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劲吹高原门户之城

2020-11-23 11:18:30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本报通讯员 马芳 摄影报道

天蓝水清、草长莺飞、百姓和乐……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不仅可以感受高原之城独有的魅力,更能感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笑容,这笑容里有脱贫攻坚政策的包容之爱,有兰西城市群建设带来的希冀之情,有生态环保让我们记住的高原之城使命之心,更有移风易俗劲吹出的那一股文明之风……

我来推,你来做,文明新风润心田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近年来,民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将移风易俗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组织领导,紧盯关键环节,层层压实责任,深入贯彻学习《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以条例内容助推全县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同时印发《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工作指导意见》,从深化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群众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突出重点人群引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措施和指导意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用更加坚定的主流价值、更加清朗的社会风气,助力富裕文明和谐新民和建设。

2019年6月21日,在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上,民和县掷地有声地对全县干部群众提出,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定信心,革除陈规陋习,营造移旧俗、除陋习、倡新风的良好氛围。而这一要求更是民和县吹响落实移风易俗工作的“冲锋号”。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抓落实,党员干部是第一梯队,是必须抓落实的主力军。就在刚刚公示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候选名单中,民和县中川乡向阳村榜上有名。

向阳村作为民和县8个移风易俗试点村之一,从2013年开始,就以大刀阔斧的姿态率先推动各项村规民约的制定,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谢占胜带领村上的17名党员,把倡导文明新风作为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让向阳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风景更好。

在民和县委宣传部,无论谁的儿女考上了大学,作为党员都会带头谢绝办升学宴、谢师宴。对于积极践行“拒绝参加‘谢师宴’倡议”的民和县第二中学的冶彩霞老师来说,比起陪一届学生毕业的工作压力更让她头疼的是来自家长们的盛情邀约。她说:“尊师重教还有很多形式,未必一定要宴请才行。可以写一封‘谢师言’或毕业后与老师保持联系,逢年过节给老师打个电话,被学生记住是老师心里最感动的感恩。”

民和县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带给老百姓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打麻将的人没有了,餐饮浪费行为彻底改变了。对于这样的变化,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党员干部王春兰都看在眼里,落实在行动上。

“以前饭前半个小时会打两圈牌,被大家戏称为‘经济半小时’,现在牌桌撤了,饭前来两圈的陋习也彻底被遏制了。”说起变化王春兰是打心底里感到欣慰。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个标杆。民和县还要求各级单位党员干部要做移风易俗的传播者、时代新风的培育者和勤俭节约的实践者,向身边群众、家人倡议,切实管好家人、管好身边人,狠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互相攀比等不正之风,为形成文明、节俭的社会新风尚做出表率、树好导向,好的文明风尚正在民和的这块热土上渐渐形成……

除陋习,群众乐,文明新风显成效

“现在移风易俗工作在我们农村广受欢迎,也切实把我们老百姓的‘难言之隐’给解决了。”说这话的是民和县西沟乡麻地沟村的党支部书记宁智勇。

宁智勇作为麻地沟村红白理事会的主要负责人,经历了身边各类红白事,从繁杂的流程到天价的彩礼,这份“难言之隐”让他随出去的“份子钱”“面子钱”越来越多,日子变得紧巴起来。

“那几年,精神直接长不动喽。”说起之前因为给别人“长精神”而让自己没精神的事,他是哭笑不得。

“挂上几个红绸缎,放点彩色气球,再请上点亲戚,摆上几桌酒席,现在最流行的可是节约型红白事。尤其是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做得很细很扎实,感觉我们麻地沟村也赶上了时髦。”说起村子里这几年的变化,宁智勇欣慰地说。

这不仅仅让宁智勇自己顾好“里子”享受到了民和县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红利”,同时也让麻地沟村四社的村民米增山在完成人生大事的道路上“幸福加码”,中专毕业的他在外地打工遇见了女孩高娟,高娟的温柔贤惠让他决定在今年春节步入婚姻的殿堂。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节奏,不能给国家添乱,什么事都要给疫情防控让路,这是作为受过教育的米增山第一时间就有的想法,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去执行,婚礼推迟,酒席不办了,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后,米增山就把因疫情滞留在青海未能回家的高娟接回了家。

在一起相处的日子里,高娟感受到了米增山一家人的热情和淳朴,等到4月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他们才决定补办这场婚礼。“以前说好的彩礼15万元,可相处下来我觉得这些钱应该用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上,村上的红白理事会也把县上的政策给我们传达了,所以我也积极响应,彩礼只要了6万元。”说起自己做出的决定,高娟充满自豪。

这是疫情期间老百姓自觉在家和国之间所做的一份坚定选择,这份选择里,有正确的舆论引导,更有民和县委县政府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努力。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县共取消婚宴94起,简办丧事109起,缓办事项189起。

在2019年的“五四”青年节那天,10对新人在西沟乡南垣牡丹园里以花为媒举办了最有意义的集体婚礼,用互相见证的方式,在最美的风景里共许相伴终身的诺言。这样的方式也是团县委深入贯彻县委工作要求的生动实践。

在移风易俗新风的吹拂下,去年6月,民和县出台了《在农村提倡婚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参照指导意见(试行)》,各村(社区)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对红白事操办作出硬性规定,划出婚丧喜庆事宜等方面的标准,提倡不收彩礼或彩礼金额标准不超过8万元,婚宴酒席不超过15桌,每桌控制在600元以内。提倡不收(送)礼金,邻里、朋友贺礼不超过100元,直系亲属不超过300元……用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民和县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众多事关百姓幸福生活的实事背后,涌动的正是移风易俗带来的新成效。移风易俗的推行重在制度,贵在坚持,同时也要顺应新需求,转换思路,尽量多为百姓办实事。数据表明,2019年,民和县简办红白事及其他喜事3772场次,简办后总节约7296.9万元;2020年,民和县简办红白事及其他喜事3214场次,简办后总节约4830.1万元。

树新风,重宣传,文明新风展新颜

时下,走在民和县的城镇农村、大街小巷,处处都能感受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这一新的变化正是民和县注重宣传,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成效的缩影,群众正亲眼见证着生活因移风易俗而变得更加美好。

“殡葬改革不简单,陈规陋习要改变,国家政策有文件,照办……”在今年年初全县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中,宣传员们在马场垣乡下川口村用三句半快板书的形式对民和县移风易俗各项工作进行宣传。

从今年4月起开展持续至今的“注重家庭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主题系列宣讲活动中,宣讲组成员以案释法,教育、警示广大妇女群众重视婚姻家庭建设,积极引导妇女群众关注家庭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做好家风传承,预防减少矛盾纠纷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今年7月1日开始,《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民和县按照条例规定,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同时,通过各种宣讲形式把《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内容宣传到各个乡镇。在巴州镇,宣讲团成员用身边的例子给大家带来警示教育的同时,把《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也带到了百姓家中,进一步使全县移风易俗工作成为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自觉。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民和县委县政府也早已发现制约贫困户不能如期脱贫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陈规陋习。

如何让百姓的“难言之隐”消除?如何改变陈规陋习给群众带来的脱贫困难现象?

“以前村里无论办婚事、丧事还是做寿请客,村民无形中都在互相攀比,比哪家亲戚出的钱多、比谁家酒席豪华阔气,这种现象非常严重,本来我们生活在大山里,没有收入来源,大家还都‘打肿脸充胖子’,让我们的生活更困难了”说起以前在大山里让生活更加贫困的一个诱因,峡门镇甲子山村的脱贫户王英兰立马想到了这“彪悍”的民风。

为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任务,民和县加大推进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在全县312个行政村、15个社区全部建立“一会”(红白理事会)、形成“一约”(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制作发放宣传册5万余册,开展宣讲活动400余场次、受益群众9万人次。同时印发全县精神脱贫方案,用三年的时间分步骤持续加大力度,在勠力同心拔穷根的同时彻底改变“等、靠、要”的思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能动力。

依托村级道德讲堂、文明餐桌、村级宣传栏、村级文化广场等平台,通过文化“三下乡”、宣讲组走村入户等形式,将移风易俗融入文化活动中,推陈出新,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良好氛围,推动乡风转变。同时,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发挥文明道德讲堂作用,围绕移风易俗、家风家教、社会风尚等内容邀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市县道德模范、五星级文明标兵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模范现身说法,倡导群众牢记为人之本、恪守道德良心,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

“新家园新气象,政府让我们拔了穷根,挪了穷窝,文明新风照万家,村上红白理事会也把县上的政策宣传到了每家每户,去年邻居钱杨措给儿子娶媳妇就是按照新规矩办的,来年就要抱上小孙子了。”王英兰说起移风易俗带来的改变,性格开朗的她笑得更开心了。

王英兰嫁到甲子山村12年了,这12年里她见证了周围的变化,也让她发生着改变,生活中夫妻和顺、孝敬老人,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着自己搬迁下来的小家。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在前河乡丰一村,村民甘福昌父亲因病过世,他自觉遵照村规民约,带头简办丧事,只安排了简易流水席,隔壁邻友孝钱20元至50元,亲朋好友孝钱不超过100元,总开支1.7万元,省下了近2万元的开支。在总堡乡垣坡村,村民张万同嫁女儿,在家中操办的他只请了自家的亲戚摆了10桌喜宴,每桌餐费控制在560元以内,彩礼也从十几万元降到6.4万元,婚事总费用1万多元。结婚当天,婚车仅安排了3辆,一切旧风俗全部免除。

现如今,随着移风易俗不断推进,民和县办红白事讲排场的人少了,新事新办的人越来越多了,闲暇时打牌喝酒的人少了,努力奋斗新生活的人多了……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