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走进养老院感受他们的 幸福生活

2020-11-27 16:14:25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本报记者 赵娜 摄影报道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我省于200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7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2.1%。如何正确引导和发展养老服务业、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养老服务发展新路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青海民政部门全方位优化养老服务工作,加快推进供给能力,进一步优化居家养老和社区建设及医养结合等条件,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那么,我省老年人养老现状如何呢?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否幸福?

近日,记者走进青海省养老示范基地——西宁市城北区和睦康养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康养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养老院里的幸福事儿

11月的高原地区,气温骤降,给人一种萧瑟之感。然而,在和睦康养园中却是一番热闹、幸福的景象。在这里,每到一处,你可以看到绽放在老人们脸上的幸福笑容,这些笑容足以暖化你的内心。

镜头一: 被儿女“骗”来的幸福

今年80岁的何万芝老人,是我们来到养老院见到的第一位老人。在这间约15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独立卫生间、开放式阳台、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老人戴着一副老花眼镜,正趴在床边看着报纸。见到记者进来,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充满了笑容。

老人说,其实她是被几个孩子“骗”来这里的。老人的家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因老人年岁较大,子女工作忙碌,无法照顾独自在家的她,于是儿女多次商量将老人送来养老院养老,但老人坚决拒绝。没办法,儿女们出此下策,将老人“骗”来了养老院。据该养老院的社工刘永芳介绍,何万芝老人刚来这里时,心情十分不好,整日不说话,甚至有些抑郁。后来,在养老院工作人员和室友的关心和照顾下,老人打开了心结,重新认识了养老院。如今老人十分享受在这里的生活。

“我在这里,每天都有社工关心我,陪我聊天,而且养老院里还有很多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我的精神和心情都变得很好,我感觉过得很幸福,也理解了儿女们的良苦用心”。何万芝老人说。

当我们结束采访时,老人还高兴地对我们说:“我还有两件事要做,不过是个秘密,就不告诉你们了”。说完这话,她哈哈大笑着。

镜头二:“老顽童”商爷爷的幸福晚年

在和睦康养园中,93岁的商爷爷是这里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她与老伴共同在养老院里养老。这里的人们,都把商爷爷叫作“老顽童”。当记者问起商爷爷多大年纪时,商爷爷顽皮地说,今年3岁,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据了解,商爷爷和老伴决定入住养老院是因为今年6月30日,商爷爷住院做了开颅手术,术后的照顾十分关键,加上商爷爷本身十分“顽皮”,经常在老伴庄奶奶出去买菜时,摔倒在家,十分不安全。所以,在商爷爷出院后,老两口和子女商量后便决定来到康养养老院。在养老院两位老人过得十分开心,每天和许多“老”朋友一起聊天。平时,还会唱歌、跳舞、打牌、做手工。就连养老院中的饭菜都觉得十分可口。不难看出,如今,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而充实。

镜头三:王桂芳老人眼中的第二个家

在社工的带领下,我们见到了王桂芳老人。一听说记者要采访,她立马回到屋里戴起了假牙。王桂芳老人将我们迎进了她的房间。两个鸟笼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奶奶,您还养鸟啊。”“是啊,现在天冷了我就把鸟放在阳台上,天气好的时候,我经常去院子里遛鸟。”据她介绍,她来养老院,主要是因为青海的冬天很漫长,自己买菜不方便,想暖暖和和过个冬天。“这里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家人们服务热情,很亲切,没有陌生感。”老人笑着对我们说。

镜头四:赵奶奶心中的“三心”之家

在康养园的和睦医院里,我们见到了正在打针的92岁的赵奶奶。赵奶奶因为肠胃感冒住进了这里。已经打了3天针的赵奶奶即将康复出院。

和睦医院位于康养园中,是一家集医疗、护理、检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这也是如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具体体现。

赵奶奶告诉我们,她每天在养老院过得十分开心。开心、舒心、放心,是她对这里最大的感受。整个采访的过程中,赵奶奶都是笑容满面。她告诉我们,如今,她的日子过得可舒心了,工作人员对他们很关心,她的家人也很放心。她指着眼前的护工告诉我们:“小刘最忙了,每个月都要动脑筋为我们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在这里很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据社工介绍,赵奶奶的房间挂满了老人平时写的字和作的画,可见老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院

整个采访过程,我们听到老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过得很幸福。”的确,从老人们布满皱纹的脸上,我们无数次看到发自老人们内心的那份快乐和幸福。老人眼中的幸福其实很简单,那便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如今,这美好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在康养园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工作人员,她是老人们眼中的“香饽饽”,老人们见到她都爱和她聊上几句,开开玩笑。她便是这里唯一的一名社工刘永芳。

在她看来,如今的养老院已经成了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幸福院。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养老院各种设施一应俱全,部分费用也是由政府兜底保障,老人不需要有任何顾虑。“很多人都有一种偏见,觉得将老人送进养老院是一种不孝的表现,但其实并非如此。”刘永芳告诉我们,如今的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即便满足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但满足不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像如今这种“养、医、康、护”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更加适合老年人安度晚年。“相信这种高质量的养老方式,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一种趋势。”刘永芳说。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和睦康养园李院长说。据他介绍,老年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均年龄80岁以上,多种疾病集一身,多种药物联用,如果生病去医院看病,得去多个医院多个科室,十分不便。因此,医养结合这种健康管理模式对于老年人来说最为适合。

幸福成为养老事业的最美底色

“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的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近年来,青海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涉老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强,老年健康支持体系日益健全,青海养老事业的幸福底色越擦越亮。

我省以构建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为目标,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全省共有专门养老服务设施2152个,床位26731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5张,社会化养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以西宁和海东为重点,开展政府购买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为60岁以上困难老人和80岁以上社会老人实施助餐、助洁、心理慰藉等服务;在六州开展困难老年人购买代养服务工作,通过由亲朋好友、村(牧)委会指定人员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不断满足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优化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街道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指导帮助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在社区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纳入预算内投资优先方向,加大农村养老机构和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协议合作,提高养老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目前,有189对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签订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建成22所医养结合机构。

同时,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坚持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重点为特困人员、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

老人开心,子女放心!如今,养老正逐渐成为我省老年人的一件幸福事!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