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移风易俗“实起来”乡风民风“好起来”

2019-08-09 10:17:30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王桂萍 通讯员 韩晓炫

“彩礼少了,小两口成家后没负担。”“过去遇上红白喜事,主家不大操大办、客人随礼少了都怕没面子,大家平白无故浪费了不少钱……”谈及这几年的移风易俗工作,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红庄村的村民都有明显的感受:移风易俗,让大家负担少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以来,循化县清水乡引导广大群众改变观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和现代文明新观念,激发深蕴于乡土社会中的道德力量,让新型婚俗理念入脑、入心,营造良好的婚丧嫁娶氛围。


马光明儿子结婚现场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

从“物质脱贫” 到“精神脱贫”

年初,清水乡红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光明家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原来,当天是马光明的儿子马者么录娶媳妇的日子。

该婚事是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红庄村的第一例,成为全村关注的焦点。作为村干部,马光明深知这桩婚事的意义,能否带头执行和落实移风易俗规定,事关移风易俗能否在村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早在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之前,马光明和邻村一户人家成为“准亲家”,后因彩礼等不符合,与女方多次协商无法达成共识而解除了婚约。后来县、乡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马光明利用“固定党日”“主麻日”等聚众时机,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倡导规定和重要意义,组织召开党员会议和群众会议,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自家儿子的婚事费了一番周折后有了新“眉目”,马光明与女方父母充分协商,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压缩宴席规模,从简办婚事,带头执行移风易俗规定,树立了文明新风尚,得到群众的一致赞誉,一股文明新风瞬间劲吹美丽新农村。

当婚事圆满落幕,看着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的样子,双方父母脸上笑开了花,大家深深明白婚事简办是要让儿女们得到幸福。

之后,在马光明等村干部和党员的带头下,移风易俗政策越来越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更多的农村家庭在“物质脱贫”的同时,主动摒弃陈规陋习,自觉弘扬“精神脱贫”,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


清水乡为各村移风易俗义务监督员代表颁发聘书

红白喜事节约150万元

清水乡田盖村卸任村党支部书记韩得林带头响应县、乡党委政府移风易俗号召,为女儿举办了一场不讲排场、不比阔气的婚礼,整个婚事简单而又温馨。

韩得林是卸任村干部,有着15年的党龄和10年的党支部书记经历。在脱贫攻坚和移风易俗工作中,韩得林的公司支部主动联系帮扶田盖村和下滩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吸纳贫困户在公司就业,多次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作为卸任村干部和党员,积极参加村上组织的各类活动,参与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整治、控掇保学等工作,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清水乡党委、政府与各村“两委”签订移风易俗目标责任书

婚礼当天,在村红白理事会的监督下,韩得林决定带头改变婚礼大操大办的陋习,主动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减少彩礼,并压缩了宴席规模。韩得林表示,将简办婚宴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帮扶贫困户增收致富。

“如果按以前的传统习俗举办婚宴,我们至少得办五六十桌,这次严格按移风易俗规定举办了婚宴,节省了其他所有的开支。”韩得林认为,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次移风易俗是一场“革命”,意义重大。作为党员和政协委员,自己要带头移风易俗,担当更多社会责任,饮水思源,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帮助贫困群众。

韩得林既为企业家和乡亲们树了榜样、带了好头,也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清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该乡先后在企业家、村干部和阿訇中涌现出一批带头执行移风易俗规定的先进模范,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群众广泛好评。今年来,全乡执行移风易俗,红白喜事节约金额约150万元。


清水乡表彰移风易俗模范带头户

移风易俗 党员带头践行

清水乡阿什江村党员韩卫东嫁女的时候,在操办婚事之前他主动向村红白理事会报告。得到相关情况后,乡村干部第一时间到韩卫东家了解婚事新办情况。

“移风易俗是顺乎群众愿望的大好事,我是党员,应该发挥带头作用,把移风易俗新规定落到位,带头做给大家看。”韩卫东激动地说。


宣讲移风易俗好政策

韩卫东是清水乡阿什江村的一名党员,也是村上较早在西宁做餐饮夜市的致富能手,在他的带领和帮助下,村里群众在西宁开拉面店和夜市的达17家,就业人员40余人。

在办理婚事中,乡包片领导、驻村干部和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到现场宣讲政策,男女双方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在乡村干部的监督下举行了婚礼。“不摆干果、不上碗子、少上菜”,婚事简约而丝毫不失喜庆。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清水乡移风易俗“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在党员们的示范带头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党员的自觉行动,移风易俗逐渐深入人心。

自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清水乡号召全乡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抵制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全乡17个村建立了村级红白理事会,为移风易俗立新规矩、改旧陋习,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渐成风尚,展现出了一幅乡风文明、美丽幸福的农村新画卷。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