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青海拉面产业迅速复苏带来的启迪

2023-01-17 11:19:07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本报记者 董健人

历时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任何产业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不期而遇的轮番遭遇战让很多产业沦为“疲惫之师”,随着疫情“乙类乙管”调整措施的落地,虽然开始步入复苏之旅,但是普遍表现出步履不够强劲有力,想达到疫情前水平还需时日。然而,青海拉面产业在疫情管控放开后迅速复苏,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拉面企业表现不俗,从客流量到营业额与三年前相比有增无减,极大地鼓舞了拉面从业者的信心。

青海拉面产业的这一表现无疑令人欣喜,由此带来的启迪也值得去总结和思考,这也是青海拉面产业不可多得的一笔宝贵财富。

产业韧性 令人刮目相看

长期以来,对青海拉面产业的惯性思维是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强、抗打击能力较差,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陷入困境,甚至关门歇业。然而,在三年疫情重创之下,坦诚地说,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关停现象确实存在,经营收入确有下降。但是,青海拉面产业整体上用事实展现了抗打击能力,特别是波动之后的迅速复苏和强劲态势,充分表现出青海拉面产业的韧劲当刮目相看。

三年来,青海拉面产业在局部区域、特殊时段一直处于波动起伏的境地,部分拉面企业难以为继,关门退市。较为突出的是西安地区,三年中相继有一百多家拉面店出局,退市比列在近300个城市和地区中是最为严重的。但这并未从根本上影响青海拉面产业的基本存量,拉面店总量依旧保持在3万家的水平,除去经营不善和其它正常关停,受疫情影响的因素并不是十分明显,整体上保持在合理波动的范围。从复工情况看,全国90%以上的拉面店开始正常开门营业,部分门店因为从业人员健康问题未复工。另外一部分拉面门店由于春节将至返乡过年暂时歇业,春节后现有门店复工可达100%。用工方面,目前在岗人数超过19万人,春节前人员短缺现象依旧存在。青海拉面产业用工总量变化不大,从业人员就业压力并不明显。比较敏感的是经营收入,三年来的数据表明,2020年和2021年经营性收入依旧保持了150亿元的稳定水平,疫情最为严重的2022年,较上年经营性收入下降了20亿元左右,下降率为13%。这个13%可以说是疫情带给青海拉面产业最直接和最明显的“硬伤”。

疫情管控政策调整后,随着社会生产生活趋于正常,目前已经复市营业的拉面店普遍反映,客流量和经营额基本接近疫情前水平。同时令人欣喜的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拉面店生意尤其火爆,营业收入和三年前相比,开始稳中有增,让拉面店率先尝到了人们预计的“报复性消费”的甜头,让拉面人对今后的生意信心满满。

由此不难看出,青海拉面产业的韧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韧性一方面是产业个性决定的:青海拉面产业作为最早由青海本土农民自主创立的产业,先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拉面人近40年的创业实践表明,这种生命力就是坚持,正如郑板桥的《竹石》一诗所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越是艰难困苦越能忍耐,展示了拉面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品格。另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决定的:拉面这一中国式快餐在青海人近40年的推销中,已经被国人接受和青睐,既符合诸如疫情期间特殊时期吃饭“速战速决”的要求,也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习惯的需求。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青海拉面在近40年的风雨中练就了一套应对市场风云变幻的过硬本领。

青海拉面产业的这一韧性,可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成就了产业,成就了拉面人的致富梦想,值得不断挖掘和发扬光大。

创业精神得到重新定义

青海拉面人勇闯天下的精神已经成为海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疫情,青海拉面产业的表现再次丰富了拉面人创业精神的内涵,这是青海拉面产业带给我们的又一新的启迪。

三年疫情,无论拉面人经历了什么,有一点他们始终坚信不疑,那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西域西遇”拉面品牌创始人马正彪告诉记者,三年疫情他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一个冷静思考的时间。2020年初春疫情袭来时,麾下61家店面合伙人着实有点心慌,店门一关,就意味着“挖肉补疮”,没有进项不说,房租和人员工资还得照单支付。但是他坚信一切总会好起来,鼓励合伙人一定要咬紧牙关挺下去,提出“风雨同舟渡难关,一起再过好日子。”这一挺就是三年,61家店面如今九成开门营业,每个店里到饭点时就人头攒动,顾客排队取饭的情景常常让他感动。对此他感慨道:“拉面店能在三年疫情中存活下来,让我们在思考中少了不少自负、烦躁,冷静了许多,意识到回到餐饮本质才是硬道理,倒逼我们更加重视品质、服务、卫生,对诸如外卖运行经营模式进行再造。”

像“西域西遇”这样的坚持和坚定在拉面人中并不是个例。郑州的“本穆”,北京的“撒拉花儿”“高原姑娘”,本土的“喇家四千年”“姜氏大碗王”等一批拉面企业在三年的疫情中虽然有过艰辛,但是从未放弃,而是以更加主动的作为见缝插针,利用歇业机会搞员工培训、到异地学习取经、重新规划发展方向等,不但没有消极等待,而且积极寻求提升自我,始终保持蓄势待发。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远见,现如今他们完全复苏,并且以全新的姿态重塑了形象,赢得了市场。拿他们的话说就是:“三年坚持没有白费,打翻身仗的机会来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拉面人。三年疫情,拉面人虽然遭遇了重创,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支撑着他们,也成就了他们。从武汉到上海、从广州到北京、从天涯海角到长城边关,在祖国大地的近300个城镇,无论是“红马甲”还是“大白”,拉面人从未缺席过,蹲守卡点、并肩抗疫、送爱心拉面、慷慨解囊……甚至有人为此献出了生命,一篇《送出千碗爱心拉面的人走了》的文章看哭了无数读者,他们用实际行动一次次温暖着一座座城,让千万人重新认识了拉面人,再次重温了青海拉面。其中也折射出了拉面人的智慧,诠释了“舍得”二字蕴含的深刻思想,同舟共济、爱心奉献不仅仅是付出,更多的是获得。疫情后的拉面产业迅速复苏,与拉面人三年来的这种以诚相待是分不开的。拉面人作为异地创业者,大疫面前的这一系列表现,实际上是与当地的一次深度融合,其意义非常深远,在敞开了一扇展示青海拉面风采窗户的同时,塑造了青海拉面新的形象,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可以说是一次“开疆拓土”般的壮举,让青海拉面产业根基更牢。

凡此种种,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有品质的精神,是当初拉面人敢闯硬拼精神的升华,充满了时代气息,焕发着社会价值。这是拉面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青海拉面产业立市之本,值得不断总结,让这种精神在青海拉面产业从大到强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

政府扶持支撑企业远行

疫情政策调整后,青海拉面产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复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扶持。青海拉面产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与拉面人自身的奋斗分不开,与政府始终如一的帮扶也息息相关。特别是三年疫情期间,从省级层面到市级层面,从职能部门到县区一级,给予了青海拉面产业远行的支撑性保障。

三年来,凡是拉面产业遭遇疫情地区,都有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援助之手,每次面临复工复产,都有各级政府的送行“红包”。政府是拉面人“娘家人”的角色从来未变。在青海拉面产业最为艰难的2022年,仅海东市承接人社部、云南省政府、青海省委和省内各厅局、兄弟市州调研考察近20余次,参与相关劳务品牌发展、金融信贷支持、助企稳岗纾困等政策的研究制订。深入拉萨、日喀则、银川、滨州等地开展企业走访和市场考察15次,协助拉面企业厘清发展思路,解决经营难题。在此基础上,真金白银实施帮扶,发放品牌示范店奖补金50万元,组织开展“政银企”项目对接2次,协调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拉面贷”1.59亿元,惠及拉面经营户200余家。组织开展援助捐赠系列活动,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650余万元。其中为200家拉面经营困难户每户补助1000元,共计发放20万元,筹集物资222万元,惠及拉面店1300多家。筹集善款408余万元,帮助拉面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与农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协调为拉面人发放拉面贷款共计9730余万元,以解拉面企业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致力长远,做大基础文章,出台了“青海拉面”品牌连锁企业带动“夫妻店”奖补政策,拉面产业贷款贴息办法等;编制完成《海东市“十四五”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为今后拉面产业的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和政策支持。评定并表彰青唐星辰等第二批市级拉面品牌示范店10家,引领拉面企业(门店)提档升级,以更好的形象擦亮“拉面之乡”金名片。以互联网平台经济为载体,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平台建成投运,注册会员4500余家,192家企业入驻商城,接入有效经营数据1350家。在无锡、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推进青海拉面进机关、进园区、进社区、进酒店活动。推动“青货出青”、旅游兴青,鼓励开拓境外市场,推动提升品牌内在品质和商业价值。重塑产业链生态,构建拉面产业园+数据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金融链“一园五链”的拉面产业总部经济体系。

由此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对青海拉面产业的重视程度,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有真金白银的实际帮扶,有切实可行的举措办法,有促进发展的长远规划。可以说政府这一系列持之以恒的帮扶措施是青海拉面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强心针”和“动力源”。

记者在参与青海拉面产业相关项目评审时有一个深刻体会,那就是政府对青海拉面产业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这在其他地区和行业中是比较罕见的。一般情况下,政府对待企业都是点对点,但是对青海拉面产业是面对面的,从行业党组织建设、行业社团建设、行业奖励政策、行业法规出台到进店服务、专项资金、金融协调、品牌打造,甚至食材供给、营销平台、直播带货,可谓无所不及。究其缘由,与这个产业群体先天不足有关,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也与这一产业优势相关,培育拉面这个优势产业,对脱贫致富、富余劳力就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青海拉面产业的迅速复苏,值得总结的东西还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挖掘。在此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这三年,青海拉面产业的表现可圈可点,让我们对青海拉面有了新的认识,随之而来的是在思路上也需要新的调整,让新启迪对青海拉面产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记者手记:纵观青海拉面产业带来的这些新启迪,值得深思的是,三年疫情给青海拉面产业出具了新的成绩单,它不再是一步一跌倒的孩童,而是长成了可以稳健行走的大人。青海拉面产业能在三年疫情中“活下来”,能够步履稳健地开启拉面产业全新局面,足见其韧劲、精神和信心。一个好的产业来之不易,一个新的启程并非一路坦途,顺势而为,调整思路应当是当务之急,还需要花力气再送一程。从产业自身层面需要拉面人继续发扬敢闯、拼搏、不弃的精神。从政府层面需要建立健全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要创新帮扶方式,从“硬通货”转向软实力建设,由帮扶型向服务型转型。相信拉面人在新的征程中一定会创造出新的奇迹,青海拉面产业一定会从大到强,书写出新的传奇。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