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民和农业:广袤原野逐梦“绿富美”

2020-03-26 09:32:51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金显花 通讯员 白林娟 

阳春三月,远处山头上积雪未融,河湟大地上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为农业大县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今年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发展方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抢抓机遇,全力保障农业生产有序进行,农业发展道路正越走越宽。

绿色产品遍山野

3月17日下午,坐落在山脚下的民和县峡门镇直沟村的小广场上呈现一派有序、繁忙的景象,村民们开着拖拉机、拉着架子车正陆续赶来。

“2016年,农业部首次提出‘农药化肥双减’‘农药零增长’概念和目标,简单地讲,就是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选德指着广场上配送到位的有机肥料,正在给村民们讲解目前民和县正推行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是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向民和县下达的省级财政补贴试点项目。项目由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在全县20个乡(镇)的马铃薯、油菜、小麦作物上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面积为10666.6公顷。通过项目实施,全县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较行动实施前减少28.7%和15%以上。

峡门镇直沟村处于脑山地区,过去经济较为落后。村民赵太平说:“早些年,村民们施肥用的都是自家羊圈里的羊粪,土壤踩上去都是疏松的,农产品口感佳、受市场青睐,而这几年过度使用化肥,追求高产,土地开始板结,像菜籽油、土豆等农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出众。”

“我们镇的减量增效试点面积是800公顷,今天一共送来了100吨有机肥料,配送到了直沟、申巴、巴子沟三个村,后期运送过来的有机肥料,我们陆续配送到别的村,同时宣传引导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峡门镇副镇长朵海珠说。

据了解,今年民和县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的同时,还在项目区着力打造54个马铃薯百亩示范田、8个油菜千亩示范片、52个小麦百亩示范田,在官亭、甘沟等10个乡镇的试点农作物上配套轮作倒茬666.6公顷,在隆治、北山等乡镇开展硅谷有机肥试验示范。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项目”如火如荼推进,而“绿色”则是这场行动的主色调。刘选德说,通过项目实施,将努力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全覆盖、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农业保险全覆盖,确保有机肥资源利用到位,农产品品质提升到位。

农民致富有信心

农机轰鸣,落日的余晖照在刚刚铺就的地膜上,银光闪闪。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李海平正在和同事测试土壤湿度,峡门镇李家庄村的李海荣站在一侧的田埂上心情舒畅。“国家强盛,战胜了疫情,我的农作物和蔬菜又能按时种植了,对今年的价格我依然信心十足。”

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撂荒的土地也随之增加。思考再三,老党员李海荣从四年前就开始筹集资金,平整了6.67公顷撂荒的土地,开始种植玉米和蔬菜。种植经验不断丰富,增收效益逐步显现,尝到甜头的李海荣又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40公顷,并重点吸纳周边的贫困户到田里务工,每人一天发放80元到100元的工资,最多的时候能用到100多人。

去年,李海荣的合作社种植的5亩玉米进行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虽然产量没有施用化肥高,但是品质没得说,玉米秸秆都被老板们抢着收。”李海荣告诉记者,今年他用的全是有机肥,蔬菜上市后应该会很受欢迎。

2019年,民和县完成蔬菜种植3680公顷,其中,露地蔬菜2480公顷,复种1033.3公顷,设施蔬菜166.6公顷;累计建设温棚数量达到2638栋,其中,温室1482栋,拱棚1156栋。果品面积达到5206.6公顷,其中,露地果品4806.6公顷,设施果品400公顷。同时,总堡垣万亩设施果品基地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人参果、红提无公害产品获得认证,全县果品产业发展迈上了品牌化轨道。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民和县农业生产正向更绿色转变,有机种植也将为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开启一扇新大门。

乡村田野美如画

每年五月前后,走进西沟乡南垣村的油用牡丹园,成片的牡丹花竞相开放,工人在田间锄草、游客在拍照留影,加上蓝天白云的映衬,可谓是一幅令人陶醉的乡村“艺术照”。

2016年,西沟乡积极与民和县绿禾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联手,将种植油用牡丹作为一项让农民可持续增收的主打项目,流转土地在南垣村建立了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基地。

南垣村种植的牡丹被称为油用牡丹,具有观赏性的同时,还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花可供观赏,籽可榨油,花蕊可做茶,花瓣和花叶可做化妆品。

“牡丹产品今天还是第一次见,买些茶回去让家里人尝尝。”在青海高原第三届农产品展交观摩会上,通过代加工的方式生产出的油用牡丹产品作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结合的产物,成为了馆内展示的一大亮点,参观的游客赞不绝口。

不仅如此,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基地还扶持贫困户栽植油用牡丹,签订回收合同,同时,每年吸纳贫困户及非贫困户短期劳动力8000余个。

去年,民和县农业部门通过资金扶持把油用牡丹种植示范基地建成了休闲农业示范点。

“目前,油用牡丹园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流转土地86.6公顷,栽植油用牡丹200万株,紫斑观赏牡丹65个品种,今年预计在5月20日左右开园。”据民和县绿禾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志栋介绍,目前已建成油用牡丹观赏区、紫斑观赏牡丹观赏区、薰衣草观赏区、桃花岛观赏区及宿根型花卉观赏区。

近年来,民和县委提出发展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旅游经济,进一步加强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在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方面,省市给予了大力支持,农业投入逐年递增。今年,民和县计划播种农作物45486.4公顷,其中小麦5733.3公顷、玉米20000公顷、马铃薯8266.6公顷、油料4740公顷、蔬菜3746.6公顷、中药材1013.3公顷、青饲料1333.3公顷、油用牡丹等其他作物653.3公顷。

民和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党组书记付彦龙表示,县农业部门将围绕“稳粮、促畜、优饲、强果、育特”的结构调整思路,积极扶持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推动民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东部门户”,处处升腾着生机与希望,百里沃野交织着绚丽的乡村振兴发展曲。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