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以毯为媒 青海生态产业再上一层楼

2020-09-09 09:57:04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时报记者 张傲 陈钰月

2003年,我省首次提出将藏毯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2004年,首届藏毯展举办。从最初的十几家参展商到现在的上百家,如今的藏毯展已成为国际间产业经贸交流的大舞台。而在今年,藏毯展又“绑定”了生态产业博览会。以毯为媒,青海向全世界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青海藏毯销售火爆

9月7日,记者前往青海国际会展中心看到,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是国际会展中心A、B、C馆内人头攒动,各式各样的地毯吸引了广大市民购买。

“今天卖得还行,一早上成交了100单左右。”记者在C馆内某展位看到,手工地毯、机织地毯全部堆放在地上,供市民采购。“今年国内的地毯销量比起去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展位老板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地毯制作成本每平方米160元,一个一平方米的地毯售价和成本价相差不大,价格实惠吸引了很多人来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省藏毯销量一年好过一年,在今年的生态博览会上,青海藏毯更是表现不俗。

与此同时,国外地毯销售也很火爆。记者在B馆内看到,不少地毯刚刚到货,放在地上等待拆分,这些外国地毯受到市民的普遍好评。“今年的地毯价格比去年降低了不少,趁着这个机会,我就带着家人过来买了。”西宁市民魏女士告诉记者。

藏毯及地毯销售火爆的背后,彰显了我省生态发展理念的巨大推动力。我省一地毯厂负责人表示,藏毯是我省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毯生产全过程,又贯穿了生态畜牧业整个链条,藏毯产业日益红火,是我省生态环境大提升的一个具体体现。

产业发展有了平台

青海生态产业和生态保护论坛、再生资源回收论坛、“一带一路”生态产业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2020年青海生态博览会以毯为媒,再次让“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也让生态产业发展有了一个最佳平台。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对青海人民的嘱托,也是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化的新要求。

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器,我省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物种、基因、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可可西里创造了中国最大、全球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新纪录。

同时,青海是“中华水塔”,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既惠及20个省市区,也惠及缅甸等澜湄流域5个国家。全省现有林地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5.3%,可利用天然草场5亿多亩,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青海就像全国的“心脏”,它为全国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干净清澈的水流,维护着国家的生态安全。

对我省而言,生态不仅事关改革,也事关发展。因此,我省牢固树立不抓生态就是失职,抓不好生态就是不称职的理念,一切工作都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利用生态,做好青海生态产业,是生态最大价值提升的重要体现,是全面落实最大责任的重要保障,也是发挥最大潜力的重要工程。

青海省90%的国土面积被列为禁止或限制开发区。如何有计划地实现自然生态单元和人类社会管理单元的协同、自然生态承载力和人类发展生产力的协同,一直是青海省生态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着力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在产业布局上,以生态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今年生态博览会在我省的成功举办,对转变发展思维,促进绿色发展,势必会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经济活力显现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按照青海省委确定的“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设立国家公园”工作目标,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园区内8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已基本完成,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工作正稳步推进。

这只是今年生态博览会上展现出的青海生态工作中的一部分。

走进青海会展中心A馆,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技术、生态产品扑面而来,这里集中展示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生态农牧、生态旅游、高原康养等产业,汇集了青海省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枸杞等十大类生态产品以及“青绣”非遗文化,展示了国内外生态产业先进技术及产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设备及技术,宣传推介了中医药、中藏医药、中蒙医药、中苗医药等中国民族医药和青海地方特色美食等。

可以说,今年的生态博览会是青海省的一个生态品牌“大集”,全面展示了青海的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一切,都是青海多年来秉承绿色发展的结晶。

近年来,我省上下不断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把生态保护优先作为立省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后出台了《青海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实施了三江源、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国家重要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等重点专项工程,草地退化、荒漠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林草综合植被覆盖度显著提升,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恢复,水源涵养和流域水供给能力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新成效。

在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青海省的城市绿化得到较快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西宁市坚持把城乡绿化美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持续实施“三环”绿化战略;海东市连年举办“万人植树大会战”,并大力发展富硒产业、拉面经济、乡村旅游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年,青海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大部署。经过六年时间,探索出了适宜牧区生产发展的“股份制”“联户制”“代牧制”等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从体制机制上初步闯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新路子。“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设立,标志着青海生态畜牧业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小小藏毯展现出大生态,通过生态博览会这个窗口,我们也看到青海生态经济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