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阳坡村来了个“老师书记”

2019-08-28 10:36:45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2015年10月,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磨台中心学校教师冉中年被组织选派到乐都区瞿昙镇阳坡村担任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2018年3月,被乐都区委组织部任命为阳坡村驻村“第一书记”。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当我被派到瞿昙镇阳坡村这所新的‘学校’后,村民变成了我的‘学生’,我的责任就是要让他们改变穷困落后的面貌,过上好日子。”从乡村教师到驻村“第一书记”,身份的转变让冉中年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一路走来,他一心为村里谋致富的好路子,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

想得多更要做得多

瞿昙镇阳坡村属于浅脑山地区,全村实有常住农户113户503人,精准扶贫户29户101人。3年前,这个村没有村委会办公室,村民办事就到书记、主任家,汽车走过或是刮起一阵风,村里尘土飞扬,垃圾成堆,脏乱不堪。3年后,阳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村委会办公室建起来了,村子一天比一天美丽,村民的精气神越来越足了。

今年44岁的冉中年已经当了18年老师,突然由一名人民教师转身成为驻村“第一书记”,他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对于他而言,从备课到上课,从走村串户到脱贫致富,不管身处什么工作岗位,只要心无旁骛地干,总有一天会出成绩。

“一名好的教师在上讲台之前一定会做足准备,备好课才敢上讲台。到阳坡村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深入走访每一户贫困户,把每家的情况都了然于心。”跟着冉中年到阳坡村,他能十分熟练地叫出每一位看到的村民的名字,知道每一户人家土地的具体位置。

驻村以后,冉中年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访群众,摸清村情民意。

为了识别精准,把好精准扶贫户的入口关,冉中年不落一户地进行走访,结合实际情况,成立双组长管理,通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核查工作组,重点核查低保户、贫困残疾人等特殊家庭,按照因病、因残、因学、缺劳力、缺技术等原因初步核定出本村的贫困户名单,确保符合标准的贫困户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同时,按照村“两委”初选,“第一书记”和乡镇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出的33户贫困户名单在村子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了区扶贫局监督举报电话。

冉中年说:“通过一次次走访,一次次交流,一次次帮扶,让我感受到了‘第一书记’的份量。阳坡村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必须想得多,做得还要更多。”

劳务输出“拔穷根”

“修建村级活动场所,硬化村内街道,建设文化广场,安装路灯,开展环境大整治……”阳坡村村民掰着手指头和记者说着村里的变化。这些可喜的变化,正是“第一书记”冉中年到村以后发生的。

“来到阳坡村,我就是这里的一员,就想着为老百姓多办点好事、实事。”冉中年说。教师出身的冉中年很担心工作上落在别人后面,总是虚心向镇、村干部和群众学习,认真学习农村工作知识,不断提升自己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在驻村工作期间,他怀着对贫困群众深厚的感情,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争项目、找资金、为群众办实事。

近日,记者走进阳坡村委会办公室,精准扶贫档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档案整齐的摆放在三个档案柜里,一切都显得有序、和谐。村民进进出出来找书记、会计办事。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村民李积琴说:“自从咱们村有了村委会办公室,村‘两委’成员几乎天天在这儿上班,群众办事很方便。”

在冉中年的带领下,阳坡村找项目、选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冉中年通过帮扶连点单位乐都区教育局,争取帮扶折合资金389万多元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硬化了村庄道路,安上了太阳能路灯,维修自来水管道,新修了两层村委会办公楼,新修了村级文化广场、戏台等,并为3名在读大学生每人提供了5000元助学金。

“我一有时间就走村串户,对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并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会、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冉中年说。由于阳坡村地处大石滩景区,是瞿昙镇亲仁片区水源地,不能发展养殖业。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冉中年把劳务输出和资产收益确定为脱贫致富的项目。

冉中年先后到几家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比较,最终决定在青海兴农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入股,每人每年发放10%的红利,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全村有28人长期在新疆和西藏务工,还有50多人在省内短期务工,劳务输出成为阳坡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村民心里的“当家人”

如今,阳坡村的环境卫生干净了,村民有事就到村委会办公室跑。每到夜晚几十盏太阳能路灯把整个村庄的巷道照个透亮。广场上安装有健身器材、篮球架、乒乓球台,是村民们闲暇时的好去处,他们一起拉家常、谈发展。

在阳坡村村民眼里,冉书记是他们的“当家人”,在冉书记眼里,村民是他的家人。今年50出头的郭元海是阳坡村低保贫困户,夫妇俩育有一儿一女,不幸的是儿子女儿均为二级残疾,夫妻俩常年失眠,状态不佳;贫困户辛金莲一家四口人,因家庭贫困儿媳妇离家出走,儿子在西宁当保安,辛金莲老奶奶年过七旬,常年卧病在床……对于村民的点点滴滴,冉中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落实各项脱贫政策时,他十分注重对贫苦户的心理疏导,经常到村民家里拉家常,询问详细情况,并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冉中年很少待在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走家串户了解贫困户情况上。如发现谁家卫生状况差,他就当面批评,并要求及时打扫。村里人多的地方、农活时田间地头是他最爱去的地方,从大家的交谈中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村民间的相互关系。

冉中年说:“只要是我看到的困难和了解到的困难,不管是贫困户,非贫困户,个人还是集体,我都会尽力解决。村民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为老百姓做实事,村民就会记住你。”

村民辛金莲伸出大拇指说:“如今,阳坡村人居环境改善了,群众文化活动多了,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都离不开冉书记啊,现在的干部实话好,我从心底里表示感谢!”

“这一路走来,有喜有悲,有收获也有失去,看着阳坡村一天比一天好了,我心里无比欣慰。扶贫就是一场考试,考验着我的教学能力,能带领阳坡村村民脱贫致富,过上日子,我的任务才算完成,我相信那一天不会远的。”对未来,冉中年眼神笃定、充满信心。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