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李水利:流过的每一滴汗都值得

2019-10-30 11:31:21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时报记者 胡生敏 摄影报道

他,曾身着橄榄绿,挥洒青春,热血奉献。如今,他带着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赋予的精准扶贫的光荣使命,担任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雄先藏族乡巴麻堂村“第一书记”。他就是军转干部李水利。

去年3月,刚刚被分配到省发改委的李水利,再次选择奔赴新的“战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扑下身子,接地气、办实事,成为村民心中的“自家人”,为巴麻堂村脱贫攻坚奉献汗水和真心,被评为“青海省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争做扶贫“多面手”

接到扶贫任务的时候是李水利到地方工作的第7个月,刚刚结束了长达23年的两地分居,才开始履行一个丈夫和父亲的义务,偏偏又遇上父亲因脑梗塞住院治疗。在个人困难面前,他没有屈服,而是毅然接受了扶贫工作任务。

李水利说,作为一名军转干部,一名扶贫领域的新兵,更应熟悉农村、农业、农民,更应切身了解贫困人口的现状、致贫原因、需求,以便更好地做好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这对我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李水利说。到巴麻堂村的第一天,他就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新家”。

为了驻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接受任命后,他就自学“充电”,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深入研读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见到报纸上的好文章就剪,看到文件中的好思想就摘,听到讲话中的好观点就记。光有理论肯定不够,关键还得靠实践。上任伊始,李水利便揣着民情日记本开始挨家挨户走访。雄先乡巴麻堂村有3个村民小组,农户109户,总人口385人。2018年,全村有3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10人,是雄先乡贫困户最多的村。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到群众的心声,他召集村民开会研究,听取村民们的意见。白天村民们都忙着农活,人员不好召集,晚上他就加班加点商讨办法措施。有时候为了等待开会的群众,要等上两三个小时,但他始终没有一丝怨言。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农村工作难做,所以很多工作的开展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多体谅、多理解、静下心,只有这样才能把农村工作做精,做细,做实。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走访,民情日记本上就记满了各家各户的人口、耕地、收入以及合理诉求,他也很快摸清了村班子建设、生产生活状况、民风民俗、民情民意等信息,真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迅速成长为驻村扶贫“多面手”。

誓做扶贫“贴心人”

2018年9月,巴麻堂村一社24户群众分批次搬进了新房,开启了安居新生活。这也是李水利任“第一书记”以来最骄傲的一件事。

巴麻堂村一社位于雄先乡西北部的山坡上,距乡政府4公里。搬迁的村民住在山体滑坡地带,由于地势原因,道路狭窄,农机具通行困难,农户生产生活非常不便。

“只有搬下去,才能有希望。”李水利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

但思路确定下来容易,人心想拧成一股绳却很困难。村民们都说,这些年村里穷得人心都散了,想干点事儿聚不成堆,拢不起人气。

李水利说:“刚开始压力很大,家里小孩上学,家属工作忙,老家也回不去,我爸的病情也牵动着我的心,易地搬迁工作还没有头绪,肩上的责任沉甸甸,自己彻夜难眠,靠吃药来保证睡眠。”

为了顺利推进搬迁工作,李水利使出浑身解数,白天向县上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与县林业局、扶贫局等多方协调沟通;晚上与乡党委书记彻夜长谈、共商搬迁事宜。先后组织召开大小会议20多次,认真听取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对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在李水利的带领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2018年5月8日,巴麻堂村一社易地搬迁如期开始。

为了让村民住上放心的房子,发动群众的力量,李水利号召村民推选成立工程监督委员会,最终选出7名群众放心,懂技术、懂管理的村民全程监督工程建设。经过5个月的施工建设,2018年11月8日,最后一户搬迁户顺利搬进新居。村民尕仁说:“没有李书记,我们就搬不了新家啊!”

“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老百姓不脱贫,不回原单位!”这是“第一书记”李水利的信念和决心。从驻村第一天开始,李水利就立下了军令状,从此驻村工作成了他的全部,群众脱贫就是他工作的重心。

“工作没完成,自己不罢休;困难不解决,自己不泄气!”他的执着、细心、热情让工作组成员及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巴麻堂的“贴心人”。

愿做扶贫“领路人”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作为“第一书记”,李水利深知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关键作用。为了加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他组织村干部深入走访收集民情民意,听取支委干部、党员意见,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他从抓党员教育入手,认真组织党员学习,为党员上党课。

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个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要想自己富,别当村干部,当干部就不能怕吃亏,怕吃亏就不能当干部。”

雄先乡巴麻堂村地处偏远,水泥路多处沙化,交通不便,村民进出十分不便,严重制约村子经济发展。李水利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多方筹措资金为百姓修路,他边学习边请教边筹措资金,乡上跑完跑县上,跑完县上跑省里,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最终在他的努力下,筹集资金56余万元,硬化补修0.7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安装路灯50盏,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户户门前有亮光的目标。

由于受到气候限制,巴麻堂村农作物种植收益微乎其微,全村40%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大片撂荒的土地令人心痛不已。如何将土地利用起来?李水利查电脑,请教专家。他把发动群众种植药材的想法与村“两委”沟通后获得支持。随后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村民们对种植药材的热情很高。目前,全村种植药材当归300亩。

为了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李水利多次与新农办、发改局、交通局等单位协调沟通,争取经费180万元,积极建设巴麻堂村委会广场、公共卫生厕所、防洪墙等基础设施。同时,他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向省发改委相关处室汇报工作,先后争取资金230多万元,修建广场、亭子、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乐、射箭场和停车场。

“这一年来村里的变化,我们看得见,让我们最满意的就是,村里的大事我们群众有了发言权,尤其是重大事项,我们说了算!”村民叶拉才仁说到。

仅仅一年,李水利已和巴麻堂村融为了一体,成为巴麻堂村民的“自家人”,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也赢得了当地政府的肯定。

“身上没有土、脚上没有泥,不是合格的驻村‘第一书记’,我流过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值得的。”李水利坚定地表示,他还要继续出实招、下实功、干实事,始终顺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带着全村人迈向幸福生活!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