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突出优势产业 补齐基础短板

奋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扎巴新貌

2021-02-23 12:13:10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本报记者 董健人 通讯员 李玉峰 摄影报道

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谋发展、保稳定、惠民生、优环境、勇争先为目标导向,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奋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扎巴新貌,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发展,独具特色的扎巴新貌日益展现。

A

2020年,扎巴镇特色优势农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9%。流转土地4300亩,主要由11名种粮大户种植春小麦、马铃薯;撂荒耕地复垦种植1300亩。各类牲畜存栏共34525头只,出栏16435头只,其中生猪养殖户425户,存栏1455头。

同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本康沟村生态、旅游及地理优势,按照“一沟一道两环三山”建设理念,在继续做好花海观赏、本康神泉、生态山庄、传统农家乐等项目的基础上,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了15个娱乐设施,实现旅游观光与游乐体验相结合,有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本康沟景区被评为3A级景区。充分利用县政府电商产业平台,以知海买村农产品、南滩村粉条为试点,坚持把做优特色农业作为有力抓手,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叫响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突出打好扎巴镇特有的“绿色牌”。进一步加强本康沟等旅游资源包装宣传,推动休闲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实施完成了3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项目,整合阿岱、要洞两村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实施完成了扎巴镇农贸市场,为进一步活跃镇域经济、规范市场运行开辟了新的道路,两村集体经济收益达10万元。牵头完成了化隆县金坤工贸有限公司带动壮大本康沟村集体经济建设扩建项目,双格达村新型实用马铃薯储存地窖项目,南滩村粉条加工厂厂房升级改造项目,化隆、循化天然气输配及供气工程(扎巴段)征地工作,南拉公路改(扩)建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了项目管网工程、人行道整治工程、外立面整治工程、风貌打造等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四清一改治十乱”专项行动,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面落实“河长制”“地长制”,及时清理整治涉及土地、河道方面的突出问题。

突出民生事业 致力小康建设

B

2020年,扎巴镇转移输出劳动力8734人次,其中从事拉面经济的1250人,全镇27人参与了拉面经济“带薪在岗实训+创业”项目;举办烹饪、挖掘机、驾驶员等各类培训班4期共550人次,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劳动技能,为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奠定基础。在全面完成15个贫困村退出,843户3445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动态识别、结对帮扶、“四个不摘”等扶贫措施,跟进产业扶持项目监管力度,确保脱贫不脱政策。完成第二批39户13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续巩固提升到户产业扶持项目。完成东拉卡、洛乎藏村易地搬迁原址的拆旧复垦工作。并结合《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要求》,完成19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聘请公益性岗位工作。

2020年,扎巴镇城乡低保人数达到740户2071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1人,农村高龄老人855人,登记符合条件孤儿4名,困境儿童40名,均实现了应纳尽纳、应保尽保。为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55.8万元;完成7257人养老金征缴工作,追回资金133.58万元。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抓在手上,大力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入脑入心、民族政策落地落实,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分层次、递进式地将创建工作推向纵深,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跃然成为该镇最亮底色。在优化本康沟村“三提一促”党建品牌的同时,打造了知海买村“‘心连心、手拉手’支部共建”、东拉卡村“易地搬迁谱新篇”、四哈宁村“产业示范引领”等品牌,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全镇党建工作水平明显提升。拿出硬招实招,投入真金白银,大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镇38个村每村的集体经济累计达5万元以上,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让38个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作用,移风易俗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已成为群众减轻人情消费、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

不断探索创新 推进乡村振兴

C

近几年,扎巴镇不断探索创新,先后推出了“公司+农民工+小车间”扶贫模式以及“乡村旅游+”造血模式,为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2016年本康沟村扶贫联点单位青海省西川监狱,给本康沟村捐赠缝纫设备42台,村“两委”以此为基础,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同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成为哈尼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服装加工基地。随后,在省市县领导的直接关怀下,于2017年上半年,将80万新型服装加工设备投入厂房,由化隆县工业和商务局牵头,修建了一座正规的服装加工厂。本康沟村民族服饰加工项目的实施,采取“公司+农民工+小车间”的精准扶贫模式,将村中的贫困户、非贫困户、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吸纳进来,建立“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忙顾家和打工赚钱两不误,既增加收入,也有效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并且极大降低了贫困户务工风险,使贫困户的收入得到有力保障,2019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乡村旅游+”造血模式,依托本康沟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无污染的环境优势,距离省会西宁市不到1小时车程的区位优势和本康沟村民风淳朴、忠厚的人文优势,在本康沟村打造以花海观赏、本康神泉、观光采摘园、传统农家乐、民俗文化体验、民俗演艺、乡村民宿、民族服饰加工体验、户外射击运动、户外摄影、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服务产业的民俗旅游村,并着力打造“一沟一道两环三山”的精品旅游线路,成为化隆县旅游扶贫项目样板村、示范村。同时,共打造农家院6户,小吃摊位15个。主要在景区管理、餐饮、小吃等领域,带动贫困户13户20余人;带动非贫困户30余户50余人,增加农户经济效益5万元左右。提供就业岗位50个,每户平均增加3000元左右的收入。通过多种举措,本康沟村依靠扶贫小车间、旅游扶贫等项目,群众积极发展生产致富意愿突增,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积极转变,2019年本康沟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青海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青海省省级文明村”“青海省民族团结示范村”。2020年投资达1000万元实施的游乐设施项目运行后年收入达200万元,在壮大本康沟集体经济的同时,极大地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社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

2021年,扎巴镇将进一步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推进生态振兴,在做大做好旅游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下大气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为重要载体,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继续推行实施“河长制”抓好河道治理工作,积极申报建设扎巴镇污水处理厂;持续开展好春秋两季义务植树大会战这个生态建设“金名片”,不断扩大全镇绿化面积。着力开展文明村镇、信用村镇、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落实《海东市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意见》《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提升村民精神风貌,让“乡村舞台”真正为村民的“精神乐园”。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有技术、爱农村的农村人才队伍,将农村致富能手、务工能人、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人员培养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把村“两委”班子培养成“双强”型干部,不断将各类人才培养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不断扩大洋芋、油菜、青稞等作物种植面积;壮大“拉面经济”不断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