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民和:产业支撑强脱贫底气足

2019-12-09 11:42:59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时报记者 张娜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今年,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紧紧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将产业巩固作为主攻方向,对2016年以来的脱贫户进行全面摸排,摸清重点巩固对象,量身定做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措施,大力实施产业巩固提升工程,确保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借母还仔”送富于民

“在乡政府的帮助下,村上的养殖合作社今年免费给我们提供了5只母羊,要求我们2年内向他们归还5只小羊羔,这5只母羊就归我们了。”

“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我们要好好喂养这5只母羊,通过养羊实现脱贫增收。”

11月21日,记者来到民和县甘沟乡光明村贫困户韩洪祥家,韩洪祥的母亲严金花指着棚圈内的5只羊高兴地说。

严金花所说的“给5只母羊2年内只还5只小羊羔”,其实是民和县为巩固养殖产业扶贫成果而推行的“借母还仔”养殖模式。

记者了解到,今年民和县大力发展“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对具有养殖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棚圈)和饲草料资源优势,要求各乡镇在全县范围内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龙头企业(合作社),采用“借母还犊,借母还羔,借母还仔,滚动发展”的运行模式带动贫困户,给每个龙头企业(合作社)扶持贴息贷款100万元,让每个龙头企业(合作社)向有养殖设施和发展意愿,但因资金短缺的5至10户贫困户出借母畜,由贫困户自繁自育,滚动发展。

今年8月9日,民和县脱贫攻坚产业巩固提升“借母还仔”运作模式率先在甘沟乡互助村民和伊清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启动。甘沟乡三家带贫企业(民和县伊清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青海阿牛哥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民和县旭虎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借母还仔”协议,通过“借母还仔、滚动发展”和“赠母购仔、帮扶增收”两种运行模式,带动全乡36户棚圈闲置贫困户和14户养殖数量较少但具有较强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

民和伊清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养殖龙头企业,企业负责人冶富强告诉记者,企业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以“借母还仔”模式扶持10户贫困户,每户出借母羊5只,2年内每户只需还5只羊羔,母羊就归贫困户用于滚动发展,这样做也是为民和县脱贫攻坚尽一份养殖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

“借母还仔”是民和县实施产业巩固提升工程的运作模式之一,目前,民和县已有10家带贫企业(合作社)与69户贫困户建立“借母还仔”“托养”“代养”等扶持关系。

“借母还仔”对贫困户来说,不仅是5只“输血羊”,更是5只“造血羊”,每一个贫困户只要勤劳饲养,这5只“造血羊”定会“造”出一条产业脱贫致富路。

“以奖代补” 激发动力

“我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已经脱贫了,但党和政府还一直关心着我们,被评为‘脱贫光荣户’,奖励了20袋牛饲料和一台三轮自卸车,我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变成勤劳脱贫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领到奖励农机的甘沟乡光明村“脱贫光荣户”马全峰高兴地说。

11月22日,民和县对135名2019年脱贫光荣户发放了总价值202万元的三轮自卸车,催生了更多贫困户“不等不靠、勤劳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在奖励农机发放现场,巴州镇黄池村“脱贫光荣户”马有功满怀深情地读完了8页长的手写感谢信,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恩深情。

同时,今年县财政还投资200万元,“以奖代补”方式用于奖励民和县养殖产业评定为优的1000户种养户,对于肉牛存栏5头以上、肉羊存栏30只以上、生猪存栏20头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每户给予价值2000元的物化补贴奖励。目前已兑现“以奖代补”草食畜饲料329.32吨,791户从事养殖的贫困户收益。

不仅如此,今年民和县还投资412.5万元,对全县125个贫困村组建的每个合作社给予3.3万元的项目扶持,用于购置三轮汽车,引导贫困村依托农民合作社开展产业扶贫脱贫,逐步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负责该项目的民和县农经站站长王军介绍,到今年年底,民和县125个贫困村将全部建立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并让享受扶持项目的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关系,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种养殖技术服务,带动3户以上贫困户,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不低于1000元。

民和县政府副县长王明芳表示,今年,民和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实现脱贫,125个贫困村要实现退出,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通过奖励机制,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全县广大贫困户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用勤劳双手摘掉贫困帽子,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扶志扶智 提升脱贫含金量

“养殖也是一门技术,靠养殖脱贫致富,必须要科学养殖,了解常见动物疫病,提前做好动物防疫……”近日,民和县畜牧兽医站高级兽医师霍全胜在前河乡卧田村贫困户的养殖棚圈内耐心细致地讲解着科学养殖技术和动物疫病技术。

前不久,民和县前河乡卧田村贫困户王民朝家饲养的羊,因忽略注射动物防疫免疫注射导致普通传染病(羊快疫病)感染造成11只羊死亡受损。

民和县兽医站霍全胜等技术人员接到报告后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挽救了其它受感染羊,同时以此次因防疫缺失引发的牲畜死亡事故为典型案例,现场对该养殖户面对面传授了科学养殖技术,让一心想靠养殖脱贫致富的王民朝明白了怎样科学养殖、怎样做好疫病预防。

王民朝说,感谢县兽医站的技术人员给他送来“手把手”的科技指导,今后他要科学养殖走上脱贫致富路。

扶贫先扶志,扶贫更要扶智。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民和县成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组建七支讲习队伍,聚焦脱贫攻坚,结合群众需求,通过拉家常、接地气的讲习方式,将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实用技能、民族团结等内容传递给基层群众,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开展讲习活动3460多场(次),参与干部群众达14.5万人(次),让广大贫困群众从“等靠要”的懒惰陋习中振奋起来,催生出“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还涌现出了一大批“脱贫光荣户”。北山乡脱贫户李发辉老人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如果我们自身再不努力,还抱着等靠要思想喊穷,那我们就对不起党,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同时,民和县以提升贫困户的科学种养素质为目标,引用“菜单式”培训模式,对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中把田间地头和养殖棚圈作为“主战场”,坚持集中培训、“一对一”培训、“点对点”培训、“面对面”培训相结合,重点解决贫困户迫切需要解决的种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等问题,不断提升了产业脱贫的科技“含金量”。

资金扶持、企业带贫、激励奖补、扶志扶智……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干举措,不仅巩固提升了脱贫产业成果,也提升了“民和模式”的带贫助贫成效。截至目前,民和县草食畜饲养量达60.74万头(只、匹),生猪饲养量达21.3万头,特别是借助40万亩全膜玉米优势建成的5800多户家庭牧场养殖畜禽2.9万头(只),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