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科技催生海东发展“加速度”

2020-06-03 09:20:52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记者 周晓华 摄影报道

社区里,科普活动一项一项有序开展……

农田里,科技专家一拨一拨“传经送宝”……

校园里,教师学生踊跃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近年来,海东市科学技术局、海东市科学技术协会按照中央、省市委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平台要素聚集能力不断增强,全民科学素质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科技创新社会化、经常化、群众化的工作局面逐步形成,广大群众科学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科学技术离海东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

全省首届青少年生态科普知识大赛海东代表团

科普大篷车走进千家万户

“叔叔,你能不能飞一下那架大的无人机啊,我们想看看!”“真是高科技的东西啊,以前就在电视上看过,今天感觉科技离我们也挺近的。”记者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一场科普活动现场看到,十几位同学簇拥在展示区,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

无人机在空中盘旋、机器人手舞足蹈、一个个精彩的科技实验秀引得同学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疑惑,现场的科普工作人员一一解答。

“我最喜欢做那个磁力实验,感觉特别神奇。我以前去过一次西宁的科技馆,就觉得科技很有意思,好多东西我都没见过。”在民和县川垣新区的科普活动现场,一位小朋友一边体验着科技展品,一边兴奋地说。

随着科普工作的不断更新和丰富,如今在海东市科普活动现场除传统科普展板、宣传手册、科学实验外,无人机、虚拟现实VR体验等新技术的展示也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亮点、热点。近几年来,海东市各级科协的科普服务能力逐渐提升,不仅使科普宣传理念和科普方式得到了更新,也使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借助科普大篷车这一载体实现了更远距离的传播,带给公众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科学感受。

“以前更多的是从电视里看一下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感觉神奇,也没有太多的感受。但这次的活动,确实让我感觉科技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去接触、体验,很有意义。”乐都区市民在科普活动现场深有感触地说。

近些年,海东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的作用,积极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寺院”活动,每年行程近万公里。每到一地,科普大篷车都以其新颖的展品、展具,实用的科普资料,丰富的宣传内容,妙趣横生的互动参与活动吸引着四邻八乡的乡亲们。

据统计,海东市科技部门年均组织科普宣传活动80余场次,展出科普展板1100余块,发放科普资料6万余份,出动科普大篷车90余次,受益群众达16.3万人次。

科普宣传走近百姓

科技让创新平台更广阔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有一个因玉雕而出名的村子——费家村。费家村里有一位玉雕工艺的“领头雁”,他叫费绪章,是互助县晨曦玉雕加工营销服务协会会长。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费绪章建立了以玉雕加工、销售、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展厅。在他的带领下,全乡玉雕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哈拉直沟乡已有玉雕厂和玉雕合作社43家,年产值达750万元。如今,费家村的玉雕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玉雕产业已成为全乡增收的一大亮点。

随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不断发展,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在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市场营销引导、价格指导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东市科技部门以创业富民惠民为根本,引导科技工作者从农村基层的科技需求中找准科技创业的切入点,增强科技创业行动实效。截至目前,海东市已成立131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近年来,海东市科技部门先后建立农牧业科普示范基地73个,农村中学科技馆5个,科普示范社区8个,示范学校3所,科普教育基地2个,累计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107个,获得奖补资金1440万元,推荐9名优秀乡土人才入选省科协乡土人才专家库。针对高校毕业生、农牧区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人等16类重点群体,开设刺绣、家政服务、民族歌舞表演、劳务经济、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技能培训班,累计发放技能培训补贴资金1.34亿元,培训各类劳动力89940人。

海东市还发挥科技园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建设院士工作站2家、专家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各站所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1名、博士18名,青海“千人计划”入选人员6名,实现了科研站所建设从零星到较多,科研力量从薄弱到壮大。依托双创孵化载体,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大赛,全社会“双创”氛围更加浓厚,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截至目前,“(平安)柳湾人才小镇”实现入驻150家科技型企业,引进各类人才500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在海东大地越来越浓厚。

学生体验科技展品

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构建符合青少年儿童发展需求的科技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农牧区科普信息化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知识教育,针对性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近年来,海东市积极搭建社会化科普工作平台,不断加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精准施策,狠抓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自《海东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发布以来,全市社会化大科普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资源不断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科学素质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针对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海东市着力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和科学意识,显著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着力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执政水平和科学素质;着力增强农民、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能力,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把科普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的关键,为各县区配备科普大屏56台,引导社会各界通过网站、微信、手机APP等渠道加大“科普中国”宣传推介力度,全市“科普中国”科普员注册人数达到2848名。

如今,行走在河湟大地上,一场场“科技大集”,不仅送去了科普工作者的一份真诚关怀,更为社会各界群众送去了“科技大餐”,在提升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传播科学精神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近几年,海东市科学常识普及逐渐从亮点工作变成了常态工作,全民科学素养不断提升,全市创新驱动的合力不断增强。今后一个时期,海东市科技部门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聚焦目标,持续发力,全力确保《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海东市正在不断演绎“加速跑”的精彩篇章。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