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互助蓄势描摹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1-12-06 10:30:38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邓成财 摄影报道

近年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增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补足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努力绘就“业兴、家和、村美、民富”乡村振兴新画卷。一幅村容整洁、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人居环境卫生整治 定“底色”

走进互助县塘川镇下山城村,记者看到村保洁员正在清扫村道,在一旁新建的村委办公楼里,建筑工人正忙着内部施工。看着近几年修建起来的一栋栋“小洋楼”,村党支部书记史永寿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以前村里环境脏、村民穿着也不利落,现在别说村里的变化大,村民庭院房间里也收拾得好看了。”史永寿说,这一切变化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现象,也让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互助县委县政府紧紧依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等发挥效力,积极开展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建设工程,丰富文化精神生活,提升村民素质。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大背景下,不仅塘川镇下山城村呈现出了巨大的变化,互助县各乡镇村社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年,互助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继续着眼于村庄长远发展,大力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投资820万元为塘川镇高羌村等19个乡镇116个村实施环卫设施配套项目,并结合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开展柴草、建筑垃圾清理等工作。同时,投资300万元打造了丹麻镇山城村等10个人居环境整治县级样板村,极大改善了村庄环境卫生情况。

“通过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仅让村社面貌发生了变化,也让群众有了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互助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干部李庆海说。

农村公益事业奖补项目描“原色”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要实现“生态宜居”建设的目标,不仅要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生态环境问题,也要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为此,互助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积极发挥2021年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专项资金,在丹麻镇索卜滩村等11个乡镇13个村实施硬化地坪、路灯亮化等建设项目。

“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了,村民休闲锻炼有了去处,心里也热乎起来了,我们村干部的干劲也更足了。”谈起村里近些年的变化,互助县丹麻镇索卜滩村党支部书记刘占才感触颇深。

在互助县西山乡湾地村,记者看到一栋新建的村委办公楼已经完成外部主体建设,现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村党支部书记马祖德在谈及新建的办公楼时,难掩喜悦之情:“以前办公室条件简陋,村里居住较远的群众到村两委办事路途远,很不方便。现在新的办公楼建在了村子中心位置,不仅改善了办公条件,更为群众提供了便利,也进一步提振了村干部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的信心。”

在村级公益性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惠及下,西山乡各村不仅安装了节能路灯,村里的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现在的生活各方面和以前没办法比,村里的路灯通到了巷道里、自来水拉到了家里,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这样的生活以前做梦都不敢想。”西山乡湾地村村民马正虎激动地说。

这样的变化在互助县的土地上“遍地开花”,不仅为群众带去了真正的实惠,也为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互助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会同各乡镇及相关部门深入村社,实地调研,积极申报项目,累计投资8319万元,为全县18个乡镇154个村实施公益性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极大改善了县域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

项目实施以来,解决了群众最关注、最期盼和最现实的问题,凝聚了民心,也唤醒了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意识,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了建设的主体。

互助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干部雷万杰表示,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公益事业建设,各村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让群众从思想上发生了极大地变化,现在,讲卫生、讲爱护、讲和谐已经蔚然成风。

美丽乡村助推精神转变绘“全色”

乡村的美,不仅美在村庄外貌,更美在村民的精神面貌上。

近年来,互助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农村乡风文明、人居环境和村社文化生活建设。农村正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

位于互助县东山乡的吉家岭新村,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搬出了大山,而现在,又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吉家岭新村,一条干净、整洁、平坦的硬化路向村内延伸,村内办公服务中心、幼儿园、幸福院及文体广场等设施健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设施也齐全,生活更舒适,人也更舒心。”村民席进索说。

得益于人居环境的提档升级,吉家岭新村在2018年被评为互助县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样板示范村”,成了互助县远近闻名的乡村治理典范,也为海东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样本。

“近两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里环境变好了,村民脸上笑容多了,村民的素质也逐步提高,爱护环境成了村民的行动自觉。”吉家岭村党支部书记张延林说。

吉家岭村的蝶变,是互助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目前,互助县积极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仅实现了让乡村面貌美的变化,更实现了让村民精神风貌好的变化。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互助县始终把乡风文明和村民精神转变作为改善乡村风貌的总抓手,充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习俗,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厉行节约,弘扬时代新风,在互助县的各个乡镇撒下了变化的“种子”。

在互助县塘川镇双树村,整洁的巷道,干净的村貌,体现的是乡村基础设施的变化,而在村道两旁随处可见的文化宣传标语则是软实力的变化。

“现在,村民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就积极开展新风文明‘上墙’工作,对村民形成影响。同时,村民们晚上也会自发地在村文化广场组织跳舞、唱曲儿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生活。”塘川镇双树村党支部书记袁广珠说。

在乡村振兴的大力推动下,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扩大,互助县按照群众的切实需求,及时以文明新风倡导等举措,引导村民精神面貌的转变。

“自乡村振兴实施以来,互助县各个乡村不仅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乡村各处都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互助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党组书记杨绍进表示,下一步,互助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将持续开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提升农村村容村貌,为乡村振兴添油加力。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