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好日子 一个都不能少

2020-01-21 11:43:06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金显花 李玉娇 通讯员 白林娟 摄影报道

天刚刚亮,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镇黄池村的回族大叔马有功,穿上棉衣开上前两天领的新三轮车来到山上的羊圈里,他要喂养二十几只羊,争取春节前再卖出去几只;

官亭镇喇家新村的土族阿姑喇芝兰麻利地打扫完院落,打开小卖铺的门开始整理货架,看看还需进些什么货品;

锅碗瓢盆叮当作响,新搬迁到驮岭小区的藏族阿姨苏东木米洗漱完开始做饭,一会儿她还要给老伴儿试试过年要穿的新藏袍……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近日,记者深入民和县各个老百姓家,去感受少数民族脱贫户的幸福生活。

马有功:“去年收入近10万”

马有功的家以前在山里,现在搬到了离镇上集市不远的公路边上。走到马有功家门口,敞亮的新居格外醒目,门口整齐地摞着几十袋玉米。看到有人来,马有功的儿子迎出了家门口。

过去,住在山里,遇到下雪或下雨的天气,马有功一家总是进出两难。

“这不马上就到春节了嘛,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也回来了。”白白的墙壁、有层次感的吊顶,新居里都是全新的装潢,马有功一边让大家落座,一边笑呵呵地说。

马有功的儿子前两年学了烹饪技术,在青岛的一家拉面馆打工,每月有将近7000元的收入,儿媳在面馆打零工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加上马有功自己流转土地种植玉米和养羊赚的3万多元,除去开销,这个家,2019年一年的收入达到了近10万元。

在过去,10万元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那几年,肢体残疾的马有功是远近闻名的困难户,不得已,儿子小小年纪便出门打工,一家人就靠几亩薄田和打零工糊口,想发展小规模养殖,却因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举步维艰。

“现在我有住房、有产业、能增收,我们这些过去的穷人彻底翻了身。”说话间,这个曾经一度因贫穷而自卑不敢走在人群里的农民充满了自信。

得益于扶贫政策,得益于各级干部的帮扶,得益于自身的努力,2018年底马有功一家脱了贫。

春节临近,马有功的羊卖得更快了,过几日他还要把剩余的玉米也卖出去。

“现在吃好的、穿好的,每天都像过年。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看个春节联欢晚会,努力做爱国爱教的脱贫光荣户,也希望来年自己能开一个饭馆,自己当老板,把生活经营得更美好,带动更多村上的汉族、回族群众奔小康。”

祥和团圆的画面、精气神足的面貌、蒸蒸日上的日子,这个少数民族家庭展现出的是向小康迈进的勃勃生机。

喇芝兰:“小卖铺生意很红火”

丈夫因车祸残疾,儿子失业……54岁的土族阿姑喇芝兰经历了生活的不幸,每天除了照顾坐在轮椅上的丈夫,矮小瘦弱的她还要照顾已过耄耋之年的老母亲。

“家庭本身就很困难,加上这几年的一些变故,生活更加困难,当时被评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于喇芝兰家过去的遭遇,喇家新村监委会主任喇胜利也很是同情。

“喇家遗址”被挖掘以后,根据国家政策,喇家遗址以保护为主。为此,前几年很多农户都迁出了喇家遗址保护规划地,建设起了具有独特民俗风貌的喇家新村,而喇芝兰家就是其中一户。她们告别了破旧的土坯房子,建起了有民族特色的喇家民居。

为了能照顾到家里,喇芝兰另辟蹊径,选择的产业是小卖铺。走进喇芝兰家新居的客厅里,最中间的墙上贴着的一张脱贫光荣证十分显眼。原来,有了自己的产业以来,凭借辛勤的努力,这位瘦弱的土族阿姑一举摘掉了“贫困帽”。

“最近结婚的多,所以好的时候能卖一两千块呢!”喇芝兰笑呵呵地说。 烟酒、副食、生活用品……喇芝兰的小卖铺虽然小,但货品种类繁多。临近春节,她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谈起年货的准备,喇芝兰说:“现在离镇上近着呢,需要啥一会儿就买回来了。今年我还打算推迟做馍馍的时间,这几天生意好,多挣些钱,让家里人过一个幸福的春节。”

苏东木米:“住进楼房心里敞亮”

时下正值寒冬,但新民乡公巴台村的藏族阿姨苏东木米家里却温暖如春。苏阿姨和老伴儿刚送走前来帮扶的“省城亲戚”,正试着准备过年穿的新藏袍。

祖祖辈辈住在山里,但56岁的苏东木米和63的患有肺气肿的老伴儿不仅脱了贫,还在3个月前一下子变成了“城里人”。

新民乡是民和县的深度贫困乡,辖16个村、2482户9234人,其中省定的贫困村有10个。2015年通过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29户158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7.13%。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十年九旱,“贫穷”成了这个乡的代名词。为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新民乡党委政府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乡亲们搬出了看不到希望的贫困山区。

驮岭小区位于川口镇驮岭村,小区内高楼林立,刚进小区门就是一家连锁超市。这个小区里同苏东木米一家一样来自新民乡的易地搬迁户有730户。

“自筹1万元就拿到了房子的钥匙,儿子装修好后,我们直接搬进来了,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有生之年能遇到这样的好政策,尤其是住到楼房里以后心里敞亮,比起住在山里,自己感觉病都好多了,感谢的话真是说不完啊!”苏东木米的老伴儿罗永福的言语间满是感恩。

鲜艳的电视背景墙、曲面的彩色电视机、发亮的木地板,苏东木米一会给老伴儿试试新做的藏袍,一会试试新买的帽子。她说:“今年三十晚上,等儿子孙子都回来,多做上几个菜,和老伴儿穿上新做的藏服,吃个开开心心的团圆饭,过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不管是回族大叔马有功、土族阿姑喇芝兰,还是藏族阿姨苏东木米,一路走来,越来越多的脱贫户从开始的不敢脱贫、没能力脱贫,到现在的主动要求脱贫、稳定增收,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感受着辛勤换来的收获。

“脱贫致富靠勤劳,我现在脱了贫,成了脱贫光荣户,我们还要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新生活带来了新希望,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几位努力向上的脱贫户坦言,生活已染上幸福底色。来年,他们将昂首挺胸再出发。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