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打造30平夹缝房成阳光居所
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造
在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上,一栋始建于辛亥革命时期的老房子,其装修改造牵动人心。这是被三面邻居外墙包围而在夹缝中生存的家庭,全家五口人挤在两间卧室里,成长中的孩子没有独立的空间,家里的老人屈身睡于衣柜之上。一块1911雕刻砖开始的改造,标识了建筑和家族的起源,预示了新家的开始。
改造问题: 房屋只有一面墙是自己建的,窗户极其窄小,通风、采光条件都很差;此外,与邻居共用一条楼梯,邻里关系很紧张,缺乏空间私密性。
空间重新布局
将入户门一分为二,保证了屋主与邻居的空间隐私。在楼梯台阶下方设置了多个不同的收纳空间,甚至还见缝插针在楼梯下方的剩余空间里置入了一个简易厨房。一层空间做成了一个多功能活动区,可随时变换成客厅、餐厅甚至卧室,此外,考虑到男主人行动不便及家里的老人,特意做了液压电梯。
搭配点评:通往二层半卧室的楼梯墙面镶嵌了实心玻璃砖,玻璃材质的巧妙利用,让两户在分家后还能藉由这无声而微弱的光线暗示着彼此的存在;一层的涂料选用的是防水立邦瓷净漆,这种防水涂料可以避免油烟及潮湿。
四维度采光
为了弥补采光性差的问题,将原本只有在建筑正立面的一面微弱采光改造成四向度的采光:入户正立面做成整面玻璃墙;三层局部屋顶改为玻璃天窗,加上了天棚帘避免了白天阳光的曝晒;利用斜屋顶和平屋顶之间的缝隙产生一片采光窗,使得小孩卧室多了一处采光点。
搭配点评:利用不规则屋顶之间的缝隙打开侧窗,观察日照角度,利用窗帘调节难能可贵的自然光线;将入户一整面厚薄度仅有1.8米的危墙改造成落地玻璃门,加强房屋的四面采光。
一物多用
屋子小,每一个空间利用的细节都考验人。在为小孩和老人设计的两个房间里,突出了多功能家具的使用智慧。小孩子的床收起来之后可以拉出学习的桌板,可以随意移动的带滚轮的椅子,让家具的组合更灵活自如,老人家的床和工作椅子里全都暗藏收纳空间,通过多功能部件,摇身一变还可以充当吃饭喝茶的桌子。
搭配点评:儿童多功能椅,不仅可以写作业,还可以用作储物柜使用,可以收纳玩具和随身用品,可单独置放于房间任何角落。
(来源:时报资料室)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东时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本报社。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