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互助:文明浸润一座城

2021-11-24 10:29:17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本报记者 陶成君 通讯员 林艳 丁永芳 摄影报道

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石窝村村民张仁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几十年来,他一直悉心照顾瘫痪的母亲、年幼的弟弟妹妹,用爱和善良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大爱乐章。

殊荣不止一次。截至目前,互助县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4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1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人,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1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1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群体1个,全国最美家庭2个,全县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典型模范数量居全省首位。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也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土乡大地,40万各族儿女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进程中,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现质的飞跃。

榜样引领 厚植道德沃土

在互助县东沟乡石窝村,有一位善良、朴实的大孝子。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无不为之感叹并为其竖起大拇指。他,就是张仁。身材不高的张仁用自己不算厚实的后背,背着母亲辗转互助城区,务工养家。有了儿子的精心照顾,母亲虽然瘫痪不能走路,但精神尚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仁用一颗赤子之心诠释着人间真情,传承着人间孝道。

文明始于心。在互助,像张仁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周围的人。“90后”青年白永皓,突遭家庭变故后,背起高位截瘫的母亲踏上求学之路;中年汉子陶恩德在熊熊大火中奋不顾身冲入火海,救下被大火围困的孩子,自己却被大面积重度烧伤;年过古稀的“种树老人”李洪占,用60余年的坚守,种下8万余株树木,面积达到133公顷,只为心中那个绿色的梦……

自悉心照顾继母生活起居多年的土乡汉子麻全义被评为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之后,陶恩德、白永皓、李洪占、张仁等一大批互助籍典型模范被国家级命名表彰。2017年,“背母求学”的青年白永皓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六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2019年,互助县蔡家堡乡“种树老人”李洪占荣获“第七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这些道德模范为互助县涵养文明新风树立了标杆和旗帜,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在土乡大地日愈浓厚。

近年来,互助县把选树道德典型作为一项常态性工作持续推进,先后开展了三届“感动土乡”道德模范、农村致富带头人、美德少年、最美环卫工人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截至目前,共选树各级各类道德典型150人次,其中全国道德模范8人,省级道德模范15人,市级道德模范21人,县级道德模范49人。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互助县道德模范选树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据互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正芳介绍,互助县通过大力宣传弘扬道德模范的崇高精神,激发全社会向好、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在全社会营造感恩奋进的良好氛围,凝聚精神力量,助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深化创建 打造靓丽名片

初冬时节,走在互助城区街头,畅通的道路两旁干净整洁,人们出行有序、言谈有礼,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 “硬件”与“软件”的琴瑟和鸣,在土乡大地上处处描摹出文明城市的底色。

——文明创建真正走进社区、家庭、生活,互助县围绕小巷、小区、小院、小店的改造和管理,在“小事”上做起了大文章,让互助这个“家”更加人性化;

——开展的市容环境治“脏”、公共秩序治“乱”、窗口服务治“差”专项整治行动,展示出了空气清新、街面清洁、视觉清澈、环境清爽的新形象;

——一张笑脸、一句话语、一个举止,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表情演绎着文明的故事,体现着互助人的文明素质,展现出空前的凝聚力……

“互助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城市光荣我光荣。”创城对于生活在互助县的每一个人来说,只有参与者,没有旁观者。自互助县创城工作启动以来,在40万互助人共同努力下,连续三届被中央文明委列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互助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原则,把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落脚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市容市貌,丰富创建载体,全方位涵养文明新风。同时,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让文明在城市接力,让百姓的幸福不停步。

近年来,互助县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等22项国家级荣誉,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夯实了底蕴,增添了不竭动力。围绕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互助县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工作。截至目前,互助共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45365户,占全县总户数的41.6%;评选表彰“五星级文明户标兵户”2批共209户。通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共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3个、文明村镇2个,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1个、文明村镇16个,市级文明单位31个、文明村镇9个,县级文明村158个,创建占比达53.7%,各级文明单位数量居全市首位。

弘扬新风 树立文明乡风

走进互助县红崖子沟乡老幼村,映入眼帘的是张贴在农户外墙的《老幼村村规民约》《老幼村农户“门前三包”制度》,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是老幼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创建美丽宜居环境和保护生态的有效举措。

虽然是寒冬天气,但是几位村民依然在清扫门前的垃圾。“我们以三字经的形式形成的村规民约内容全面,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颂。这个村规民约,相当于为群众提供了普遍遵守的‘村法’,让我们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提升。”一位村民说道,“以前村子里的污水、生活垃圾,还有养猪养鸡产生的污染物随处排放。我家在这附近,夏天时亲朋好友来做客都捂着鼻子,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现在,我们村里整洁漂亮了,空气也好了。”

从走家串户宣传,到下大力气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从村干部带头自扫“门前雪”,到帮助村民清理“瓦上霜”……如今,遵守村规民约已成为红崖子沟乡村民们的自觉行动。

这只是互助县树立文明乡风的一个缩影。2019年10月,互助县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互助以县域为整体,县、乡、村三级为单元,整合阵地资源,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县委全年重点工作内容,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构建了“1个实践中心+19个实践所+302个实践站+N个实践示范点(基地)”的模式,建成文明实践红色教育、未成年人教育、乡村振兴等8个示范基地和优质农业、科技普及、乡村旅游等8个实践点,实现了文明实践阵地高密度、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互助县的“绿色家园”李洪占志愿服务项目作为海东市首个典型案例,成功选入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

为了全面提升群众素质,互助县不断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县级层面设计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先后开展了“全民阅读”“非遗进校园”“微心愿”“戏曲进乡村”等文明实践活动和各类文艺演出主题宣传活动16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25万余人。同时,率先在全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通过试点先行、由点到面、自下而上、统筹推进,全县各村积极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县乡两级出台农村红白事标准参照指导意见,用群众自治的手段治理陈规陋习,探索形成了在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的移风易俗互助经验。截至目前,互助县婚事新办601例,丧事简办941例,喜事简办919例,通过移风易俗切实为群众减负6400余万元,推动了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转变。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