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告白功利主义的时代宣言

——读《无用的宣言》
2020-07-13 09:42:01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邓勤

曾几何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口号响彻云霄,影响着一代代高中生的文理分科选择。通常而言,一所学校的理科生要远远多于文科生,而文科生中尤以女生居多。其实,女生学习文科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女生偏重形象思维,对于讲究推理、演绎的理科来说她们颇不适应。文科或者说社会科学的用处不大,这大概是很多家长的共识。事实也是如此,以哲学为例,即使是对于思考的人们来说,也不过是一个虚幻飘渺的名词,不具有任何用途和价值。人们不仅这样看待它,它的效用也证明了这一点。

哲学看似无用,但我们的生活能够离开哲学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经济至上的当下社会,哲学虽然不能产生直接经济价值,但却是我们与世界和他人交往的指南。譬如孔孟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哲学观点,早已内化为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一个中国人不按照这些既定的社会规则办事,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可见,无用或者有用,并不能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为标准。

与哲学类似的还有文学,它也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是文学却滋养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宿。因此,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上却是极为有用的。其实,某些知识本来就以自身为目的,它们自身不具有利益性,并且远离实际的、商业的要求,它们才能够对精神的形成、公民责任心以及人类文明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欧洲知名学者努乔·奥尔迪内认为,文明的丰富,是一次次无用累积而成的。无用的实用性,就是生命、创造、爱和欲望的实用性。

努乔·奥尔迪内出版的《无用的宣言》包括“文学有用的无用性”“如同企业的大学和作为客户的学生”等三部分。作者在本书中旁征博引柏拉图、狄更斯等近40位大师的名言,加上个人铿锵有力的见解,引领我们重新思索“无用的实用性”及“实用的无用性”。作者指出,人类对于物欲的执迷,以及对务实的盲目追求无法带来任何真正的知识或精神的质变,会导致人类知性能力的衰退。作者在书末收录了美国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无用知识的用处》一文,他们不约而同地检视人们对于实用的概念是否过于狭隘。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对于占有的执念和对于实用的崇拜如何使精神变得贫瘠。同时,它们给学校和大学,艺术和创造带来了危害,也给例如尊严、爱和真理等人类基本价值带来了危害。作者认为,我们的确如同需要空气一般需要无用之物。正是在这些被人认为是多余的活动之中,我们才能找到憧憬中的更美好的世界,以减少制定众多如铅般压迫我们良心的不公和不平等计划的力量。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刻,当功利主义和可怕的自私行为仿佛成为唯一的路标和通往救赎的唯一道路时,我们应该去理解“无用之用,正是生活、创造、爱和欲望的用处”,因为“无用能够给予对我们来说有用之物;这是我们无法通过捷径与节省时间创造的,它超越了社会创造出的蜃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