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专堂村有个“亲民”书记

2019-07-25 10:09:00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胡生敏 摄影报道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什么感人肺腑的事迹,有的只是一颗踏踏实实为村民办好实事的心。循化县清水乡专堂村驻村“第一书记”旦增朴实得像个农民。

2018年4月,旦增响应县委号召,从县广播电视局下派到专堂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组组长。一年多来,他积极进取,担当作为,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带领群众兴村富民的工作中,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全村群众的称赞,成为大家口中朴实、亲民、爱民的书记,为专堂村带来了新希望。


进村入户成常态

“住”进村民心窝里

旦增是循化县广播电视局的记者,从练“笔头”到练脚力的转变,旦增适应得很快。

“以前用文字反映百姓心声,现在可以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我感觉到很幸福、很开心。”旦增说。起初,旦增的爱人听闻他要去清水乡担任“第一书记”时是极力反对的。一来是怕旦增年纪大了长期在条件简陋的乡村工作身体会吃不消,二来作为一个外地人去一个人生地不熟,交通又极为不便的地方总归让人不放心。为此,旦增耐心给爱人做思想工作,告诉她脱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想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让下一代看看老一辈是怎样发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后旦增的爱人不仅不再反对,还十分支持他到专堂村蹲点扶贫。

自2018年4月1日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以来,旦增每日吃住在村。“村里晚上不开火,就自己下点面条凑合一顿,有时早上忙了,就把头天晚上剩下的面条热一热当早餐。”久居在县里的他有时候都“自嘲”很久都没尝过这种“苦头”。

吃不好倒是其次的,最难熬的还是夜晚。没有娱乐生活的村庄,多少个无眠之夜只能早早在床上辗转反侧。但是,为了早日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旦增没有时间叫苦叫累,而是通过两个月走户串巷做工作,深入贫困户摸底调查,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很快融入“角色”。

“以前跑新闻也天天下基层,当了‘第一书记’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基层。”旦增说,“开始那几天没干别的事,主要就是进村入户调查。”刚到村子里,他跟着村党支部书记连续走访十几天,一边掌握重点贫困户的情况,一边了解农户对脱贫路子的想法。

开始,老百姓对他们满心疑惑,“干部下乡走过场,不顶用”。工作组则两眼一抹黑,“村子这么穷,从哪开始干?”为让群众接纳,旦增和他的工作组采取了各种办法:有的去给村民出力盖房子,有的经常到贫困户、孤寡老人家里嘘寒问暖,拉近距离。

打开了心结,旦增和群众坐在了一起。“你们认为应该最先干什么?”“搞养殖销路愁不愁?有没有人能带头?”摸村情问民需,旦增便迈开腿张开嘴,四处问政策找项目。


亲民爱民的贴心人

重责任为民解忧

专堂村位于循化县清水乡以东与乡政府距15公里处的黄河北岸,全村83户、总人口335人,耕地面积262亩,草山面积1.7万亩,大小牲畜1.38万头(只)。常驻人口335人,其中贫困户5户19人,贫困边缘户4户。2017年,5户贫困人口19人实现了脱贫。

记者了解到,专堂村主要以生态养殖为主,种植经济作物为辅。村内沟壑遍布,生态环境脆弱、基础教育薄弱、发展能力软弱是专堂村扶贫开发的“三座大山”。

如何使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有尊严的早日脱贫致富是旦增驻村后想得最多的问题。在看到菌种种植符合本村实际并且有广大市场前景后,旦增先是挨家挨户上门询问贫困户的种植意愿,然后再积极安排愿意外出学习菌种种植的贫困户出去学习,同时到相关部门争取政策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学习期间的食宿。

如何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如何解决贫困户看病难问题?如何让乡村产业取得突破?如何精准扶贫让百姓的生活富起来?这些问题每天都萦绕在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们的心里,大家从来到这个贫困村那天起就暗下决心:村里的事、农户家的事就是自己家的事。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跑银行、跑民政、跑残联、跑医保等部门,为专堂村村民们解决生产生活中每一个难题,每一件心事儿。旦增和工作队员们奔波忙碌的身影,贫困户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帮助贫困户劳动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旦增也不忘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配合好村“两委”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围绕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正是因为他的朴实、勤劳,在蹲点的短短几个月里,他很快便融入到了当地群众当中,村民们都已经把他当作了本村人。


细致耐心解民忧

扶贫工作无小事

“以前村委哪里正儿八经开过会,有事的时候碰个头商量下,没事的时候各干各的。”“现在,我们上党课了,走出去学习先进了。在他们的指导下,班子强了,大家的认识不断提高。”村民们的认可是对工作组工作的最大肯定。

“第一书记”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更是机关干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名片。旦增带工作组到村之后,就着重在抓党建强支部上下大功夫,通过多种形式让班子队伍强起来,能力提起来,服务升起来。工作组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大发展、促进大提升”理念,带领党员干部开展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深入群众家中做好事、办实事;引导党员在村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秸秆禁烧等实际工作中,心“热”起来、身份“亮”出来、形象“树”起来、作用“强”起来。

今年以来,清水乡紧紧围绕“一个都不能少”的工作目标,认真组织排查该乡辍学生情况,具体分析辍学生辍学原因,组建辍学劝返工作组,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辍学生劝返工作。

元旦放假期间,旦增带领驻村工作组深入到辍学生家中,扎实开展辍学生劝返工作,动员辍学生重返校园。与辍学生和学生家长促膝谈心,了解学生的辍学原因,积极开展思想感化教育、普法教育,通过有效的促学方案,动员辍学生早日返校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努力,该乡13名辍学生返回了学校。

在驻村的日子里,旦增切身体会到扶贫工作无小事。他说,“大部分贫困户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徒劳的奔波,我担任‘第一书记’,就是要为贫困户解决些实际需求,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眼中的一些小事,在贫困户那里可能就是件大事”。

路灯亮了,环境美了,支部强了,民心暖了,昔日的专堂村也变得越来越好了。扶贫工作队员也完全将自己融入到专堂村,走进了村民心里。旦增明白,能看到村民们满脸幸福的笑容,能听到亲人般的问候,这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认可与褒奖。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