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幸福青海老百姓看病有“医”靠

2020-11-19 10:06:30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本报记者 王悦 赵娜 摄影报道

全省5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7.8万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已全部脱贫;累计精准识别贫困患者8.36万名,实现救治全覆盖;全省5.46万名慢性病贫困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2.33万名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全省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近年来,我省老百姓在看病上的担忧越来越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病有“医”靠正在逐步实现,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合力攻坚 政策机制日趋完善

百姓的健康是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始终把健康扶贫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省卫健委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省卫健委扶贫开发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负总责、月报和双月通报、督导评价、宣传鼓励四项制度和省卫健委领导分区包片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机制,集中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力量攻坚克难。会同省扶贫局、省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健康扶贫政策和标准,印发了《青海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青海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实施方案》《解决青海省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实施方案》等60多个政策文件,形成以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为总纲,其他政策为配套的“1+N”政策体系。每年开展两轮健康扶贫专项督导,范围涵盖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实行最严格督导评估,确保做到工作任务、责任、人员、进度、时限“五落实” 。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加大工作协调和政策衔接力度,形成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健康扶贫工作格局。

“三个一批” 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

近年来,我省开展“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行动,“三个一批”精准有效,因病致贫返贫患者全部脱贫。

我省全面开展大病救治。结合全省居民疾病谱,先后四次扩大大病救治病种范围,由9种扩大到35种(目前国家30个病种),以县为单位,按照“一人一策”原则,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动态追踪管理。截至10月12日,全省35种大病贫困患者23318人,已救治23318人,救治率100%。严格落实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开展慢病贫困患者“双签约”服务,家庭医生与贫困患者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当好健康“守门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村干部与贫困患者签订医疗报销服务协议,讲清医疗报销政策及流程,帮助患者足额足项享受医保政策,当好政策保障“引路人”。同步宣传健康知识、健康扶贫政策,对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季度进行一次履约服务,提升履约质量。截至10月12日,全省慢性病贫困患者54607人,已签约54559人,实现应签尽签,履约率达99.61%。建立健全重病兜底保障机制。将农牧区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范围,实现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巩固完善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将农牧区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报付比例由80%提高到90%。同时,2017年至2018年,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健康商业补充保险制度,进一步提升了重病兜底保障水平。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结果显示,全省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由2017年的29.02%,下降到目前的8.74%。同时,各级医疗机构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全面实现了住院贫困患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实行贫困患者“六减免”政策,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显增强。

补齐短板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积极协调省发展改革、财政厅等部门,安排落实中央补助及省级财政资金32.49亿元,支持42个贫困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通过农牧区订单定向医学生和村医免费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持续加大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先后安排贫困地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57名,招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384名。2018年起,依托国家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每年培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管理及技术人员2544名,累计培训基层卫生管理及技术人员达4.5万人次。同时,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覆盖全省所有县级医院,并逐步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贫困群众就近即可享受到较高质量的诊疗服务。2019年与省医保局、省扶贫局联合制定《解决青海省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实施方案》,从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员和服务能力方面明确了全省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累计落实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2.01亿元,新建和改扩建1472个村卫生室,并配备村医和常规诊疗设备,补齐了村卫生室短板。目前,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中有76家公立医院,执业医师2955名,362个乡镇中有401个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或全科医师1788名,4044个行政村中有3980个卫生室,合格村医5492名,全省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员和服务能力均达到《青海省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

关口前移 重疾防控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我省落实中央及全省各级财政资金2.6亿元,开展包虫病人群查病、患者救治、健康宣教和基层能力建设,累计筛查500万人次,诊断包虫病患者1.4万余人,免费药物治疗17705人次,手术治疗2735例。截至目前,包虫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5%以上,全省人群患病率由2012年的0.63%下降至0.29%,流行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加大艾滋病监测检测力度,先后发现报告居住我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3382例,现存活2782例,符合治疗条件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治疗比例80.59%,接受抗病毒治疗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97.68%。建立疾控机构协调、医疗机构初筛转诊、定点医院确诊收治、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患者管理的“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全省累计免费筛查结核病疑似患者50000例,查痰率为96%。规范管理治疗结核病患者13000例,成功治疗率达92%,肺结核发病率由2017年的132/10万下降到2019年的120/10万,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累计投入资金2.14亿元,完成农牧区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76.65万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0.6万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0.8万人、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8万人,每年为10万名以上婴幼儿免费提供营养包。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0%以上,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年度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0%以上,有效保障了我省妇女儿童健康安全。

健康促进 百姓健康素养得到提高

我省实施健康教育“四进”活动(进农牧区、进家庭、进学校、进宗教场所),着力推进贫困地区“精神脱贫”工作,引导贫困地区群众树立科学健康理念,倡导健康行为。深入开展青海省健康教育万里行活动,每年选择不同地区,确定不同主题,以省、州、县三级联动机制和“四进”模式,结合民族地区特色,围绕合理膳食、科学就医、科学健身、健康生活、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开发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开展健康传播活动,并通过文艺演出、广场义诊咨询、开设健康教育讲座、医疗技术帮扶、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等形式开展活动,覆盖人群近110万人次。开展健康文化阵地建设,在县乡建设健康文化广场、公园、步道、一条街等宣传教育场所,打造群众身边的健康学习阵地。通过在“青海卫生与健康”微信公众号开设“健康扶贫你我说”专栏、组织对口支援主题访谈、举办“走基层话扶贫”专题采访,开发健康扶贫公益广告、开展“健康教育走进宗教场所”“花儿唱健康”等健康传播活动,分层级、分步骤深化健康扶贫宣传,营造了脱贫攻坚良好氛围,群众的健康素养和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进一步提升。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