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首页

香料铺就的世界之路

2021-06-27 14:22:12 来源:海东日报 点击:
□王伟章

“石板石板开牙牙/马家姨娘来送茶/茶又香/酒又香/十二个骆驼驮麝香/阿妈厨房里忙了个圆/叫大姐/洗菜来/叫二姐擀汤来/洗下的菜/嫩生生/擀下的汤/薄闪闪/下到锅里滚不烂/捞到碗里一根儿线/金钢斧头剁不断/马家姨娘吃给了八碗半”

这是青海民间的一首儿歌。骆驼驮着麝香走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亚洲出产的尤其青海的麝香越过喜马拉雅山,奔赴遥远的欧洲。时至今日,赋予埃及艳后迷人体香的麝香和喜马拉雅山世代流传的传奇故事,依然吸引着人们纷纷踏上这条麝香之路去追寻历史的印记。

在古巴比伦和亚述人的眼中,香料常常是和神话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人们把香料、宝石和黄金并称为“三宝”。

【编者按】河湟文化灿若星河,它无疑是黄河流域众多文化类型中一颗最亮的星。因为地理概念上的“远”,河湟文化又少有人识,被淹没于青藏高原浑厚的土地中。但同时,河湟文化连同它诞生的这片土地,无不散发出神秘而迷人的气息。为此,《海东日报》人文周刊推出王伟章先生《有个远方叫河湟》系列文章,试图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河湟、了解河湟,找到开启河湟文化的一把独特钥匙,敬请读者关注。

孤独的麝

麝是一种胆小又灵敏的动物,遇到危险就会远远地躲避起来;它还是一个孤僻的精灵,离群索居,以至于人们很少能发现它的踪迹;它更是一件珍奇的宝贝,它分泌的香料不仅是名贵的药材,还能造出昂贵的香水,以至于引诱人类追踪它、杀戮它、掠夺它,使它一度处在灭绝的边缘……

麝形状像鹿而体型较小,在青海分布最广的马麝,身高只有55厘米,但它已经是麝家族的“巨人”了。麝家族中的矮子——林麝身高才47厘米,仅分布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可河林场。

麝是一种非常孤独的动物,从来不群居,即便是雄麝和雌麝,都是各自分居的,雌麝常与小麝在一起。马麝多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2000米至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或密林中,多在拂晓或黄昏后活动,白昼时静卧在灌丛下或僻静的阴暗处。它的听觉、嗅觉都很发达,一有风吹草动,就攀登上高高的悬崖,在那里躲避天敌和人类的侵害。

每只麝都有自己的领地,由于麝胆小,所以只有在自己的领地里活动,它才会感到安全,如果被迫离开,几天后又会回到它的领地中,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舍命不舍山”。

在麝的生活方式中,处处显示出它的机警。狡兔有三窟,马麝的窝却多达10余个,而且它的窝还有主窝和临时窝之分,主窝非常隐蔽,临时窝简陋一些,而且马麝的主窝和临时窝是串通的,为的是更有利于逃生。

神奇的麝香香料

关于麝香的形成,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古人一直认为,麝在夏天吃了很多的蛇和昆虫,到冬天香囊就会满,而且麝香里往往有蛇皮骨。但是经过现代研究,麝只吃植物。像马麝就吃真菌、苔藓、山柳、杜鹃花蕾等,在麝香中发现蛇皮骨和昆虫,可能是古人的误传。然而,经营过麝香生意的人士却对此深信不疑,并且根据他们的常年经验,认为夏天的时候麝的香囊会打开,吸引昆虫飞入,到冬天就转化成麝香了。

南北朝《本草经集注》载:“麝形似獐而小。其香正在阴茎前皮内,别有膜袋裹之。今出羌夷者多真好,出随郡、义阳、晋溪诸蛮中者亚之,出益州者形扁,仍以皮膜裹之,多伪”。青海是中国麝香的主要产地。鹿茸、麝香、羊毛、大黄是青海的四大特产。青海的麝香全靠猎野麝而取得,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祁连山区,东部黄河和湟水流域以及东南部长江和澜沧江流域,主产地有玉树、囊谦、杂多、门源等地,历史最高年收购量曾达到150公斤,是青海省外销名贵中药材之一。

在青海,只要有森林灌丛的地方都有香獐在活动,它也是青海老幼皆知的珍稀动物。

名药之首

麝香的医药用途十分广泛,主要有芳香开窍、通精活血、消炎止痛等三大功效,对中风、跌打损伤、惊厥、瘫痪有很高的疗效。此外,麝香在治疗肝病、癌症、疑难病症、心肌梗死方面也显示了很好的作用。

在青海民间传说中,麝香的药用价值都有些神化。如将麝香放在刚出生小孩的肚脐上,小孩就不会闹肚子;人的伤口不容易愈合,将麝香用水化开,抹在伤口上,很快就会愈合,尤其对老人效果更好;患了胃溃疡、胃炎、肠炎,用馒头夹麝香吃下去,效果特别好;妇女生完孩子,吃绿豆大点的麝香,有利于产后恢复。但有一点,孕妇可不能闻麝香,一闻就容易流产。服用麝香还不能咀嚼,一咀嚼牙齿都会被烧掉。

麝香用于中药治病,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东汉时期,就把麝香列为药中上品。在近代中成药的应用中,麝香居于牛黄、犀角、熊胆等名贵中药材之首。在清代宫廷秘方中,含麝香的配方为牛黄的3倍。

在青海藏医药中,麝香更是运用广泛,麝香在藏药中被称为药引子,多数药方中都要用麝香。一位老职工回忆,上世纪80年代,青海药材公司曾是全国销售麝香量最大的公司。现在都说虫草、麝香名贵,那时候,虫草都是拿麻袋装的,一麻袋20公斤,麝香是拿布袋装的,一个布袋好几公斤。麝香都是直销北京同仁堂和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今天在传统医学里,超过400种处方都以麝香作为主要成分。《全国中成药处方集》收载的2621个处方中,含麝香的处方有295个。在市场上,青海麝香膏十分畅销。因其携带方便,用法简易,是旅行者和家庭医疗保健的必备良药。

丝绸之路上的早期麝香贸易

麝香能为香水提供完美的基调,在此基础上再发挥其他香料所搭配出来的香气。麝香是香水业里最广泛用到的香料,几乎任何一款香水中都能找到它的存在。它具有能够平衡香水配方以及增添温暖、性感的动物气息的特质。它也能起到固着剂的作用,降低香水的挥发速度,使得香水发散得更平稳,持久性更强。从香料的国际贸易也能说明麝香与文明的关系。古巴比伦是最早的世界香料和调味品交易中心。在公元17世纪时,巴比伦贝尔寺院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礼大典,全城男女老少都参加,一次的祭祀仪式就要耗用贵重的香料达27吨之多。而这些香料大部分来自中国和印度。

青海的麝香很可能在萨珊王朝时就已传入波斯。虽然波斯、阿拉伯不出产麝香,但萨珊王朝有关史料中可见他们大量应用、加工、辨别麝香等记录。“和田的麝香”在波斯久负盛名,一般波斯人也以为和田盛产麝香。事实上,这些所谓“和田的麝香”并非出产于和田,而是从青藏高原等麝香的产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和田,再输入波斯的。和田只是青海麝香向西输出的重要集散地。西方藏学界提出“麝香之路”比较早,2011年,西方学者阿卡索耶、布尔奈特、岳艾里三人合编了一部英文版的364页的《伊斯兰与西藏:沿着麝香之路的相互作用》论文集,收录了18篇论文。其中的观点已经被国际藏学界广泛认同,即穆斯林开启了吐蕃与阿拉伯世界的麝香贸易,从而形成了麝香之路,其贸易影响一直持续到1959年前。当然,作为过去青海对外最大的一条商贸路线,麝香的交易量由于其本身珍贵又稀少的性质,数量有限。麝香实际上只是青海对外贸易的众多商品的代名词,之所以命名为麝香之路,正是考虑到其代表性。

柔克义与他的《喇嘛之地》

1889年,美国驻北京公使馆外交官柔克义曾在探访青海时所著的《喇嘛之地》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青海的麝香贸易。柔克义谈到西宁麝香贸易量,指出青海的藏族人主要交易的珍贵品种中,就有名贵的麝香。相较一头牦牛值6两白银,一头羊值1两白银,麝香1盎司达到2两白银。柔克义在著作中说,来丹噶尔交易的货物中就有麝香,来此的松潘夏尔巴人们的重要交易商品就是麝香。青海湖南是环海八族的游牧地,这里夏季牧草肥美,有大量的麝香鹿,松潘的夏尔巴人会来此,并来回经过柴达木盆地,进行麝香贸易。果洛的牧民有时也会访问丹噶尔,但多是去拉卜楞寺或松潘交易麝香,他们需要青稞和金属制品。玉树的交易总量不大,但也是一个麝香交易点。玉树的男人狩猎麝香鹿。三年后,柔克义再次来到青海。他记载:1892年2月15日,这里(鲁沙尔)的麝香交易增加了,现在有粤人和四川人来此购买,好的麝香价格为银子重量的4倍。蒙古人称麝香为owo(欧沃),藏族人称为latse (拉孜)。他们说最好的麝香为白麝香。但柔克义并不清楚这是在指麝香鹿的本身的颜色,还是麝香外囊毛发的颜色。

作为名香之冠、名药之首的麝香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青海麝香在当时已经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十分昂贵。在国际市场上,1850年青海麝香价格为黄金价格的四分之一;1870年是黄金的二分之一;1950年,青海麝香的价格已等同于黄金;1970年前后,已上涨到黄金的3到4倍。

芳香四溢的中国香路

中国历史上凡是太平盛世,香文化都有巨大的进展。西汉时期司马迁所撰的《史记·礼书》中谈到:“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茝,所以养鼻也。”说明汉代已讲究“鼻子的享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件竹薰笼,说明汉朝已普遍用薰香的形式来美化生活。

《汉武内传》描述朝廷熏香:“七月七日设座殿上,以紫罗荐地,燔百和之香。”当时薰香用具名目繁多,如香炉、薰炉、香匙、香盘、薰笼、斗香等。汉代还有一种奇妙的发香形式,就是把沉水香、檀香等浸泡在灯里,点灯时就会有阵阵芳香飘散出来,时人称为“香灯”。

中国的盛唐时期也是当时文明的鼎盛时期,香文化也达到高峰,不单宗教仪式要焚香,朝廷、贵族及富裕人家都大量使用香料。我国的各种香文化也流传到世界各地。椒兰、芳菅、沉水香、檀香都堪比气味浓郁的麝香。

到了近代,中国长期闭关自守和封建专制统治,导致国力日衰,人民贫穷,普通老百姓连三餐都顾不上,哪还敢消费那么昂贵的香料呢?连求神拜佛的“柱香”都失去了香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麝香文化被重新挖掘出来,青海麝香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中国香精香料在国际贸易额的比重不断增长,2001年,我国香精香料销售总额还只有87亿元,到2011年就已达到470亿元,2015 年更达到630亿。“香乃食品之神,味乃食品之魂”,由于突破了若干共性关键技术,我国香精香料行业逐步完成了从小作坊式生产到工业化生产、从产品仿制到自主研发、从进口设备到专业设备的自主设计制造、从感官评价到使用高精仪器检测、从技术人员的引进到专业人才的自主培养、从野生资源采集到引种栽培和建立基地等多方面的转变,国内香精香料制造行业已发展成一个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并涌现出一批能够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行业领先企业。“中国味”的咸味香精已经后来居上,先于甜味食品香精走出了国门,中国制造的咸味香精已经批量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东日报 版权均属海东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2、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