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天路桃源 满眼绿色惹人醉

——海东市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之十二
2019-08-06 10:26:32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张娜 通讯员 白林娟 摄影报道

绿油油的草甸,雪松、青海云杉、北美海棠等树木生机勃勃,丁香、连翘、卫矛等灌木郁郁葱葱,肆意地生长在阳光下,构成了整个路段简约清新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了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窗口”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这里是民和县米拉湾至山城十字路段处于兰西高速公路出口处,也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主要道路。过去,由于人流量、车流量大,随之出现乱搭乱建和环境的“脏、乱、差”问题,原本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却被染上了“灰尘”。

近年来,民和县委县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构筑湟水河、黄河、大通河重要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作为一项历史责任来担当,带领全县44万各族群众,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多措并举加强环境建设和治理,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竭力夯实绿色本底,像米拉湾地区至山城十字路段这样的“蜕变”越来越多,赢得了群众赞许的目光。


史纳湿地公园

出门见绿 打造门户新形象

“以前走在这条路上,有补胎的、洗车的,阻碍交通不说,环境卫生也非常糟糕,现在好了,乱象没有了,我们走在这个景观大道上,看着这么美的环境,心里也很乐呵。”家住山城村的李大爷高兴地说。

米拉湾至山城十字迎宾道路景观绿化项目,西起G6高速民和出入口,东至山城十字路口,全长约1.26公里,总面积约15.49公顷,绿化工程设计总面积为15.5万平方米。在项目设计上,民和县结合县情和项目立地要素,以“桃花”“河湟文化”为设计主线,划分为城市门户区、桃花生态公园景观区、林荫漫步区三大功能区。绿化树种以雪松、油松、青海云杉等为主,采用乔灌木搭配,色块、花卉、草坪组团等方式进行绿化。同时,辅以体现河湟文化、民和地域特色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为主的景观小品,打造出了一条凸显“天路桃源,魅力民和”的青海省东部门户城市迎宾大道。

米拉湾至山城十字路段的“蜕变”被群众频频点赞的同时,“原民和镁厂变绿色湿地”也被大家津津乐道。

走进史纳湿地公园,这里已邂逅了一方绿水青山,阳光下工人们正在补种草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处处绿韵依依,浓荫蔽日,昔日的“黑色”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变成了让人陶醉的“绿色”,这里已掀开了生态发展的新篇章。

据了解,史纳湿地公园建设计划以山水骨架为本底,以滨河生态环境为依托,建成集生态修复、自然科普于一体的城郊湿地公园。一期以生态修复为主,采用生态绿化等措施,营造自然的湿地环境。二期初步计划进行场地记忆的营造,通过目前保留的老厂房、火车头、料仓、火车轨道等厂区旧元素,打造工业遗址主题旅游地。

“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名片。”2016年以来,民和县累计造林13813.33公顷,2019年完成春季义务植树“大会战”,造林286.67公顷,栽植苗木82万余株。2018年县城煤改气全面完成,建筑工地“六个100%”基本落实。截至目前,民和县投入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134辆,新能源纯电动出租汽车63辆,连续两年实现城区烟花爆竹全面禁止燃放。同时,还与红古区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实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

清水出省 “桃花谷”华丽转身

“这是湟水河支流,流经五方、堡子、钟家、核桃庄等村,最后汇到湟水河中,如果支流周边的环境卫生整治不力的话,很难实现‘水清’的目标,河长带头守护,才有更多人愿意像河长一样来保护我们的河流。”作为乡级河长的核桃庄乡乡长张成华在巡河中指着眼前的河流向记者说。

为了确保“清水出省”,自河长制工作启动以来,民和县通过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像张成华一样的河长们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守护着“东大门”的清水、青山和绿地。

除了严格落实河长制,去年以来,民和县还通过湟水河环境综合整治,相继拆除在老鸦峡民小公路沿线的废旧厂房,如今,呈现给人们的是已经结了果实的“桃花谷”,经历了转型阵痛,“桃花谷”正式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治理的同时,民和县对污水的处理也是毫不松懈。位于川口镇享堂桥东侧红卫村,兰青高速公路北侧,与湟水河相邻民和县污水处理厂是民和县首座市政污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使用,填补了民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的空白,切实解决了县城污水污染问题,改善了县城及湟水河水体环境。后建成使用的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不仅使污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深度处理、加快了流域生态环境的建设步伐,同时,成片的芦苇也成为了湟水河畔供人们观赏的美丽风景。

今年在民和县启动的以“美丽海东·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海东市第48个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海东市教育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市生态环境局授予民和县污水处理厂为“海东市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教育基地”。

据了解,民和县严格落实湟水河河道两侧500米以内不得开发建设的相关要求,下大力气开展湟水河流域综合整治,拆除大小废旧厂房41家47.33万平方米,清除河道内垃圾和废弃堆积物205吨,清理覆盖各类广告2.68万平方米,拆除大型立柱式广告15块,清除各类广告牌、横幅360余处,加快推进湟水河道两岸复垦复绿,高标准完成镁厂湿地公园绿化43.33公顷、湟水河重点区域绿化42公顷、民小公路沿线绿化3.53公顷。


乡村生态

全民参与 共享绿水青山

近日,记者来到巴州镇,在川官公路两侧,村民们有的用扫帚扫,有的用铁锹挖,呈现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的景象。像这样的清理行动,已成为大多数群众的行动自觉。

环境整治不难,难的是改变人们长期以往形成的行为习惯。为了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民和县各乡镇、各部门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把群众的环保意识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深入宣传,组织发动党员、宗教人士、群众、学生等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让环境整治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截至目前,民和县共组建专业保洁队120个,聘任保洁员962名,继续加强“三清、五改、治六乱”工作力度,共清理公路巷道沟渠994.1公里、花园杂草975处、乱堆乱放5612处、各类非法小广告7072处、拉运垃圾1.2万吨,拆除厕所棚圈3600处。各乡镇重点村房前屋后积存垃圾基本清除,可视范围内做到了无成堆暴露垃圾。实施的41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目前垃圾转运设施已配发完成,公共卫生厕所正在施工。

通过综合治理,民和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块满眼皆绿的热土,正朝着“天蓝水清山秀”的生态宜居目标迈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