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妥彦明:干旱地里开辟一条致富路

2022-01-24 10:47:30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本报记者 金显花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常言道,人懒地不勤,人勤地生金。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转导乡的一个干旱山梁上,有一个四级肢残的回族致富带头人,他用一个“勤”字,盘活了该村近千亩的干旱土地资源,开辟出了一条种植“小杂粮”的致富路。

这个人就是转导乡落龙沟村的妥彦明。

撂荒耕地里找出路

落龙沟,一个听起来“龙举而景云往”的村庄名字,实际上却是一个十年九旱、靠天种田的干旱山区。在妥彦明的记忆里,遇上好年景,辛苦一年的农民还能有个口粮,遇上旱年,连籽种都收不回来,干旱严重的年份,甚至颗粒无收。

严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落龙沟村原本有的330多户人家陆续举家外出谋生,现在仅剩180余农户。

妥彦明一家便是留守农户中的一户。

妥彦明的家庭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口大户家庭。他作为家里的长子,也算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在上小学期间,左腿因病耽误了治疗,以至于成为四级肢残,无法去做重体力活。

靠着家里30亩耕地的庄稼,很难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一家人的吃饭问题,妥彦明决定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自己干不了苦力活,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妥彦明在西宁市开始承包一些小型的建筑活,自己做起了“小老板”,不干苦力活也能挣点养家糊口钱。

有了一些积蓄后,妥彦明还买了几台工程机械外租,一年下来有200余万元的收入。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样的收入,完全能让一家人过上像样的日子。但妥彦明却始终放不下心里的一份牵挂,这份牵挂就是村里那些被“赋闲”的耕地。

落龙沟村原本有4800亩的耕地,但在广种薄收的自然条件下,这里撂荒最严重的时候,近一半的耕地闲置。当然,近年来,伴随着全膜双垄玉米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落龙沟村的干旱山地里也长出了旱涝保收的庄稼,但由于山大沟深,机械化程度低,耕地成了撂荒地的现象依然存在。

妥彦明开始为这些撂荒地找出路。他也曾想流转土地种庄稼,但山大沟深的地貌,机械进不去,靠“二牛抬杠”的传统耕作方式大面积流转土地种庄稼,这条路肯定走不通。

令他高兴的是,2020年下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转导乡实施,落龙沟村的山旱耕地也被纳入项目建设的范畴。伴随着几个月的轰隆机械声,路窄坡陡的山旱耕地变成了水平梯田。

看着一块块新平整的水平梯田,这个与土地有着不解情缘的人心里乐开了花。盘活落龙沟村闲置耕地已经有希望了。

当年,妥彦明拿出决心,以每亩100元的流费用流转了960亩耕地,成立了民和县妥福种植专业合作社,购买了耕种机械设备,注册“妥福”商标,在家门口的这片热土上开启了合作社式的规模化耕种经营之路。

种植小杂粮喜获丰收

也许有人问,这么干旱的山头上到底要种啥?能有效益吗?妥彦明的答案很简单:不求高大上,只种“小杂粮”。

妥彦明眼里的这些“小杂粮”,包括玉米、洋芋、荞麦、苦荞、黑青稞、黑大麦、黑小麦、绿豆等等。当记者问及为何选中种植“小杂粮”时,妥彦明说,这件事还得从几年前在西宁打工期间的事儿说起。那时候他经常看到街面上有卖“小杂粮”的流动小商贩,当时一斤杂粮面卖到5元钱,而且还是市民的抢手货。

正是受这种“商机”的启发,加之像落龙沟这样的干旱浅山地区也种不出“娇气”的庄稼,妥彦明最终决定种“小杂粮”。

2021年开春,妥彦明在流转的960亩耕地上全部种上了“小杂粮”,包括300亩的玉米、10亩的洋芋、50亩的黑小麦、150亩的黑青稞、200亩的荞麦类、80亩的胡萝卜、150亩的绿豆。

当年秋季,妥彦明种植的“小杂粮”喜获丰收,他把收获的黑小麦、玉米、黑青稞、黑大麦、绿豆等磨成面粉,8斤装礼盒的“小杂粮”每盒卖到60多元,主要销往西宁、临夏等地区。

有付出就有收获。妥彦明告诉记者,2021年种植的“小杂粮”给他带来10余万元的收入。而妥彦明的“小杂粮”种植基地也为本村因种种原因无法出门打工的劳动力搭建了务工平台。春播、除草、田管、收获都需要人工,只要地里干一天活,每天100元,妥彦明当日结账,不拖不欠。去年种植基地用了300多个工人。

同时,依托所种植的300亩全膜玉米的秸秆草料资源,妥彦明还念起了“养殖经”。2021年达到了30只母羊的养殖规模,当年出栏育肥羊40多只,实现养殖收入4.4万多元。

聊起明年的打算,妥彦明告诉记者,他在持续走好“小杂粮”路子的同时,计划把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至500亩,并全部用于青贮饲料,扩大养殖规模。

在养殖业上,妥彦明不想急于求成,他要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最终的目标是:在落龙沟村打造一个200只羊规模、100头牛规模的产业化牛羊养殖基地,盼着能走出一条“农牧联动、种养结合”的循环发展之路。

“将来,我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就是‘有机肥料加工厂’,大量的牛羊粪便发酵后施到地里便是上好的有机肥,地里的秸秆又收回来作上好的养殖饲草,实现农、牧良性循环发展!”谈及“种养结合”的发展路子,妥彦明有信心地说。

杂粮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家致富不算富,大家致富才算富。妥彦明在落龙沟村率先打开了种植“小杂粮”致富的新路径,也成为村里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妥彦明告诉记者,他种植杂粮,就是为村民们开个好头、做个示范,希望更多村民参与到“小杂粮”种植上来,通过“合作社+农户”形式,村民种植,合作社负责收购销售,齐力把“小杂粮”打造成落龙沟村的“一村一品”产业,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增收、共同致富的目标。

对于“小杂粮”的销路问题,妥彦明开始思考如何搭上电商快车的问题。今年年初,妥彦明还参加了由县残联举办的网络直播带货的培训班,下一步尝试走“直播带货”的路子。他也盼着落龙沟村的“小杂粮”通过一根网线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

近年来,妥彦明的“小杂粮”种植之路,也得到了相关部门、乡镇的支持。2021年,妥彦明的妥福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海东市市级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了10万元的扶持资金,民和县农科部门为他解决了35吨有机肥,转导乡还解决了300亩流转耕地的覆膜,民和县残疾人联合会解决了2.8万元的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资金。

妥彦明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说,他要将党和政府给予的关心扶持,转化为感恩奋进的强大自觉行动,坚持不懈在落龙沟村发展好“小杂粮”产业,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落龙沟村民走上“致富路”,实现“小康梦”。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