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曹成海:油菜田里创造无数奇迹

2019-12-20 10:00:35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邓婷 摄影报道

有的人未退先休,有的人退而不休。全国先进工作者、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农业科技专家曹成海就是后者。他1977年9月毕业后,就一直奋战在农业科技一线,致力于“杂交油菜”研究36年。

如今,他退下来了,却并没有闲下来,反而比以前更忙了。他利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农业实践经验,发挥余热,帮助农民群众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改变生活,叩响致富之门。有人有疑问,辛苦了一辈子,为什么不在家好好休息,还要如此辛勤奔波呢?他的回答是,责任所致。虽然退下来了,但仍然心系“三农”,总想着为家乡的农民增收致富还能做点什么。

给老百姓讲解种植油菜的技巧

不忘初心 潜心研究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1977年,曹成海从兰州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毕业后,就投身至互助县,立足于互助县农业实际,致力于“杂交油菜”。

在曹成海的印象中,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在青海高原的农业区,老百姓种植的都是又低又矮的小油菜。而这种小油菜苗身短,结角少,最主要的是产量低。老百姓在自家地里种植这种小油菜,榨取食用油,也只能满足自己家的需求。

油菜从曾经的只能满足自家人的需要,到后来变身为青海常见的经济作物,成为向老百姓腰包填钱的“金籽玉粒”,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情,而这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性变革,直接推动者就是像曹成海这样的农业科技专家。

1954年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县东沟乡一个农民家庭的曹成海,从小吃着小菜籽油长大。在农村长大的他,对于农业和农村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恢复高考后,曹成海努力考入了兰州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互助县参加工作。凭着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对家乡的了解,参加工作后的曹成海便一头扎入高产油菜新品种的科研培育中,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传统油菜产量低的现状,而这一干就是36年。

36年来,曹成海潜心于农业科技研究,忘情于互助这片气候条件独特的沃土。为了更好地实验,他亲自建立试验田,组成科技工作者团队下地劳作,扎根试验田,精心实施高产作物新品种的研制。与曹成海共事过的同事告诉记者,研究高产“杂交油菜”期间,为了得到的数据更准确、实验能早日成功,曹成海住在田边、吃在田边、干在田边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互丰010”杂交油菜试种成功,并通过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得到省级成果登记,同时获得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互丰010”杂交油菜的产量比普通油菜平均每亩要高出50公斤以上,最好时收成能多出80公斤,可观的收成使“互丰010”迅速成为青海省内“油菜种植革命”的头号领军作物,受到广大农民的格外青睐,并以一年胜似一年的规模和速度在青海省农区推广开。

忙碌在实验油菜基地

牢记使命 为民谋利

曹成海在研究“互丰010”杂交油菜成功后,没有甘于现状,而是乘胜追击,继续致力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的研发,决心帮助青海所有农区农民通过种植优质油菜作物走上发家致富的路子。

在不久后的几年里,“青杂1号”“青杂2号”“青杂3号”“垦油一号”等优质杂交油菜品种相继培育成功,并很快得到推广,全省范围内油菜种植收成记录被一次次刷新!

根据青海省浅山、脑山、川水等不同区域对农作物的复杂要求,他对号入座,一一培育了不同生育期、不同耐寒性能的油菜新品种,满足了不同地区群众的需求。他和他的团队研究的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六项,四等奖四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四等奖一项。

这些优质杂交油菜除供应青海省,还辐射到了甘肃、宁夏、新疆、内蒙等外省地区,在整个西北广大的农业种植区得到积极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53万多公顷。

为了将新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以超人的胆识,科学的头脑,建立了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育、繁、推广、供、销和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体系和农用物资经营体系,为进一步做好农业技术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奠定了基础。他大胆尝试,建立了青海省互丰杂交油菜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杂交油菜制种工作,在互助县加定镇建立了青海最大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从1996年制种1.12公顷发展到2000年的666.67公顷。到2005年,10年间累计建立制种基地1633.33公顷,基本满足了青海省及周边省区的种植需求。

如今,优质杂交油菜制种已成为互助县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而杂交油菜种植已成为整个高原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成为省内当之无愧的一大经济作物。青海的广袤土地,见证着杂交油菜带来的全新变化。

他还编写了《互助县农技推广成果和技术资料》《农业技术资料选篇》《粮油实用科技知识问答》等科技书籍。培育出了东春1号小麦、东青1号青稞等新品种。在众多的成绩面前,他并没有满足,因为他心里装的是广大农民群众,时刻想的是互助县的农业生产。

实验油菜新品种

孜孜不倦 硕果累累

数十年来,曹成海心系“三农”,不断探索强农富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毕生的追求,始终践行“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致富”。他面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利用原有的科技成果、实践经验,活跃在田间地头,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农业技术,在主要农事活动经常走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近几年来,每年指导培训农民达4000人次以上。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36年的奋斗,也换来了许多闪光的荣誉。也正是因为他36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让他成为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创优争先”、勇攀高峰的模范和标杆。

与队员调研试验田情况

走近曹成海,记者也被他一连串光辉熠熠的荣誉所深深折服:1984年2月国家农牧渔业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授予他“先进个人”称号;1995年2月国家农业部、人事部、国家科委等六部委授予他“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被国务院决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振华科技扶贫奖励基金”服务奖,同年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2001年他被授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被青海省科技厅授予青海省农业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3年荣获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2007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这一连串荣誉,折射出曹成海无悔的青春年华;这一连串荣誉,谱写出曹成海闪光的人生足迹。“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曹成海现在虽已退休,但仍然发挥着“余热”,向那些时不时地向他请教的人提供帮助,用自己的乐观态度和矍铄精神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