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三生三美”和美循化踏歌行

——乡村振兴好“图”景系列报道十一
2022-06-21 10:01:0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胡生敏 通讯员 马成俊 摄影报道

近年来,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按照“生产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活宜居化”原则,以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为目标,坚定不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提成色、稳底盘、补短板,不断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打造了具有循化特色的乡村振兴典型。

一个个“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正在用“生产美产业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农民富”的“三生三美”点“靓”和美循化大地。

图片一:生产美 产业旺 现代农业发新枝

【图片解析】

整齐的日光温室一字排开,太阳下似一层层波浪,在广阔的土地上闪烁;波浪下是长得绿绿嫩嫩的蔬菜,一颗颗鲜红的草莓在绿叶的衬托下红润诱人,引来一批又一批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市民。

大棚里,除草、施肥、扯菜……处处是村民劳动的场面,农业生产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地处黄河岸边的循化县拥有良好的地理环境,不但造就了肥沃的土地和农田,也孕育出了“黄河彩篮”高原现代菜篮子产业园。

【背景链接】

近年来,循化县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撂荒地整治为契机,相继试种成功露地花生、无花果、金丝皇菊等新型作物,不断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同时,着力发挥以“一核两椒”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产业优势,顺利承接“黄河彩篮”产权,完成各类作物种植22.5万亩、结构面调整达87.1%。

立足资源优势,查汗都斯乡以典型示范、特色引领为抓手,提升了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努力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的农业产业强镇。以农业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导向,依托传统种植及园区示范带动优势,打造了红光、新建、牙藏等村7个百亩线辣椒基地和千亩花椒林,“两椒”已成为乡域特色农业的“半壁江山”;全力培育“万云”等2个本土“花椒、辣椒”品牌和“黄河循鳟”水产品牌,努力将农业面积优势转化为增产高附加值的品牌优势,特色品牌农业竞争力影响力逐步提升。

【展望未来】

“以前我是苏志村的贫困户,近两年,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鼓励,我开始种植西瓜,现在我的西瓜地每亩能产700多个西瓜,收入达2万元左右,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如今,查汗都斯乡镇本土企业和群众通过自主耕种、土地流转等方式盘活了土地,用勤劳的汗水铺就了一条“绿色农业大道”。

查汗都斯乡将以稳固特色农业优势为基础,持续打好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三张牌”,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农业领域产业项目,引进优势农作物、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扩大特色农业规模。加快农业领域32个储备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农业特色品牌,持续深化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融合发展,以高质量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图片二:生态美 环境优 宜业宜居活力足

【图片解析】

时下,沿着黄河岸边行走,玉兰花、桃花、杏花……争先恐后开放,点缀着河畔道路,穿梭在河里的野鸭惹人喜爱,处处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近年来,家住查汗都斯乡红光村的韩忠赫,愈发对住在农村有种优越感。走在平整、洁净的村道上,村民清理着路旁垃圾,他们拿着铁锹,挥动着扫帚……火热的劳动场面,给村庄增添了生机。“现在环境好了,心里也舒坦,农闲时在村里走走转转,快乐又自在。”韩忠赫说。

今年,循化县以农村生活生产垃圾、塘沟水渠淤泥、建筑垃圾、违法广告标语等为整治重点,对各村内公共区域、房前屋后等进行彻底清理,标本兼治整治,全面清除顽瘴痼疾,一竿子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营造了“家洁、村美”的文明生活环境。

【背景链接】

循化县全面启动了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清扫和整治专项行动,向各类城乡人居环境卫生的“顽症”和“陋习”宣战,打响了彻底“治脏”、坚决“治乱”、全面“治污”的攻坚战。

同时,加快“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让绿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对城区重点区域、公路两侧、高速出口等地进行补植补栽。目前,累计补植乔木231棵,种植牡丹3000多株,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6.74万亩,义务植树38万株,“丹山碧水”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完成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2118户、户用厕所改造1488座,规范倚门、占道经营商户500余家,拆除各类非法广告牌100余处,清运生活垃圾750余吨、建筑垃圾4.3万余吨,城乡发展形象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

“人居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我们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这是循化县各乡镇党委班子作出的承诺。

在环境整治中,循化县聚焦“脏、乱、差”等严重影响城乡环境的突出问题,将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城镇与乡镇村社同步推进,治标与治本双管齐下,重点整治县城建成区、城乡接合部、乡镇村社、黄河两岸、公路沿线、建筑工地、景区景点等区域乱象,力求全县城镇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路域环境得到有效清理、河道沟渠得到有效治理、群众生活习惯得到有效改变,切实推动城乡面貌显著变化,让“居住者悦、远者来”。

图片三:生活美 农民富 和美循化添新景

【图片解析】

2020年4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科研团队和循化县农科局在查汗都斯乡阿河滩村开展的露地花生引种试验获得成功,此举有效填补了我省露地种植花生的空白。

村民韩谢日夫说:“花生除了鲜食以外还可以榨油,在整个生育期需要的肥和水都特别少。”

阿河滩村党支部书记看着眼前望不到边际的花生地信心满满地说:“未来,我们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通过培育基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花生,既为花生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又为农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增收。”

【背景链接】

近年来,循化县坚持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激发致富能人、挖掘优势资源、统筹各类资金等形式,创新培育“红色党建联合体”全民控股村办企业等产业载体。截至目前,建立了伊嘉味、阿美等8家乡村振兴就业帮扶车间,62个退出村、92个一般村年均收益分别达20.08万元和5万元以上。

同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推动农牧民就业提质扩面,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实施技能培训”双轮驱动模式,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光伏扶贫、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产业项目,有效带动2.5万劳动力就业,实现户年均增收1.2万元以上。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雨露计划”、农村电商培训、妇女手工刺绣培训及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培训等技能培训项目,组织引导村民在家门口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确保就业困难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

【展望未来】

好日子都是一点一点干出来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首先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循化县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继续推动农业人口转移进城、降低乡村人口占比。同时,注重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创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方式,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引导部分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回乡、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创业,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