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甫秋色 张乐平 摄
□文/王进
翻过从八宝山延伸下来的东山顶,就来到了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境内,走在弯弯曲曲、绿树成荫的路上,心情一下子就轻松了很多。
在这样的季节来查甫旅游,真的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八宝山的山坡上都是各种颜色的树,因为是深秋,树叶好像变成了大山里的调色板,在秋风和霜露的交替中把整座山涂抹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查甫乡境内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化隆重要的乡村及民俗旅游乡镇。走进查甫,犹如走进画中,不同的路段看到的是不同的画,不同的村庄里看到的是不同的景。
山清水秀 绿色村庄
查甫,藏语意为“紫红色的洞”。查甫乡属浅脑山地区,境内均为山地,山系山谷将查甫地形地貌分割为近似汉字“爪”形。“爪”头为东西走向(横向)是化隆县境内海拔最高的八宝山,最高处海拔高度为4484米。八宝山南麓从东到西依次分布有药水泉、查一、查二和索垃4个村庄,其中药水泉村海拔为3000米,乡政府所在地查一村海拔为2820米。“爪”身为南北走向(纵向)的三条山系和夹在其间的两条山谷,从八宝山南麓一直延伸到黄河谷地的牙什尕镇,延绵十几公里,查甫乡12个村中有8个村分布在“爪”身的山系山谷地带。
进入查甫乡,第一个村子便是“药水泉村”。从名字上就知道这个村有着不一样的历史和文化。
相传,村里有一座药王庙,庙里供奉着“药王”孙思邈的雕像。六月初六,据说是孙思邈的生辰,每年的这天药水泉村都会举办庙会。加上村子离山很近,在八宝山脚下和村子相连的地方有一口泉眼,流淌出来的泉水呈淡淡的黄锈红色,相传喝了后能治百病,所以这口泉被老百姓称为“药水泉”。
时间长了,村子也就成了“药水泉村”。方圆几十公里的人们和路过的人都要来喝一口药水泉的水,路途远的还专门拿桶灌上几桶带给家人喝。
听很多人说这个泉里的水冶胃病比较好,我也专门去喝了一次。泉不大,但由于泉水中有矿物质,泉水四周的土壤也慢慢变成了有颜色的土壤,远远看去像是一片散发着五彩光芒的沼泽地。很多人都想来开发这个泉水,但由于水量及水中矿物元素较多等原因,最终未能达成,而这眼泉还是静静地在村口流淌,日日夜夜陪伴着这座村庄,给路过的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因为药水泉村坐落在八宝山和青沙山交汇处的山脚下,被青沙山所环抱,让小村形成了独有的小气候。再加上村上一直以来重视植树造林,让村里的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从新中国成立起全村男女老少在村党支部和县林业局技术员的带领下,坚持在村东面的山坡上种植云杉、松树、杨树等高原树种,经过近40多年的坚持努力,共植树达200多公顷,成为全乡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夏季,在炎炎烈日下,这片森林给全村人带来清凉和绿荫;秋季,这里成了八宝山下最美的风景,五彩缤纷的树叶用最后的绽放给山间点燃了一堆彩色的梦想,置身林间,真的会被色彩所陶醉和感染。
因为植树造林取得的成绩,药水泉村多次被评为全县绿化造林先进村,村党支部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目前,在乡党委的支持和引导下,村党支部坚持守护和利用两头抓两不误的原则,利用已经成林的绿色资源,在这片森林的路边上开发了一些乡村旅游项目,既美化了村庄,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双赢。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药水泉村都会举办花儿会,吸引了很多周边乡镇的各族群众来参加。这天,村里比过春节还要热闹,男女老少穿着新衣服,女孩子们洗梳一新,穿着鲜艳的衣服,来到药水泉边唱“花儿”、浪八宝山,伴随着旋律优美的山歌,在青山绿水之间享受着这夏日里的浪漫、快乐和幸福。
近年来,在乡党委的支持和引导下,“六月六”花儿会成了全乡各族群众共同的节日。期间,还会举办传统的民族射箭比赛。各民族兄弟身着民族服装,驾驶着擦拭一新的小轿车,汇集到查甫沟里,在欢呼声和呐喊声中开始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射箭比赛,不仅推动了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
这一天,乡党委政府还会结合花儿会举办物资交流大会,吸引各地的商人来这里摆摊做生意,不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繁荣了农村集贸市场,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也成了全乡发展文旅产业的一个品牌。
“大鹏”展翅 天上黄河
来查甫一定要去一次夏琼寺。夏琼寺位于查甫沟的最南端,是青海最著名的四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也是化隆县风景区中较有名的宗教文化游览胜地。整体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布局井然,气势磅礴。
夏琼,本为藏语,意为“大鹏”,乃附会山形之势以命名。其山是八宝山的一条主要支脉,沿查甫沟一直延伸到查甫乡南尽头。站在黄河对岸的李家峡看夏琼,势如展翅欲飞的大鹏,正在八宝山下腾飞翱翔。雄踞黄河北岸,俯瞰九曲盘旋,远眺千山万壑,胸藏天地人间。从位置上看它左倚尕吾山,右靠多尔福山,后托八宝山,东、西、北三面峰峦叠嶂,形态各异。南面临黄河的一边,山形如刀劈斧削,陡峭万仞,险绝异常。有诗赞曰:“青龙游于前,黄龟伏于后,灰虎卧于左,红鸟翔于右”。夏琼寺建在山顶,从南向北远望,寺院恰于“大鹏”右肩。寺院在1998年和2013年分别被列为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海东市委宣传部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奇特的地理位置加上悠久的历史,夏琼寺吸引了很多人来此旅游。夏琼寺最壮观的风景,当属站在夏琼寺的山顶上看黄河。奔流的黄河水在这里诗一般地淌出一个形似草书的“天”字,站在山顶,看那行云流水的黄河和远方的天空连在一起,真的感觉黄河好像是从天上流下来的一样。不少摄影爱好者都相约来到这里拍摄黄河美景,这里也成了“天上黄河”最佳的拍摄地点。
雨后整个寺院被云雾笼罩,黄瓦红墙、金顶飞檐在云雾里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如梦如幻。而黄河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唱着婉约动听的歌,飘舞着纤纤玉手,在山下静静地流淌。
春季,当春风从松巴峡里吹过,这里杏花争艳、百鸟齐飞,一派早春景象,让人流连忘返。从查甫乡政府前往夏琼寺的公路两边绿草如茵,其中还生长着一种蕨类植物,是当地群众最爱吃的野菜,因营养丰富,便于采摘,当地人称之为蕨菜。每到暮春,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去山坡上采摘。夏季,这里绿树成荫、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当秋天大雁从这里向南方飞去时,这里的山好像是被泼了一桶五颜六色的染料,小草、树木、花朵都竞相绽放自己最后的光彩,用最美的颜色表达着对世间的美好祝福,让美好成为永远的回忆,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这里的冬季来得比较早,也是雪花经常光顾的地方,当洁白的雪花洒在朱红色的建筑上,让这里显得庄重而又厚实。
由于风景秀丽,2013年夏琼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全乡的文旅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宝巍峨 产业兴旺
查甫乡下辖12个村,依次根据东西两面的小山峰,分散坐落在八宝山下查甫沟两侧。由于八宝山巍峨陡峭、雄伟壮观、宝藏丰富、神话传说多,被山下各族群众称为神山,是化隆县较著名的山岳型景观之一。八宝山主峰危崖巉岩、横空而立,山顶云遮雾障,积雪终年不化。民谣有“八宝山八宝山,半身还在天边”的说法。因山中有金、银、铜、铁等8种矿藏,故名“八宝山”。登上山顶,化隆、贵德、湟中、平安及西宁诸地尽在眼前。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八宝山也被称为塔尔寺的照壁山。据说,八宝山上有一水池,水清如鉴,深不可测,旱涝不变,人称“龙王泉”。
八宝山之秀,当属其四周奇峰幽谷,岗山、赛岗岭、赛岗峡的独特魅力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随着人们对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如今的八宝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去年冬季,我们摄影家协会在去八宝山采风时,还偶遇了在山林间奔跑的梅花鹿。听村民讲,他们没看到梅花鹿已有30多年了,现在生态环境好了,很多以前没出现过的野生动物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现在这里成了动物生活的美好家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八宝山流下的雪水一年四季清澈透亮,最终流进了南面的黄河中。正是八宝山的存在,才成就了查甫沟,并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查甫人。改革开放后,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让各村的群众都能吃上干净卫生的山泉水,化隆县政府根据查甫河的水量和水质,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引进了从八宝山流下来的山泉水。
而说起查甫乡群众发自内心的幸福,还要从十年前逐渐开始的马铃薯产业发展说起。
由于查甫乡的大部分土地是脑山地,这里的群众自古就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但由于当时没有什么销路,大多数人种植也只是为了自己家吃。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查甫乡政府加大了对马铃薯产业的支持力度,调整种植结构,引进优良的“青薯九号”品种,为全乡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该品种淀粉含量高,再加上这里的土质优良,很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并联系了企业收购,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了。
每年国庆节前,查甫乡路边的山林五颜六色,田间的小道上手扶拖拉机像是去城里赶集,来来往往,满车的马铃薯,在夕阳的照耀下,散发着红色的光芒,把农村的秋天装点得无比缤纷。村民们手捧着紫红的马铃薯,高兴地称它为致富的“金蛋蛋”。
在去查甫的路上,听说路边的马铃薯堆成了山,半挂的大车上用装载机在装马铃薯,听着这些新鲜的事,我们加快了去查甫的行程。来到查甫乡看到路边的10多处收购点上,人来车往、热闹非凡,看着朴实憨厚的村民在磅秤上过磅,拿着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真的为扶贫产业带给群众的实惠而感到高兴。村民陈梅花高兴地说:“今年对我们村民来说太方便了,地里的洋芋挖出来后直接就收走了,价格也比去年高,我今年种了10亩,已经收入了3万多元,明年我打算再多种些,再也不用外出去打工了。”
近年来,查甫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一乡一品”产业,将高原特色马铃薯种植产业摆上乡村振兴主战场。打造出查甫“金蛋蛋”高原特色马铃薯品牌,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的品牌化、产业化、集中化、机械化、规模化。全乡马铃薯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200公顷扩大至2023年的1000公顷。近6年马铃薯总收入达2亿元,户均收入达13余万元,人均达3.4万元,实现了党建和农村经济融合发展,为查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