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细数那些藏品上的端午风俗

2020-06-24 09:38:39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唐代诗人张建封用一首《竞渡歌》,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赛龙舟”描写得惟妙惟肖,与这三件“龙舟竞渡”藏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瓷盘里赛事纷呈。图1是一件清代咸丰年间烧制的粉彩赛龙舟瓷盘,它的直径为29.5厘米,高2.5厘米。该瓷盘以色彩艳丽的“釉上彩”手法,突出了盘子中央的赛龙舟情景:只见碧波之上,千帆竞发,前方的大船上旌旗飘扬,20余人齐心协力,一路领先;小舟上奋力摇橹,不甘示弱。旁边停泊的观战船只,雕梁画栋,甲板上携儿带女,欢声不断。远方红日当空,山峦掩映,近处亭台楼阁,花红叶绿,景色宜人。不难发现,岸上的“静”是为了突出水上的“动”,充分显示出传统佳节的热闹非凡。整件瓷盘人物表情各异,栩栩如生,其画工细致,色彩粉润,既代表了为数不多的粉彩端午题材,也说明了清代粉彩瓷在明代基础上,发展到了精细而完美的高度。

挂件中力争上游。图2是一件民国初期的银质赛龙舟镂空挂件。它总长20厘米,重11克。与一般的挂件不同,它的双面皆有图案,划船的人物一前一后,手不离桨,全神贯注。仔细观察可见,尽管人物动作相近,但船身图案各异,一面为花,一面是草;船上凉亭顶部一面为木椽图案,另一面则为飞檐设计,颇具匠心。两面人物4个,均头戴斗笠,面露喜色,让人浮想联翩:“五月端午龙舟赛,男女老少心欢快;力争上游不相让,争得头彩好运来。”总体来看,这枚挂件小巧玲珑、镂雕精美,就连下方的琉璃挂坠也相当完整,可谓品相完好。加上其主题为传统佳节,尤为值得珍藏。

银币上龙舟竞发。图3-1和图3-2为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5月15日发行的端午节纪念币的正反面,其材质为银(含纯银1盎司),直径为4厘米,重31.1克,面额10元,由上海造币厂铸造。该纪念币的正面图案为屈子祠,庄重而不乏文化气息,既缅怀了诗人屈原的高洁情怀,又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其背面图案《龙舟竞赛图》节日气氛浓厚,币面图形呈“直线三段式”,表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的比赛场面,隐约中从币面传来喧江擂鼓声,在波涛滚滚的江面,年轻的桡手们意气风发,听令而动,挥桡划桨;招子手稳立舟尾,眼观八方,把舵定航,一副胜券在握的智者风范。一声声号子,一锤锤鼓点,有板有眼,时急时缓,让人热血沸腾。

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都会以赛龙舟的方式驱散江中之鱼,借此来缅怀屈原。史料记载,“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后来的赛龙舟则寓意各异,如浙江地区是纪念曹娥;江苏一带是纪念伍子胥等。随着“龙舟竞渡”传到国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得以在全世界传播。

(来源:搜狐网)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