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韩守仁:干出一个不一样的西沟村

2021-10-20 08:41:24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李晓娟 摄影报道

“村民们居住很分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但我还是有信心带领村民一起走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在乡村振兴阶段实干、苦干,干出一个不一样的西沟村。”面对村庄发展的诸多问题,切身体会到家乡发展的症结所在,今年,新当选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的韩守仁对着所有村民郑重许诺,要让西沟村从里到外,变成一个人人称道、人人羡慕的西沟村。

面对村党支部书记这样的豪言壮语,西沟村村民们干事创业的激情被激发起来,纷纷跟着韩守仁铺路、搞产业、兴教育,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西沟村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加油干的奋斗场景……

让村民走宽阔平整的好路

“以前这个路直接走不了,鞋底子薄一些的都要把脚垫烂了,车走一趟都有散架的阵势。”指着进村的这条路,村民韩进荣激动地说,“你看看现在这条路变得多好,既宽敞又平坦。”韩进荣所说的这条路指的是积岗公路,即积石镇到岗察藏族乡的道路,沿着这条路一直往里走,就能到岗察乡。

积岗公路在西沟村有12公里,过去的十几年来,颠簸不平、坑坑洼洼一度成为这段路的“代言词”,许多有能力举家搬迁的村民全都搬了出去,但在村里居住的村民则一直依靠这条道路出行,虽然艰难,但始终没有余力改变。

西沟村位于积岗公路一侧,由于全村沿积岗公路呈狭长型分布,路,成了村民们外出和进村的关键所在。

“以往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年纪都比较大,想做事,但又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年轻人大多都外出开拉面店,实际留在村上又能干事的人很少。”韩守仁说,他之前一直在外经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故土情怀越来越浓,便舍弃生意回到了家乡,盖上了新房,想在这里发展事业。

但没成想,事业还未起步,村民们便纷纷登门请求他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我是真的想为村民办事,也是真的想留下来,但是这些事情真正去落实的话没有那么简单。”韩守仁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接受了村民的建议,扛起担子,从修路干起。

“从我小时候起,这条路就不太好走,从山里留下来的水四处横流,上学的时候都是趟水过去。”韩守仁说,自己在西沟村长大,亲眼看到了这条路的“变迁”,也深知道路对村庄发展的重要性。今年年初,在众多村民的推荐和拥护下,韩守仁担任西沟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刚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忙前忙后,让这条进村道路“换面貌”。

韩守仁表示,在全面整修这条路之前,他跑了很多部门,在积石镇党委政府和循化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历经一个春天,这条路成了村民们对韩守仁刮目相看的第一件实事。

如今,进入西沟村的主道平坦宽阔,外来车辆不用怕被颠坏了,人走也不费事了。半年时间,通过一条道路,西沟村就改变了外人对他的看法。

让每一个山里娃都能读书

“你们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孩子……”记者再次采访时,正好是循化县民政部门在西沟村对贫困边缘户进行详细核查的日子,韩守仁带着民政局的干部对村上的贫困边缘户进行一一走访。

“我和老公离婚了,3个孩子都是我在带,压力太大了。”村民韩梅是韩守仁上任后的重点帮扶对象。

2004年,韩梅和入赘的丈夫离婚后,丈夫出走,3个孩子全都留给了她。目前,韩梅和父母在一起居住,但父母年事已高,只能操劳农事和养殖牛羊,照顾韩梅的孩子,父母自然帮不上太大的忙。虽然3个孩子都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但3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全都由韩梅一个人承担,她的压力不言而喻。

“今年我本来不想让大女儿去读书了,但是韩书记上门告诉我一定要送女儿去读书,供不起的话他来供。”今年9月份,她本想让已经15岁的大儿女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韩守仁听说后,第一时间赶到她家劝说。

“脑袋要富起来是很重要的,不然只能靠力气干活,这就走上了祖辈们的老路子,我们要让孩子们读书,走上一条靠脑袋致富的新路子。”韩守仁说,目前,西沟村村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为了让村民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后一代摒弃只能卖力气挣钱的道路,韩守仁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走村串户,劝说家长让孩子读书。

为了更好地供3个孩子读书,今年,韩梅在县城租了个小居室,并在附近的服装厂打工增加收入,每个月的平均工资在2400元左右。虽然月工资能够应付孩子和自己的基本生活支出,但一旦遇到什么事,这个家庭就会被打垮。考虑到这些,今年,韩守仁将韩梅一家上报到贫困边缘户目录中,希望能够通过国家的兜底政策,让母女4人能过上好日子。

“我们村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贫富差距较大,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得从教育抓起。”韩守仁表示,目前西沟村有一所小学,两个教学点,共有170名学生,15名教师,虽然学生多,但是教师队伍极其不稳定。“这个学期开学的时候就找不到代课老师,最后在开学前一天找到了一名化隆的女大学生,让她来担任任课教师。”西沟小学校长王建国说,西沟小学的位置偏僻,教学环境差,教职工的住宿条件也较差,导致教职工队伍时常变动。“教师队伍变动频繁直接导致老师不适应学生,学生不适应老师,刚一适应就走了,留不住人。”王建国说。

为了让西沟小学的学生们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让学校的教师队伍更加稳定,韩守仁着力在提高学校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吸引企业捐资助学、为教师更换办公桌椅等实事让西沟小学的教职工看到了西沟村对教育的重视。

除此之外,韩守仁还积极动员全村村民自发捐款,筹集40万元资金购买了学校旁的一处闲置地,用来建造食堂。“以前的食堂就是黑乎乎的一间小房子,也没有人做饭,老师们吃饭是一个大问题。韩书记上任后开始给我们想办法,现在食堂用地也有了,正在等相关部门的用地审批手续和项目资金。”王建国表示,等有了学校食堂后,相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让每一个村民 都依业而富

别看西沟村面积狭长,住户分散,但实际居住人数却不多。“户口在我们村的有678户2977人,实际上外出开拉面店的就有300户左右,几乎占了全村人口的一半。”韩守仁说。

西沟村是一个撒拉族和回族混居的村庄,除去300户外出的拉面人,剩下的300多户年轻村民几乎都以外出务工为主要增收渠道,留在村里的妇女和老弱病残,都把牛羊养殖业当成了“救命稻草”。虽然西沟村村民有着丰富的牛羊养殖经验,但是牛羊养殖获得收益的时间线长、回报不高等成为村民增收的短板。

面临村大、人少、产业单一的现状,韩守仁在如何打造具有西沟特色的产业上面有了很多想法。“我们这条沟以前有个别称叫做‘麝香沟’,这可能是缘分,我之前也在其他社交平台上关注了林麝养殖的一些信息,我想在村里面搞一个林麝养殖基地。”韩守仁说,西沟村处于山沟地区,拥有饲养林麝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和循化县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林麝养殖或许能够成为今后西沟村的大产业之一。

“我过段时间要和县上的工作人员去陕西省凤仙县考察学习,希望能给西沟村的产业带来一些好消息。”采访中,韩守仁透露,对于西沟村的林麝养殖产业,他有着绝对的信心。“5年建成能够养600至700只的产业场”是韩守仁在心里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

“你看我们村口的这片核桃林也挺大的,想着以后在这里搞一片花海,增加一些基础设施。”指着村口的一片核桃林,韩守仁感慨地说,花海要是能建起来,就能带动村里的人气了……

从传统产业过渡到特色产业绝非易事,但韩守仁依旧满怀动力。“我的妻子和孩子都在西宁居住,我平时就住在村里,有时候周五回家,忙的时候就不回了。”从西宁到循化,三个小时的车程,他把小家抛到一边,全心全意投入到了西沟村的乡村振兴中……

路修好了,公交车还没有通,林麝养殖的想法有了,但具体实施却又是一道难题,学校食堂建设的地方有了,但项目资金还需要去争取……对韩守仁来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将一腔热情全部投入到西沟村的发展中,这种热情不在一时,而在他任职的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钟……5年时间,韩守仁将自己的规划分割成清晰的每一步,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在让西沟村蜕变的道路上。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