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民和这条路,百姓点评了!

2020-04-01 09:12:1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徐青 颜金梅 

2019年8月1日、8月14日、9月5日本报相继刊发了《民和这段泥泞坑洼路何时修好》《百姓期盼早日修好民和这条路》《100多处坑洼破损路面,多段塌方滑坡…… 民和这条路“病”得真不轻》3篇文章,聚焦报道了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50公里的川杨公路泥泞坑洼,给6个乡镇的8万百姓出行带来不便的现状以及报道刊发后民和县交通运输局通过多渠道筹集200多万元资金,全力对“病害”路面进行修整的情况。

文章一经刊发,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尤其是本报微信公众号推出这3篇文章后,阅读量超过了“3万+”,500余条评论和留言,均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心声:希望民和县相关部门筹措资金早日重修这条泥泞坑洼的“病害”路……

时隔半年,3月27日,当记者因其他采访,驱车经过松树乡松树村至峡门镇这段路时,惊喜地发现:昔日的坑洼路已悄然发生巨变,百姓的点评也让人记忆犹新……

“病害”路面高达100多处

去年8月份,记者通过全程走访、听取沿线老百姓的呼声和民和县交通运输局相关人士的介绍了解到,2004年建成的川杨公路长50公里,承载着沿途6个乡镇群众的出行。这条道路不仅已超期服役15年,而且随着近年来农村交通流量增大、重型车辆增多,道路被碾压后路面破损严重,加上维修不及时,沿线农户又非法侵占路肩、利用公路进行排水等现象,导致大大小小坑坑洼洼的路面出现。

这条路不单单有100多处坑洼破损,去年汛期,就发生了7处塌方和6处滑坡路段,李家村更是成了重灾区,有100米左右的路段完全被冲毁,村民出行受阻。面对这种天灾加上人“祸”,养护队决定用一年的养护资金修建两个涵洞,来缓解道路安全隐患问题。与此同时,也导致了下半年没有资金养护川杨公路的尴尬局面。

一度陷入资金短缺的养护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通过多方筹措了200多万元,养护队立即将这200多万元用到了重新维修和养护上了。

在当日全程走访川杨公路中,民和县农村公路养护队队长王德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十几个人组成的队伍不仅要负责川杨公路的养护,还要负责民和县16条县道和8条乡道的养护工作。且川杨公路“病害”路面达到了7000多平方米,每公里补助养护资金为7000元,而每平方米的养护经费只有一块钱,这一块钱不仅要养护道路路面、清理边沟,还要保养好7.5米多宽的路面。这点经费勉强维持着道路的畅通,哪个片段发生塌方、滑坡,都需要用这笔养护经费来解决。

通过全面了解,记者获悉,“病害”达100多处的川杨公路,存在着管理、养护滞后,养护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养护质量不高、升级改造项目审批难等诸多问题。

100多处“病害”路面不见了

3月27日,当记者再次驱车经过川杨公路松树乡松树村到峡门镇段时,惊喜地发现,昔日那条尘土飞扬、几米一小坑、十米一大坑的“病害”路完全不见了踪影,坐在车里也没有以前那种上下颠簸的感觉了。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辆辆汽车以平稳的速度,从平整、干净的马路上疾驰而过……

忆起半年前全程走访川杨公路时,从松树乡松树村到峡门镇在坑洼泥泞的道路上,记者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当车辆行驶到峡门镇时,车辆底盘已沾满厚厚的泥,车身也溅满了泥水印子。如今,这段路记者只用了30分钟就到达了峡门镇,一路没有看见尘土飞扬的现象。不仅如此,而且公路两边的卫生以及村庄的道路也变得干净、整洁了。正如松树乡路家堡村居住在道路边的村民李长福所说,以前下雨的时候,他们家的院墙和门帘上溅满了泥水,如今不仅看不见灰尘了,而且出行更便捷了。

据介绍,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民和县交通运输部门将治理川杨公路“病害”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积极筹措资金570万元,对全县路段上的4.8万平方米的坑槽“病害”进行了整治。曾经坑洼不平的道路“病害”已经被水泥硬化或柏油铺筑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和《青海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的实施,都聚焦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以及村庄卫生难题,使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川杨公路上的大小坑不见了、道路平整了、路两边的卫生干净整洁了,就是民和开展主题教育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百姓打心眼里点赞党

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从哪里来?就是从党和政府去解决一些群众最关心的事上来。如今,昔日的坑洼“病害”路“旧貌换上了新颜”,6个乡镇的8万群众再也不用发愁出行难的问题了。以前,周边村民常挂在嘴边的话题除了“难行”“添堵”就是“闹心”之类的字眼。现在,说起这条路,村民们溢于言表的满是“点赞”二字。

松树乡路家堡村村民李长福的家就住在川杨公路边上,从小生活在这个村庄已经快30多年了,他目睹了从坑洼路到如今发生的一切变化。他说,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就是对这条路最真实的写照。超重车辆压坏路面是导致这条路上坑洼多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其次就是道路两边村民春秋灌溉土地时,由于道路一边没有沟渠,导致浑浊的污水浸泡路面。10多年间他也看到过养护工人反反复复修补,但这都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

“现在,这些坑坑洼洼的地方都用水泥和柏油浇筑平整了,路况好多了,我们出行也方便了,关键就是我们家可以在院子里晾晒衣服了,这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我们的政府点个大大的‘赞’!”说话间李长福伸出了大拇指!

“坑洼路”变成“舒心路”,不仅增加了李长福的幸福感,也让在这条路上跑了6年公交车的民和县恒安公交公司员工杜元成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事的决心。“以前,这条路上坑坑洼洼的地方多,公交车因体型长有重量,只能放慢速度通过,一天三趟车跑下来,颠簸的想吐。现在50分钟就到了,而且路面平整了以后,颠簸的地方几乎没有了。党的政策实话‘攒劲’!”杜元成说。

一路下来,记者从李长福和杜元成的口里两次听到了“点赞”这两个词。也从民和县新民乡中心学校九年级学生罗旦智和李积元口中听到了对这条换了新颜道路的赞誉声。他们感觉以前和现在的路“判若两条”,以前,他们上下学走路的时候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四溅,礼拜一穿的干净衣服和鞋子一会儿就弄脏了。如今,路面平坦了,尘土没了,就连路两边的环境也干净整洁了。“走在这样的道路上我们不仅感到安全,而且感觉空气都清新了不少。”

“病害路面被治理,对老百姓来说真是一件大实事。以后,他们再也不用担心车被刮底盘,走在路边被溅泥水了!”经常在这条路上奔波的派驻到峡门镇甘池村任“第一书记”的袁国海对政府的作为竖起了大拇指。

完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基础,事关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坦诚面对问题、扎实检视整改……川杨公路的新变化,是民和县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实施《青海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的一个很好的佐证。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