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民和群众点赞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2019-11-26 10:53:49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时报实习记者 邓成财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县城西出口坑洼不平的 “病路”变成了柏油“黑丝带”,废弃闲置的工业厂区正在向湿地公园“变身”,长期在外打拼的流动党员有了新“家”……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聚焦发展短板,关注民生关切,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凝心聚力破难题、解难事、办好事,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守正创新谋发展的实践,让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新变化。

“病路”变坦途 东部门户靓起来

11月20日,记者从京藏高速(G6)民和收费站驶出时看到,通往县城方向破烂不堪、坑洼不平的“病路”已经被彻底改造,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标线分明的“黑丝带”。“病路”变坦途,无论是当地市民,还是过往车辆司机,都纷纷发出一片点赞声。

民和县老城区山城十字到京藏高速出口路段长约1.3公里,是民和县城连接京藏高速的咽喉要道,但由于路面多处坑洼,沿途环境脏乱差,既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又降低了青海东大门的城市形象。

对于这样的“尴尬”现状,无论是过往的行车司机,还是当地市民都怨声载道,大家都盼望着将这条通道好好地改造提升。

为切实树好青海东大门的良好形象,今年,民和县委县政府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按照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标准,对这段“病路”进行彻底改造提升。同时,对此路段乱倒垃圾、乱堆杂物、乱搭乱建等问题进行彻底整治,路段两边都已种上了10余万平方米的绿草甸、3400多株乔木、1000多丛灌木、800多平方米的宿根花卉等,昔日的“垃圾路”如今变成了一条绿色景观带。

民和县作为青海的东大门,加快推进“三绿”建设,确保湟水母亲河清水出省,既是生态“考题”,更是政治使命。为加快“绿河谷”建设,民和县借助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建设的东风,对老鸦峡东段至川口镇这段狭长地带上的废弃企业厂房全部进行拆除和复垦复绿,拆除废旧厂房41家47万平方米,关停、拆除禁养区养殖场45家,绿化面积达114公顷,栽植数万株桃树,正在打造生态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多赢的“桃花长廊”。

同时,以打造青海生态宜居东部门户为目标,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加快造林绿化和生态治理步伐,加快推进麻荒滩湿地公园和史纳湿地公园建设,精心打造湟水河流域两岸、G6京藏高速公路民和出口、史纳湿地公园、民小公路等交通沿线生态绿化景观,扎实推进湟水河流域两岸绿化,全力增强城市绿色底蕴,使湟水流域民和段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昔日“黑色走廊”如今变为“绿色长廊”,青海东部门户生态形象日益彰显。

3.7万人摘帽 脱贫攻坚有底气

如何在决胜脱贫路上不让一户“非贫低收入户”致贫、不让一户“非高标准脱贫户”返贫,这是摆在民和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必须“答对”的民生 “考题”,事关民和县脱贫摘帽目标的如期实现。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民和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实施“八个一批”和“十大工程”为抓手,对标对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全县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101个贫困村退出、3.7万贫困群众脱贫,预计今年年底,该县精准识别出的12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贫困村如期退出、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但民和县是一个深度贫困县,贫苦面广、贫困程度深,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如何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等问题摆上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也成为民和县脱贫路上的一个新“考题”。

对此,民和县在深入调研和外出“取经”的基础上,抓住因学、因病、因灾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在全省首创“精准防贫保险”,从源头上筑牢了临贫易贫重点人群发生贫困的“截流闸”和“拦水坝”,成功探索出“未贫先防”机制,全面推开精准防贫工作,着力构建“全面覆盖、具体监测、精准防贫”的大防贫格局,为实现高质量脱贫,确保该县今年脱贫摘帽再上了一道“保险”。目前,已有136户收益,累计发放保险金额100万元,目前已确定并正在核实的有360多户。

作为精准防贫首批保险金受益人之一的孔维成感慨地说:“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领到的近3.7万元的防贫保险金可以解决我后续的治疗费用。”

精准防贫是民和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举措之一。今年,民和县脱贫攻坚已经到了脱贫摘帽的攻坚关键期,该县对2016年以来的脱贫户进行全面摸排,摸清重点巩固对象,量身定做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措施,重点实施产业发展、就业培训、住房保障、义务教育、参合参保、社会保障、健康扶贫七大巩固提升工程,确保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同时聚焦“退出指标”,瞄准短板,紧盯问题,对标不缺,大力实施安全饮水、交通基础设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易地搬迁、发展扶贫项目、电商扶贫、网络通畅七大巩固提升工程,确保101个已退出的贫困村巩固成效明显。

组建新“家”

流动党员教育不掉队

“第一次在异乡有了‘家’的归属感!”近日,匆匆赶来参加民和县驻苏州市流动党员党支部成立大会的民和籍流动党员缑瑞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民和县现有党员1.44万名,其中流动党员有1446名,而这一面面流动的“旗帜”中,长期固定外出从事餐饮、种植、采摘、运输、个体经营、企业务工等工作的有690多名,他们分布在全国28个省的90多个地级市(地区、州、县)。

为切实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让他们“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9月下旬和10月上旬,民和县委书记杨海林带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宣讲组先后奔赴浙江、江苏、广东、新疆、北京、上海等地,深入以经营拉面为主的民和籍流动党员中作专题党课,聆听党员心声,并在深圳市福田区指导成立民和县在省外的首个流动党员党支部。

近日,民和县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在流动党员中成立党组织的实施意见》,提出一个工作目标: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就延伸到哪里,做到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11月11日至15日,民和县委组织部统筹安排乡镇党委组成5个主题教育工作组,分别前往民和籍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北京、浙江宁波、江苏苏州、新疆乌鲁木齐、西藏拉萨等地区,指导成立了5个民和籍流动党员党支部,组建了流动党员党支部班子,并组织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让外出流动党员深切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家”的温暖。

民和县驻苏州市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冶有禄表示,他不仅要做一名合格党员,还要做一个称职的“领头羊”,把苏州市民和籍流动党员的这个“红色家园”建设好,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家乡群众脱贫致富搭好“连心桥”。

新当选的民和县驻宁波市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马俊才来自核桃庄乡牙合村。他说,将带领在苏州地区务工的民和籍党员永远不忘党员身份,始终坚守拉面人的初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更多乡亲走出来打拼创业,走上脱贫致富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