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诗意南门峡

2020-08-31 10:20:45 来源:海东日报社 点击:
□王海燕

【编者按】 湿地是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源,被誉为“地球之肾”。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湿地公园内既有雪山、沼泽、河流、湖泊、森林,也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胡秃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林麝、岩羊、蓝马鸡等,是集生态保护、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科研监测为一体的我国高原河流湿地保护的典范。

近日,互助县作家协会特邀省内部分作家、诗人深入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及其辐射的磨尔沟、岔巴峡、七塔峡、燕麦川、却藏滩等地,开展了“保护湿地,走进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主题文学采风活动,编者特选发部分作品与读者共享。

甲子初秋,艳阳敷金。应互助县作协邀约,很荣幸地参与了走进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湿地”主题采风活动。行程两日,感慨良多。日夜恍若身在阆苑,飘然如仙矣。故乡的风景美,人情更美。美哉!斯地斯人。

南门峡,是祁连山南麓一处隐秘之地,一方丰饶之乡。早在童年时,石峡清风就吹拂着一滩野花,如抖开的锦缎,装扮着清苦而又漫长的夏日,满巷道的炊烟有来自南门峡山柴苦涩的药香;从峡口涌出的一带溪流,带着雪的清凉,带着白云的轻盈,带着菜花的清香,且行且歌且舞,不时掀动一处处滞重的磨轮,吱吱呀呀,哼着一个个村落的百年歌谣……记忆中,仿佛昨日。

多年以后的这个秋天,南门峡又一次撞进我的胸怀的时候,既亲切,又陌生。流年似水,我已老去,但南门峡这位自然之女,美色依旧,风韵尤丰,绰约于一派山水之中。

石天门,依然望着岁月的风云;一泓碧水,依然漂洗着祁连的云影;满山满川的绿树青草,依然渲染着醉心的情调;岸边飞翔或涉水的水鸟,尤其是新来的黑鹳打量着这一方应许之地,决定是否要长久定居;一座老寺,由青龙白象守护,入定在凤凰山前,冥想:前世辉煌,人间沧桑,肉身里不安的灵魂……

在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展示厅,管理人员热情推介这一方山水的“湿情画意”、独特的地质地理自然气候特征、丰富多彩的动植物和人文资源。在一本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手册》中,可对这里的生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一片神奇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物种,可谓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物伊甸园。据调查,这里共有植物68科351种,绶草、短芒披碱草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祁连圆柏、羌活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种;共有动物24目54科335种,白肩雕、黑鹳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鸿雁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种。

最令管理人员感兴趣的是一种新来的珍稀鸟类——黑鹳。据说这种大型涉禽,是目前世界濒危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世界仅存2000多只,中国约有1000只,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其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因此被称为“鸟中熊猫”。

在展示厅实时录像监控镜头中,我第一次较为清晰地看到了它的身影。在水边的沼泽地,黑鹳与赤麻鸭、黑鸢、渔鸥等水鸟一起优雅散步,或在水草中觅食,或在沙渚间缩背休憩。在水库南岸的观鸟台,我在望眼镜中再次瞭望到它的姿影,芳草萋萋,水波潋滟,一只黑鹳在草丛间伫立静思。忽尔,两只大鸟掠过水面,黑羽,白腹,阔长的红喙。有人喊道,看,黑鹳!

走下观鸟台时,正是中午时分,天光山影,倒映水中,万物交相辉映,在逐渐强烈的秋阳下,重叠,交汇,融为一体,和谐共处在大自然宽厚的怀抱里。人类走出大自然的森林,苦苦追寻千年万年,最终走进了钢筋水泥的“森林”。但他们每一个细胞里都永久储藏着山魂水魄以及草木的气息和山风的呼喊,经久不散。走进山水,就走进了暌违已久的自然故乡。

离开观鸟台时,我心底默默祈愿:祝你平安,黑鹳!祝你平安,湿地!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