员的邓丽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自己驻村的足迹中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她用真心、真情、实干及以身作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许!

汗洒乡村做群众的知情人

邓丽娟,来自于平安区司法局的一名党员干部,沙沟乡四方顶村驻村工作队员。2018年4月,这个没有任何农村生活经历的女干部,卸下红妆,带上使命,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不怕苦、不怕累,用真心、热心、耐心谱写着一名驻村队员的奉献之歌……

驻村后,她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努力吃透上情,了解下情,理清方向,明确任务,找准目标。在掌握政策的同时,她坚持深入走访,迅速摸透村情,她和战友们披星戴月、调查摸底、宣讲政策、填写报表。


了解贫困户情况

在乡村蜿蜒的小道上,村委会、小卖部、广场上、公路旁、田地间……总能看到她忙碌穿梭的身影:宣讲党和国家的惠民富民政策,亲力亲为为村民解决困难,千方百计寻找致富项目,带领村民改掉陈规陋习……驻村不到10天,她就把四方顶村的农户居住情况、外出人员情况、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等情况都详细地记录在了她的工作手册里。四方顶村群众所盼、群众所需都深深的印在邓丽娟的心里。

一年来,她和工作队成员入户走访累计200多次,通过举办精准扶贫感恩会、敬老爱老树立文明家风活动、知识竞赛、美食大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把思想、观念、政策宣传等教育内容融入办文化、搞活动、做实事等有形的载体之中,与帮助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与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有机结合,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具体化、实在化,实现农民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共奔小康之路,我们责无旁贷。”这是邓丽娟的心声。

情暖群众 做群众的贴心人

不办实事,群众不信,干部不认。“人都是有感情的,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群众只有觉得受到了重视,得到了尊重,才可能理解你、支持你、配合你。要对老百姓有一种心心相印的感情,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自然就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邓丽娟说。

2018年7月的一天,邓丽娟在驻村走访建档立卡户期间了解到,建档立卡户韩正文身患残疾三级。看到韩正文总是躺在卧室的床上,行动不便,起居生活难以自理,整日困于家中,无法参与社会活动,生活只能由妻子照料。有时候韩正文想要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只能由他妻子喊上邻居搭把手,一起背着、抱着。他的妻子唠叨着自己年纪大了,照顾人也慢慢的力不从心了。


走村入户常态化

秉承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扶贫工作宗旨,邓丽娟当即决定全力帮助韩正文解决轮椅难题。她及时与上级沟通协调,积极为韩正文申请到了一把折叠轮椅。轮椅送至韩正文家中后,邓丽娟与其家属一起将轮椅安装好,按照说明书向老人悉心讲解了新轮椅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驻村帮扶工作队,这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哩!”韩正文的老伴儿眼里噙满了泪水。

四方顶村民们从四方顶山上搬迁到平安城区后,多数以打工为主。近年来随着袁家村旅游景点的火热发展趋势,邓丽娟积极动员党员模范带头,引导村民到袁家村务工,在家门口致富。麻花店、麦仁店、酸辣粉店,四方顶人的一个个商铺相继开业。

“经营一个商铺,人均收入2500元,每个月提成3500-6000元,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经营麦仁店的马桂艳感激地说。

四方顶村驻村工作队根据村民居住在平安城区的实际情况,开拓思维,创新思路,带动农户在家门口务工,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飞跃,通过帮助村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既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又持续增强脱贫“造血”功能。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四方顶村的村民们彻底打赢了“翻身仗”,不仅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还有很多村民借助“易地搬迁”的政策,纷纷在县城买上了商品房,开上了小汽车。住在村里的几户养殖大户也利用勤劳的双手收入逐年提高,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泪落心间 做群众的引路人

驻村的这一年,邓丽娟的儿子还不满一周岁,她选择为村里的贫困户跑前跑后,解决各项难题,谋划村级产业,却没有时间照顾年幼的儿子。儿子可爱的脸庞和需要陪伴照顾的焦虑,这些她都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悄然落泪,留给贫困户和同事的永远都是她奔波的身影及和善的笑容。

“这个月,我在劳务公司务工28天,增加收入3000元。”说话间,村民马严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建档立卡贫困户马严昌因家中缺乏劳动力,自身又有残疾,外出务工没有就业门路,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虽然我比其他人挣得少,但相比以前的家庭收入,那可多了不少,我做梦也想不到会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而且安全和工资都有保障。”马严昌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希望。


奔跑服务的身影随处可见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四方顶村驻村工作队意识到,仅靠部分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只能实现全村整体“脱贫摘帽”,但如何让更多的脱贫户真正摆脱贫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四方顶驻村工作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在沙沟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和分析,于2017年5月,注入30万元资金成功注册成立“四方顶村劳务公司”,村主任韩进成任公司负责人。劳务公司的成立,解决了更多村民的就业问题。为了更好地管理公司务工人员,公司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和考勤制度,并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务用工协议》,为务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从技术方面加强培训指导,确保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2018年,四方顶村劳务公司带动全村务工人员达11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3户建档立卡户入股分红,分红比例达到10%。

“我因脱贫攻坚工作结缘四方顶村,我们驻村工作队,虽是暂时性的一项工作,但我不希望我们走后留下群众的骂声。”这是邓丽娟经常讲的一句话。

困难无处不在,她选择了把艰苦留给自己,把微笑留给了四方顶,因为她深知身后是寄予她无限希望的四方顶村人民!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