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传承河湟文化 弘扬黄河精神

首届河湟文化论坛在海东举办

于丛乐主持 陈瑞峰鸟成云致辞 张黎出席
2020-09-20 10:00:3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时报讯(记者 李富生)9月19日,首届河湟文化论坛在海东市举办。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于丛乐主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瑞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鸟成云分别致辞,省政府副省长张黎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林虎代表沿黄城市发布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海东宣言》。

会议播放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的主旨演讲视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何建武,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周天勇分别作了题为《弘扬河湟文化,助力高质量发展》《河湟文化是海东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的主旨发言。

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的委托,于丛乐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莅临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为河湟文化付出辛劳的专家学者及各族群众表示感谢。他说,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研究论证推动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展望“十四五”青海发展前景,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举办首届河湟文化论坛是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旨在共享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宝贵经验,共商青海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计,共建黄河流域沿线城市的交流平台,共推黄河生态大保护、黄河文化大发展。

于丛乐表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黄河文化孕育的黄河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彰显了其在华夏文明中的主体地位、在世界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力、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的顽强生命力和巨大创造力。黄河文化蕴涵的“同根同源”的民族心理和“大一统”的主流意识,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维系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支柱。黄河文化孕育的河湟文化是黄河源头人类文明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青海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并存的必然结果。传承河湟文化,弘扬黄河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首届河湟文化论坛,丰富了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弘扬了强大的黄河精神,是一次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的生动实践,是一次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河湟行动,是一次讲好“黄河故事”青海片段的文化课堂。 (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论坛必将开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青海篇章,必将推动青海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陈瑞峰在致辞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任务。河湟文化是河湟先民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形成的理性思维,积淀的文化成果,是黄河源头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荟萃的瑰宝,在中华文明史上独树一帜、独具特色。要坚定文化自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充分展现河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更好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增进各族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瑞峰表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河湟文化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充满着智慧的力量。要加强研究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萃取河湟文化的精髓。要把河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文艺创作、生产生活,让蕴含其中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品质根植青海大地。要推进河湟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高度重视民间传承,培育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民族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培育体验式、探究式、趣味式、互动式等文化旅游业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面展现河湟神韵。海东作为河湟文化的核心区,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集聚资源、集成优势,在传承和弘扬河湟文化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鸟成云在致辞中向参会的各位嘉宾和专家朋友致以诚挚谢意和热烈欢迎。他说,各位嘉宾朋友的到来,是有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培育民族精神“根”和“魂”的孜孜追求;是对海东保护传承弘扬河湟文化最大的支持和鼓舞;是汇聚起共谋合作发展、同心铸就辉煌的强大力量。河湟文化源同九州、一脉相承,与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共同铸就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明;河湟文化源远流长、根基深厚,从距今约4000年的喇家遗址到乐都柳湾3500年前的精美彩陶,无不印证着河湟地区悠久灿烂的文明;河湟文化多元包容、兼收并蓄,孕育出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塑造了丰富浓厚、交相辉映的特色景观,形成了河湟文化“多元、包容、共存、融合”的精神内涵。

鸟成云表示,近年来,海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河湟文化的部署要求,强化源头意识、担起源头责任、展现源头作为,全力以赴把海东打造成贯彻国家推进黄河文化保护战略的青海高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要求,致力于让河湟文化“立”起来,全力推进国家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高站位谋划黄河生态文明建设和河湟文化发展的空间布局;致力于让河湟文化“活”起来,推动历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全面融合发展,让河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迸发新活力;致力于让河湟文化“亮”起来,保护和做强青稞酒百年品牌,全面升级青海拉面产业,做大做优“青绣”艺术产业,真正让“记忆中的青稞酒、舌尖上的拉面、指尖上的青绣”成为河湟文化的闪亮名片;致力于让河湟文化“火”起来,着力推动全域旅游、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全力开展文化旅游推介和文旅产品展销,让旅游赋予更多文化内涵,全面提升河湟文化软实力。

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河湟文化博物馆专题片,黄河关中文化代表城市、陕西省渭南市政府副市长高洁,黄河河洛文化代表城市、河南省开封市副市长王玲,黄河齐鲁文化代表单位、山东省博物馆馆长郑同修分别围绕《与华相宜,渭您而来》《开放协作,合作共赢,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考古发现与齐文化》等主题作了发言。沿黄城市山东省东营市、聊城市,河南省洛阳市、开封市、新乡市,陕西省渭南市,宁夏自治区中卫市,甘肃省兰州市、临夏州,青海省海东市共同签订了沿黄城市文化旅游协作发展框架协议。

参加会议的还有国务院新闻办移动新媒体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高级研究员陶利明,部分省级、厅级离退休老同志,省直有关部门单位、部分市州负责同志,海东市四大班子及六县区、市直各单位负责同志和山东省东营市、聊城市、山东博物馆,河南省洛阳市、开封市、新乡市、三门峡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渭南市、咸阳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甘肃省兰州市、临夏州、甘南州等6省区的13个市州分管领导、文旅部门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